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前所用的一些评价方法,如6 min步行试验(6MWT)等不能全面地反映COPD患者的ADL,开爱有针对性评价工具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运动加音乐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40例中度和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6个月的运动康复训练和音乐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测量和生活质量评价,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患者训练后6 min行走距离较训练前明显延长(P=0.000);同时生活质量各方面(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抑郁焦虑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0.000).结论 对COPD患者实施长期、个体化的运动和音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WT)与最大摄氧量(VO2max)关系,进一步评价6分钟步行实验的客观性。方法 27例稳定期COPD(轻到极重度)患者进行心肺运动实验(CPET)测定、6MWT、静态肺功能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6MWT与VO2max相关性。结果VO2max/kg与6MWD呈正相关(r=0.821,P=0.000),得出与6MWD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论 VO2max作为运动功能评定金标准,它与6MWT有较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6MWT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50例临床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8周步行运动和腹式缩唇呼吸训练,并在训练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测量,呼吸、心搏频率,血气分析值的变化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运动疗法后50例患者6MWT、呼吸、心搏频率、血气分析值及呼吸困难感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运动疗法能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益肺胶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康复训练组和治疗组(益肺胶囊+康复训练)各6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痰液量、排痰能力、6 min步行测试(6 MWT)、病情转归指数(BODE指数)、肺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肺康复训练组,痰液量少于肺康复训练组,排痰能力评分及肺功能指标、6-MWT、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肺康复训练组,BODE指数低于肺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结合益肺胶囊治疗能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排痰能力,继而提高肺部功能,增强步行能力,改善病情转归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地收集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肺康复组和对照组,肺康复组进行12周的肺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用药,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ɑ)水平,并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共纳入老年COPD患者51例,分为2组,肺康复组26例,对照组25例。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肺康复组患者的6MWT增加、CAT降低(P0.05),肺功能的FEV1%、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肺康复组的血清CRP、TNF-ɑ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而肺康复组的IL-6、Fbg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MWT、CAT及血炎症因子均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肺康复治疗可以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能力和耐力,延缓肺功能损害的进展;也可以降低部分血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利于延缓COPD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困难感觉(ADL/BS)的影响.方法 对40例临床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8周平板运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测量、运动心肺运动负荷评价、ADL/BS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患者运动训练后ADL/BS评分与训练前相比,各层次ADL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以高级的ADL为著(P<0.01),呼吸困难感觉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训练前后综合ADL变化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显著相关(r=0.455,P<0.01),呼吸困难评分与生活质量的变化负相关(r=0.412,P<0.05).结论 运动疗法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各层次ADL,并改善日常活动中的呼吸困难感觉,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老年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针对COPD患者的疾病状态,制订一系列功能锻炼计划,包括呼吸功能锻炼,6 min步行测试(6MWT)等;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6MWT为(422.84±54.53)m,与对照组(392.15±35.44)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测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促进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的6MWT和肺功能,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9.
6min步行试验在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6min步行试验(6MWT)来训练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运动耐量,评估预后。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后4周的患者分成两组。A组40例,每周接受2次6MWT训练;B组40例,进行日常活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6MWT和再住院率。结果6个月后,接受训练的A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480±36m)较训练前(380±26m)有显著增加(P<0.001),B组在试验前后6MWT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B组再住院率(30.0)高于A组(8.0)(P<0.001)。结论6MWT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6 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的运动试验,通过对运动耐力的检测,反映受试者的心肺功能状态,以主观感受与客观结果为依据,综合评估受试者的全身功能状态,如运动能力、心肺功能以及骨骼、肌肉功能和营养水平。21世纪伊始,人们对6MWT在术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躯干、骨盆及下肢,对其改善运动功能、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Bobath球训练患者的躯干、骨盆及下肢。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e 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时间(10MWT)、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6MWT)、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BBS、MBI、FAC与6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10MWT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握力测试对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对61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握力测试、6 min步行测试,采用ROC曲线分析握力在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水平评估中的最佳截点值。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握力为(33.72±7.47)kgf,6 min步行距离为(437.06±97.96)m,握力与6 min步行距离呈中度正相关(r=0.404,P=0.001),以6 min步行距离≥350 m为截点进行等级划分,两组间握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最佳截点值为32.8 kgf。结论握力测试可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的快速评估。当握力水平≤32.8 kgf时,稳定期COPD患者出现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为55例缓解期COPD患者制订运动处方,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进行生活质量、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 MWT)测定与肺功能检测。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6MWT、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按运动处方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思力华)治疗支气管舒张试验不同结果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45例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分为舒张试验阳性组和舒张试验阴性组.两组均连续给予噻托溴铵(18 *9滋g吸入,1天1次) 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运动耐量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舒张试验阳性组肺功能FEV1/预计值及6 min步行试验判定(6MWT)均优于舒张试验阴性组 (P < 0.05).结论:噻托溴铵在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张试验阳性的患者中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培土生金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为该辅助疗法在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患者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COPD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培土生金穴位贴敷,客观评价该疗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运动耐量(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COPD患者运动耐量的因素。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2组在干预治疗前FVC、FVC%、FEV1、FEV1%、FEV1/FVC、MVV、MVV%、Pa O2差值、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2组在干预治疗后FEV1(P=0.0220.05)、FEV1/FVC(P=0.0020.05)、MVV(P=0.0220.05)以及动脉Pa O2差值(P=0.0020.05)、6MWT(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6MWT=176.624+7.309×MVV%-9.508×Pa O2差值。结论:培土生金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改善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运动耐量等情况;MVV%是影响COPD患者运动耐量的保护因素,而Pa O2差值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次坐立试验(5S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康复训练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行康复治疗的COPD病人93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基础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并完成5STS试验、6 min步行试验(6MWT)及呼吸困难评分量表(mMRC)测评。对入组病人进行为期8周的肺康复训练,训练结束后再次评估以上指标。比较训练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锚定法,以6MWT改善值作为锚定物,分析5STS试验用于评估肺康复训练效果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结果]93例病人均完成肺康复训练及相关指标采集,肺康复训练后5STS时间较基线时减少,与6MWT距离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588,P0.001)。采用锚定法估算的5STS评估肺康复训练的MCID值为1.53 s。[结论]5STS试验简单易行,有助于评估COPD病人肺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持续存在的、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疾病.由于通气及换气功能下降,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受限,而运动能力受限会进一步导致体质下降、肌肉萎缩、呼吸肌无力,这些异常又会进一步加重通气不足,进而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形成恶性循环,并由此造成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病死率在所有死因中居第四位.适当的药物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健康状态和运动耐力,但研究证实,现有的药物治疗并不能缓解COPD患者肺功能长期下降的趋势[1].已证实缩唇腹式呼吸和健步走等康复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2-4],进而减少COPD对肺功能的影响.我们通过与缩唇腹式呼吸和健步走对比,并与未参加康复锻炼的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从6min步行实验(6MWT)、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对COPD患者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陆莉  严春丽 《现代护理》2007,13(18):1736-1737
目的探讨肺康复计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COPD患者在稳定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同时坚持长期氧疗(LTOT),配合营养支持6~9个月后分别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和6 min步行距离(6MWD)进行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测评。结果肺康复计划后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评分与肺康复计划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肺康复计划能够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长期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慢性阻塞型肺病稳定期患者共27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观察随访1年,所有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门诊或护士登门家访的形式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和效果追踪。采用肺功能仪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检测。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分级(mMRC)、慢性呼吸衰竭问卷(CRQ)进行患者干预前后的活动能力及症状评估。结果两组患者CRQ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干预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FEV1)、mMRC评分及6MWT步行距离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干预组干预后6MWT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持长期、规范的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老年COPD患者给予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康复训练2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CRQ)、6min步行试验(6MWT)得分,并与26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COPD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采用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