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从小鼠胎鼠的牙胚组织分离培养间充质细胞,鉴定其细胞特性。结论成功培养小鼠胎鼠牙胚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稳定传代6代以上,有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策略。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脾脏组织充分碾碎,使用胶原酶消化获得的脾脏基质组织,将消化后的组织块种于培养瓶中,观察从组织块中迁移出的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并将其做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结果消化后的脾脏组织块中迁移迁移出大量梭形纤维样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该种细胞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34、CD45和Ia。多向分化实验结果表明:小鼠脾脏基质组织中迁移出的细胞具有较好的成脂肪和成骨分化能力。结论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所获得的细胞纯度高,分化能力强,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目的 摸索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 ,并观察其部分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法 ,观察不同贴壁时间、不同浓度血清、不同种植密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形态的影响 ,并观察培养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 以选用 4~ 2 4h贴壁的有核细胞 ,加入 5 %~ 1 0 %胎牛血清、种植密度(4~ 8)× 1 0 4个 /ml的培养条件为最适宜细胞生长 ;在此条件下 ,培养扩增的细胞仍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性 ;其形态呈梭状 ,具有快速增殖的能力 ;培养细胞在 3~ 4d进入对数生长期 ,随后进入平台期 ,分裂相细胞明显减少 ;光镜下细胞呈梭状或类成纤维状 ,2~1 0代的细胞呈均质状 ;超微结构显示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结论 建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 ,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MSCs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方法抽取人骨髓后用Percoll分离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以105个细胞/cm2密度接种,培养液为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吉姆萨-瑞氏染色观察其形态,MTT法测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标记物.结果培养的MSCs 12h后换液,有部分细胞贴壁生长,4~5d可见有集落形成,14~20d左右可达到80%~90%融合,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吉姆萨-瑞氏染色可见细胞形态为梭形、多角形及纺锤状等,生长曲线图显示MSCs增殖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约有86%的细胞处于G0、G1期,表面标记物中CD14、CD34、VLA-1、CD45和HLA-DR阴性,而CD44、CD105和CD29阳性.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的方法,获得的细胞形态多样、增殖稳定.  相似文献   

5.
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小鼠胚胎腭突取材方法,原代培养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加以纯化。方法通过改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取胚胎腭突,然后应用Dispase酶消化离体腭突,纯化腭突胚胎间充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腭突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改良的取材方法使小鼠胚胎腭突取材更精确,操作更简单;纯化后的原代间充质细胞几乎不含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显示细胞HNK-1、S-100、波形蛋白标记阳性,角蛋白标记阴性。结论建立了一种小鼠胚胎腭突精确取材及纯化腭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鼠真皮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目的 探讨发育成熟高等动物真皮组织中是否存在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并初步研究其基本生物学性状。方法 以新生大鼠为研究对象,依据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特性采用酶消化法对其分离,通过传代培养进行筛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对生长因子的反应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表达分子的表达。结果 早期贴壁的大鼠真皮细胞经过连续传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超过8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但Ⅷ因子和角蛋白表达阴性;体外培养细胞增殖旺盛,对bFGF有良好反应性,但对EGF和KGF反应不明显;地塞米松诱导分化实验证实该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本实验证实发育成熟大鼠真皮组织中存在多能干细胞,成功地分离得到真皮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上述结果提示真皮有可能是间充质干细胞的又一重要来源途径。这为深入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意义与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从小鼠微粒骨中获取间充质干细胞(MSC)方法,并观察比较野生型小鼠(WT鼠)和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Terc-/-鼠)MSC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从小鼠自体微骨片中分离纯化WT鼠和Terc -/-鼠的同充质干细胞,通过培养和传代,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 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显示,WT鼠自体骨间充质干细胞比Terc -/ -鼠具有活跃的增殖倍增能力.结论 从鼠的微骨片获取MSC的方法重复性好,细胞纯度和细胞数量优于以往从骨髓获取MSC的方法,Terc -/ -鼠MSC生长增殖能力明显弱于WT鼠,其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8.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脐带血(HUCB)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条件,探讨其作为种子细胞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的稳定性与实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生产的脐带血,经CPDA-1复合抗凝剂抗凝,然后经过去红细胞处理,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层,采用定向诱导分化方法检测鉴定获得的MSCs.结果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态学上可见间充质样的细胞,间充质样细胞为类似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但偏向半月形弯曲状,经过成肌、成脂肪、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成功后确定为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分离、培养出有用的进一步实验所需要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贴壁筛选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骨髓中分离纯化并加以鉴定,观察该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其用于组织工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骨髓,通过离心和贴壁筛选培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杂交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4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和贴壁率。结果 通过体外培养和贴壁筛选可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贴壁生长,增殖速度迅速,适应性强,长期传代不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结论 体外细胞培养和贴壁筛选能有效分离纯化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扩增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摸索正常胎鼠牙胚细胞离体培养所需条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牙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体视显微镜下取17d龄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胶原酶/分离酶消化,以含10%胎牛血清(FCS)的DMEM为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绘制生长曲线,取原代培养4~9d的细胞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在24h内贴壁,约7~9d生长连成片状。细胞有多角形、大而扁平梭形和长梭形几种形态。生长曲线表明:培养细胞在前3天生长缓慢,第4天呈对数生长,第7天达高峰。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培养细胞来源于两种组织。结论 采用酶消化培养法,用胶原做基质饲养层,含10%FCS的低糖DMEM作为培养基,能将胎鼠牙胚细胞培养成活,并维持其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高效方法。方法采取贴壁细胞分离法分离和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检测m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及显微镜分别检测mMSCs纯度和形态特征。结果mMSCs贴壁生长后形态较均一,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CD11b、CD44及CD29分别为(3.34)%、(2.41)%、(98.46)%及(99.36)%。第4代mMSCs经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通过贴壁培养可以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高纯度mMSCs,该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人早期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位和体外初步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早期入胚分离培养人早期胚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4~6周胚龄的人胚,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特定抗体SH-2,对MSC在人胚中的分布进行定位,分离组织进行培养.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SC的相对特异性抗原SH-2、CD44、OCT-4、S-100、CD34、α-smooth-actin在分离培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胚胎的四肢、躯体部紧邻神经管的下方(不包括原肠等内脏部位)有大量的MSC分布.分离培养可得到成纤维状的MSC,贴壁生长,有生长优势,可多次传代并保持MSC生物学特性不变.结论:通过机械分离和胰酶消化的方法,可从早期人胚得到MSC.利用MSC的贴壁生长特性及生长优势,经4~5次传代后可得到纯度很高的MSC.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无恶性血液病的32~65岁的成人骨髓7例,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的密度调整到1×106个/mL,接种到12孔培养板中(1 mL/孔)进行培养,48 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 d换液1次。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CD29、CD44、CD166、CD105、CD34、CD45、HLA-DR表达情况。并且使用脂肪细胞诱导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油红O染色检测其能否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成人骨髓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聚集成细胞集落,并从集落中长出少许长梭形细胞,6~15 d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一般培养20~25 d后细胞汇合成片铺满培养板底;而传代培养的细胞每代约需10~15 d即可铺满瓶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培养的骨髓来源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66、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符合骨髓MSCs细胞的特性。油红O染色显示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用密度为1.077 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4.
李大伟  高广周  李欣  孙涛 《医学综述》2012,18(17):2869-2872
目的探讨一种易操作、高效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采取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和纯化大鼠MSCs,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MSCs纯度和形态特征,观察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MSCs具有良好的贴壁性,形态均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分别为1.3%、98.6%。第3代MSCs经适当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全骨髓培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的MSCs纯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操作相对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索间充质干细胞更广泛的来源。方法:选择了正常人骨髓,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脐带血和骨质颗粒等5种标本来源。采用贴壁法和特殊的干细胞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刺激因子分离、纯化MSCs,观察比较不同来源MSCs的体外生长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CD105。结果:正常人骨髓、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骨髓和骨质颗粒标本均能培养出MSCs,从骨质颗粒得到的MSCs数量较多。脐带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没有培养出MSCs。培养的MSCs均一地表达CD105。结论:在体外培养人类正常骨髓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的骨髓均可以得到MSCs,两种样本分离培养得到的MSCs在形态学、表面标志、增殖特性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从人类骨质颗粒得到的MSCs的生长从数量上优于从骨髓中获得的MSCs。  相似文献   

16.
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早期人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差速贴壁法从早期人胚股骨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并观察培养细胞是否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方法:取2~3月龄新鲜健康流产人胚股骨,切碎,接种玻璃培养瓶内培养8~12h,待较多的成纤维细胞贴壁,立刻将未贴壁细胞转种至塑料培养瓶培养,并多次传代;用甲氧酚(BHA)和二甲亚砜(DMSO)诱导培养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3d可见塑料培养瓶内有长梭形细胞生长,至第10天前后形成集落样克隆,传至第4代后呈单层漩涡状排列的长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已无明显细胞克隆形成,经多次传代,细胞保持良好的增殖能力和稳定的性状;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未诱导细胞NSE、Nestin、GFAP阴性,诱导后细胞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间接证实培养所得细胞是MSCs。结论:差速贴壁培养法从早期人胚股骨中分离纯化MSCs,去除可能的成纤维细胞污染,是简便有效的,可供有关研究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分离纯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及增殖周期、免疫细胞化学及细胞化学染色对分离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以成纤维样为主,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105阳性,CD34阴性;细胞周期分析:9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CD106、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阳性,CD45、CD14及层连蛋白、胶原蛋白Ⅱ表达阴性,细胞糖原(PAS)染色强阳性,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阴性.表明细胞不是造血细胞且未向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而是处于未分化阶段的间充质干细胞.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传代培养可以分离纯化MSCs以满足下一步实验研究,该细胞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冻存的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兔外周血MSCs,MSCs经液氮冻存半年复苏,观察细胞冻存前后的生长状况,并用台盼蓝法测定其存活率。结果MSCs于体外培养2h开始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为梭形、多角形及纺锤状等。传代MSCs变为形态均一、排列有序的长梭形细胞,增殖活跃;MSCs经6mo冻存后复苏培养,台盼蓝法计数存活率达95%以上,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与冻存前无明显差别,均呈长梭形,细胞生长增殖旺盛。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可以有效获得应用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MSCs,且细胞纯度高,生长增殖活性好,采用液氮冻存MSCs的方法十分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后者又称为基质干细胞或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可分化为骨髓基质细胞。BM-SCs取材方便,由它分化来的组织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时不存在组织配型和免疫排斥的问题。是组织工程、细胞替代治疗中所需细胞的最佳选择。本实验用贴壁培养方法对大鼠B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用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β-M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培养扩增成人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进行鉴定,并与骨髓源性MSCs比较生物学特性。方法30名成年志愿者随机平分为二组,一组直接抽静脉血,并细分为全血细胞法组和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组,同时抽骨髓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组;另一组为血细胞分离机法组。各组进行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率、形态学、流式表型分析、胶原染色等研究。结果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静脉血后培养,贴壁细胞呈梭形,集落形成率为(0.12±0.08)/106单个核细胞,传代扩增到第5代时每份平均细胞数达51.4674×106,表达CD44、CD54、CD105和CD166,不表达CD14、CD34、CD45和CD31,细胞分泌Ⅰ、Ⅲ型胶原。全血细胞法和血细胞分离机法获得的细胞不能连续多次传代。结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比全血细胞法和血细胞分离机法简单,贴壁细胞培养扩增容易,获得的血源性MSCs与骨髓源性MSCs的生物学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