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发作心悸20余年,加重4天于1989年1月28日入院。10年前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风心病”。体检:颊红,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心界明显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中、晚期Ⅲ级隆隆样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5岁。患风心病7年,因腹痛、腹泻4天入院。查体:体温38℃。口唇轻度紫绀,心尖区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界略大,心率80次/分,律绝对不整,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第一心音呈拍击样,P_2亢强。肝肋下1.5厘米,其余无明显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拍片均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并伴房颤。初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并房颤,心功能Ⅲ级,急性肠炎。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7岁。因间歇性心悸、胸闷半年入院。体检:T36.7℃,P 40次/min,BP 120/80mmHg,心率100次/min,心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彩超示: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左心耳血栓形成,双侧心房扩大,临床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电图示:Ⅱ导联P_1为窦性P波,P-P间期匀齐,R_3后提前出现1个P′-QRS-T  相似文献   

4.
1 资料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0余年,活动后气短10年,加重3 d入院.查体:端坐位,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率82/min,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0岁,因活动时心慌半年而住院。体检: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Ⅱ级舒张期杂音,呈哈气样,P_1>A_2,胸片:符合马凡氏综合症,超声诊断:1.主动脉瓣上狭窄(隔膜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功能型)。2.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3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2年入院。体检:BP14.6/6.7kPa(110/50mmHg),HR82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S_1亢进并闻开放拍击音。经 ECG、UCG、X 线等检查均符合“风心病伴二尖瓣狭窄”诊断。即在全麻插管下行左房二尖瓣交界闭式扩张分离术。在完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4岁,以劳累性心慌、气短10年,加重15天于1996年12月4日入院。患者自1986年确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992年起合并持续性房颤。入院时查体:神志清醒,言语流利,自动体位。心音强弱不一,心律绝对不齐,心率78次/分,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脊柱、四肢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心电图示房颤,心脏彩超示左房及右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入院.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与同龄人相比活动耐量较差.BP:145/90 mmHg,发育良好,无紫绀,颈静脉无允盈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晰,无罗音.心脏浊音界无明显增大,心率:85次/min,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4~5/6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2/6级舒张期杂音,并可触及震颤.  相似文献   

9.
<正> 1 临床资料患儿女,9岁。2009年3月因反复发热1年,胸闷气促1周入院。患儿近1年反复发热,每次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给予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炎治疗,退热后未进一步检查。入院前呈间歇热,体温在37~39℃波动,头孢类药物疗效差,伴胸闷、活动后气促,食欲、精神及体力均差。入院时体检:体温38.4℃,心率8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00/80mm Hg,扶入病房,高枕位,睑结膜苍白,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2cm处,搏动弥散,直径约1cm,可触及细震颤。心脏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部可闻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有时可闻舒张中期低调隆隆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其余各瓣膜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心率88次/min,律齐,无明显体位性杂音,无肿瘤扑落音及心包磨擦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1岁。自幼发现心杂音,活动明显受限,偶有紫绀。体检:口唇轻度紫绀,左侧第3~4肋间可闻Ⅳ级收缩期杂音,伴轻震颤,P_2明显亢进。心电图右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平片诊断为室间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 990年 1 1月至 1 999年 2月 ,进行了 6例室间隔缺损并乏氏窦瘤形成或破裂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 6例 ,男性 5例 ,女性 1例 ,年龄 18~ 4 3岁 ,平均 2 4 .17岁。所有病人均有活动后心悸、气喘等症状。血压 17~ 2 7/ 0~ 12kPa (12 8~ 2 0 2 / 0~ 90mmHg) ,脉压差 7~ 2 0kPa(52 .5~ 150mmHg)。 3例胸骨左缘 3~ 4肋间可闻连续机器样杂音 ,3例仅有收缩期杂音 ,1例在主动脉瓣第 2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哈气样杂音。心电图示 5例左心室肥厚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65岁,以“突发胸痛5小时”入院。入院查体:BP140/9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Ⅲ/6级的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心电图检查显示:房颤,Ⅰ、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3mV。实验室检查:CK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 4岁。因乏力、心悸、气短一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一年来体力明显下降,活动时即出现心悸、气短,休息后可缓解,曾两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既往无反复关节红肿疼痛史,无胸部外伤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体检:血压15 0 / 70mmHg ( 1mmHg =0 133kPa) ,一般状况好,无皮下结节,颈静脉无怒张,双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有力,心率84~95次/min ,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响亮的叹息样杂音,并向心尖部传导。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无肿大。周围血管征阳性:水冲脉,外周血管搏动…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女性,22岁。因停经8月,心悸6月于1986年12月25日入院。4年前曾有两次晕厥发作,均为劳累诱发,持续10~15分钟后苏醒。近4年来有劳力性呼吸困难。查体:血压90/60mmHg、心尖可扪及抬举性搏动,心左缘在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cm。心尖可闻及Ⅱ级返流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984年以来,脑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尖端扭转型室速及左房粘液瘤各一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一、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并风湿性脉管炎误为脑栓塞 病例,女,22岁。反复关节疼痛、气促3年,昏迷半天。查体:昏迷,颈略有抵抗感,心前区触及舒张期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尖区可闻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左肢体肌力Ⅲ级,左巴氏征( )。ESR 60mm/h,抗“0”>500。考虑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脑栓塞,予脱水、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男患,22岁。因活动后心慌、胸闷、气急1年,加重1个月于1988年5月18日入院。查体:血压21.3/5.3kPa(160/40mmHg),口唇无紫绀,颈动脉搏动明显,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可触及舒张期细震颇,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阳颈部传导。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吹风样舒张期杂音。肱、股动脉搏动处可闻及血管性杂音。肝脏在右肋弓下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6岁。因劳力性心悸气短两年、活动耐力下降、夜间不能平卧,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左房粘液瘤。入院前20天,患者突然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而住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血压13.3/9.3 kPa,意识清楚。心前区可闻Ⅲ~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_2稍亢进,可闻舒张早期雷鸣样杂音。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可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5岁,农民。因反复头痛、头晕15年,阵发性胸闷气短2个月而住院。既往高血压15年,无风湿病史。入院时血压为21/12kPa,心界向左侧扩大、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该病人入院第二天下床活动后突然出现血压上升,血压为30/16kPa,心尖部可闻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紧急降压治疗20分钟后血压降至正常,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消失。此后病人由于情绪不稳定再次出现血压升高,心尖部又出现舒张期杂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栓塞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5岁。因突发上腹疼痛并向后背及颈部放射,伴大汗、面色苍白5h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史40余年,无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心绞痛病史。入院体检:T36.0℃,P54次/min,R24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略低,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开瓣音,P2>A2,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05~0.10mV,…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8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8年"入院.患者于8年前曾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之后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患者呈高枕卧位,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适80次/min,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6 mm,左心房内径57 mm,左心室射血分数0.29.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86 ms.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同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