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晓婕 《吉林医学》2010,(24):4043-4044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3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3种术式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腹盆腔粘连情况。改良术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87例再次剖宫产的病例,前次为改良新式剖宫产A组49例,新式剖宫产为B组183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为C组155例,将术中盆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其中150例包括改良新式剖宫产a组49例,新式剖宫产B组5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c组46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子宫下段切口疤痕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术后腹盆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子宫下段疤痕厚度差异显著性小。结论: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导致的腹盆腔粘连较新式剖宫产术明显减轻。三种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疤痕愈合差异显著性小。  相似文献   

2.
方法:采用Stark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其切口愈合率100%,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皆显著短于采用腹部纵切或横弧形切口剖宫产的对照组,术中出血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初步体会新式剖宫术式效果良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63例孕妇进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以同期13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腹膜外剖宫产术作对照组,比较手术中及手术后情况;结果: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进水,进食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次数亦少于对照组;结论;表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腹膜外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两种剖宫产术式(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传统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比较。方法 将同期的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8例作为实验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8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伤口疼痛情况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切口疼痛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刘郑洁 《河北医学》2002,8(5):448-449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采用了撕拉法进腹 ,不缝合腹膜 ,不下推膀胱 ,具有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 ,缩短拆线时间等优点。我院自2 0 0 0年开展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 15 2例。其中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1] 共 80例 ,对照组行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共 72例。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2 5 .3岁 ,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 2 5 .6岁。两组剖宫产指征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0年开展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0年1~12月在我院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152例。其中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共8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共72例。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25.3岁,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25.6岁。两组剖宫产指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两组剖宫产指征(例)手术方法:常规术前准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口及进腹方法:取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横形切开皮肤,术者用手术刀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剖宫产术指征的146例初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110例行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宫产术;对照组36例行传统式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  相似文献   

8.
子宫切口血肿是剖宫产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剖宫产术感染率增加的原因之一,自新式剖宫产术广泛应用以来,由于该术对麻醉效果要求高,加上子宫下段切口的改良、子宫下段形成的程度、术者的手法、以及胎儿等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术切口血肿发生率仍较高。现就68例新式剖宫产术切口血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更正     
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根据子宫切口的不同,分为子宫体和子宫下段剖宫产。又根据切开子宫的途径不同,分为腹膜内和腹膜外剖宫产。最常用的是子宫下段、腹膜内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王秀美  刘海鸣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96-1097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4月来院因妇产科疾病再次开腹手术,既往有改良新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史18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其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史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最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次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粘连最轻,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横形切口和弧形切口的临床优势。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因产程异常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孕妇,子宫下段随机选择横形或弧形切口分成两组,各组50例,研究组采用锐性弧形切开子宫下段,对照组采用锐性横形切开子宫下段,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子宫下段切口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子宫切口延裂、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娩出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子宫切口长度、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窒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切口延裂和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子宫下段弧形切口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子宫下段切口延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本院妇产科自2000年10月始在原有新式剖宫产术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基础上加以改良,采用改良式剖宫产,该术式符合患者解剖生理特点,既简化了手术步骤,又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行二次剖宫产横切口位置的改良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过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孕妇,共计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改良之后的手术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子宫切口撕裂比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研究组相邻器官的受损情况中膀胱受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受损率9.38%;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窒息率15.63%;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术可以对手术切口位置进行改良及进行有效处理,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愈合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切口撕裂的机会,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改良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采取新式剖宫产术,即: Joel- Cohen 的开腹方法,此术式基本上按“新式剖宫产术”进行,其与新式剖宫产术不同一点就在于:术中不将子宫娩出腹腔缝合,优点是避免了由于牵拉引起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子宫后壁下段因摩擦而形成的不显性摩烂及少量渗血,适用于所有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  相似文献   

15.
采用Stark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例,结果说明,其切口愈合率10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病率,皆显著短于采用腹部纵切口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对照组,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结论:新式的剖宫术式效果良好,完全。  相似文献   

16.
张惠 《华夏医学》2001,14(3):338-339
改良剖宫产术是综合以色列式及周氏剖宫产术优点的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适用于有剖宫产术指征的产妇。我院于 1999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共开展了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 84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选择 1999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间在我院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 84例 ,均有剖宫产指征而无下腹部手术史 ,手术指征 :胎儿窘迫 2 4例 ,头盆不称 33例 ,胎位异常 12例 ,前置胎盘 9例。产妇年龄 2 2~ 35岁 ,孕周 37~ 43周。同时选取指征、年龄、孕周与其相似者行传统子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0名接受新式剖宫产孕妇随机平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观察组子宫切口缝合采用改良全层连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全层连续缝合法,对两组子宫切口缝合时间、对合程度、术后恶露干净天数、子宫切口愈合、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组对合程度轻度不良占8%,子宫下段切口单层缝合组对合程度轻度不良占1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组对合程度重度不良占1%,子宫下段切口单层缝合组对合程度重度不良占6%,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5);两组子宫切口缝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05);两组术后恶露干净天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05);两组子宫切口愈合均良好,缝线吸收不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情况,观察组盆腔粘连占5.56%,对照组盆腔粘连占31.8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结论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术简易、对合好,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新式剖宫产、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后第3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第3次手术为研究组,新式剖宫产及改良式剖宫产术后第3次手术为对照组,第3次手术均为原切口开腹剖宫产.对比三组术式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腹壁各层及腹腔粘连及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取出胎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再次手术分离粘连时间长,腹直肌损伤大,下段无法暴露[1],多数采用例"T"字形切口切开子宫,改良式剖宫产第3次手术腹壁各层粘连严重,均较第2次手术明显开腹困难.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各层均有粘连,但开腹均较对照组容易,腹腔粘连情况改良式剖宫产及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均无明显差别,故在基层医院针对可以多胎妊娠,且需剖宫产的产妇推荐使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10月开始实施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周基杰等介绍的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进行操作,并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结果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组100例中,手术并发症如平均出血量、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和娩头困难明显低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结论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比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减少出血量、娩头困难等手术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