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分析比较噻氯匹啶和阿司匹林(ASA)对近期有可逆性脑血管意外史的病人再发TIA的预防作用。抗血小板药物二次分析的结果表明,ASA对脑缺血患者的卒中有预防作用。噻氯匹啶是新型抗血小板药,对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高危患者初发或再发的卒中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理尚不十分  相似文献   

2.
噻氯匹定引起白细胞严重减少三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 噻氯匹定与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药合用可明显增强其疗效,常用于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这种并发症大都发生在支架置入术后的3天内,故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每日0.3g基础上,主张短期并用噻氯匹定,方法是术前1~3天内开始口服噻氯匹定250mg,每日2次,2周后改为250mg,每日1次,再维持2周即可。噻氯匹定致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发生率约为0.5%~3.0%,服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其发生率也越高,因此噻氯匹定用药时间以不超过1个月为宜,口服噻氯匹…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预防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阿司匹林组72例,噻氯匹啶组90例,平均随访观察期分别为14.05个月和13.5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噻氯匹啶组急性脑梗死复发12例,阿司匹林组复发1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服药后安全性均较好.结论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均是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与膜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 ]/ThollU…∥Lancet 1 999,3 5 4( 91 88) 1 44 3~ 1 44 4 噻吡啶衍生物噻氯匹定 (Ticlopidine)和氯吡格雷 (Clopidogrel)是特异和潜在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经肝脏被代谢为活性物质。CAPRIE研究显示对有缺血危险的患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 ,在许多国家证明它还可用于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的二次预防。噻氯匹定的严重副作用为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急性间质性肾炎。据认为氯吡格雷较噻氯匹定其严重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作者报告 1例患者 ,男性 ,46岁。 1 997年 3月患前壁…  相似文献   

5.
背景 :在血管性疾病高危患者卒中和其他严重血管事件的预防中 ,阿司匹林是研究最广泛和处方量最大的一种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和血栓素的产生来抑制血小板活化 ,可使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约 1/ 4。噻吩吡啶类 (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 )则通过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机制 (阻断血小板上的ADP受体 )来抑制血小板活化 ,因此可能比阿司匹林更为有效。目的 :在血管性疾病高危患者 ,特别是既往有过TIA或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 ,确定噻吩吡啶衍生物 (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 )与阿司匹林预防严重血管事件 (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噻氯匹啶治疗用药期间仍反复发作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2例经阿司匹林、银杏达莫注射液等治疗至少1周以上无效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给予噻氯匹啶250mg,每天2次,连服1周。结果32例病人1周内除1例血流动力学因素TIA发作无改变外,绝大多数发作终止或发作减少。结论对无服用璃氯匹啶禁忌证并能耐受及阿司匹林等治疗无效的TIA患者,噻氯匹啶是经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7.
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目的比较经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噻氯匹定与阿司匹林的疗效。研究设计双盲、随机、多中心试验随访6个月病人1470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存活的住院病人治疗方案噻氯匹定(250mg片剂;734例)或普通  相似文献   

8.
抗血小板药是在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的众多药物中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主要包括血栓素A2抑制剂(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阿昔单抗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西洛他唑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5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试验组)和噻氯匹定组(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前48 h开始服用西洛他唑200 mg/d或噻氯匹定500 mg/d,西洛他唑组术后持续服药6个月,噻氯匹定组服药4周,并分别加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术后6个月。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随访中,试验组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严重药物副反应较对照组少。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支架术后6个月造影中最小管径(2.24±1.16 mm比2.04±1.24 mm)、实际管径获得(2.73±0.45 mm比2.78±0.46 mm)、最终管径丢失(0.90±1.05 mm比1.06±1.14 mm)、丢失指数(0.34±0.40比0.38±0.40)和再狭窄率(28.0%比3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洛他唑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预防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并发症和降低晚期再狭窄率与噻氯匹定具有接近的作用,对于不能耐受噻氯匹定的患者,西洛他唑可以作为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0.
抗血小板药是在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的众多药物中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主要包括血栓素A2抑制剂(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阿昔单抗等)。其中,对阿司匹林的研究最早、证据最充分、也最成熟。近年来对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和双嘧达莫的研究也相当活跃。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正在研究之中。现就主要的抗血小板临床试验证据做一回顾,希望能从抗血小板药防治卒中的漫长循证历程中得到关于卒中防治研究的有用启示。1抗…  相似文献   

11.
药物与外科手术预防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临床研究证实华法令可以减少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和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卒中危险率;非长期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人对阿司区林有效,但不及华法令。非心原性脑缺血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都有效,但作用平平;一般不单用潘生丁或苯磺唑预防卒中,但与阿司匹林合用是否比单用阿司匹林更有效还不清楚;阿中司匹林预防卒中的 最佳剂量也未明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噻氯匹啶、肝素预防冠状动脉支架亚急性血栓形成(SST)的效果。方法 自1997 年7 月至1999 年4 月对36 例冠心病患者植入33 只支架。男32 例,女 4 例,平均年龄63.2 岁,成功率为92% 。所有病例术前3 天均改为阿司匹林300 m g,日一次;噻氯匹啶250 m g,日二次。动脉穿刺成功后注射肝素5 000 U,以后每小时给予800 U~1 000 U 肝素,维持24 小时。术后次日口服阿司匹林(300 m g,日一次)6 个月,噻氯匹啶(250 m g,日二次)1 个月。结果 随访1~2 个月,未见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 阿司匹林、噻氯匹啶、肝素三联疗法对预防SST可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英 ]/ChenDK…∥ArchInternMed 1 999,1 5 9( 3 ) 3 1 1~ 3 1 4 盐酸噻氯匹定 (Ticlopidine)是一种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并广泛应用于血栓性脑卒中、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随着临床应用指征的扩大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等潜在的致命性并发症也日趋增多 ,本文报告 3例患者。例 1  75岁女性。因反复出现黑目蒙症状服噻氯匹定 ,起初剂量为 2 5 0mg ,每天 2次 ,后改为每天 1次 ,服药 3 5天后病人血小板降至 7×1 0 9/L ,立即停止用药。 4天后出现头痛、左臂感觉异常及精…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作为一种血小板抑制药于 1 998年 7月应用于临床 ,现应用日渐广泛。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出血、皮疹及腹泻。其化学结构与噻氯匹定 (Ticlopidine)相似 ,噻氯匹定对血细胞有严重不良反应 ,但未见引起味觉丧失的报道。例 1 女 ,76岁 ,有短暂性椎 基底动脉缺血史 ,因服用阿司匹林 0 3g/d有轻度胃肠反应而换用氯吡格雷 75mg/d。既往有乳腺癌病史 ,但未行放疗及化疗 ,因类肉瘤病及功能性甲状腺瘤而行外科手术切除。停用阿司匹林后胃肠反应消失。应用氯吡格雷 6周时病人感到味觉丧失 ,…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EPISTENT试验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噻氯匹定预治疗,分析随访30天和1年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方法 EPISTENT试验中,1603例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组,使用安慰剂或阿苷单抗治疗。两组患者都使用阿斯匹林和肝素。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噻氯匹定治疗,其中932例(58%)术前7天内已经开始使用噻氯匹定。研究的主要复合终点为:(1)30  相似文献   

16.
随机临床研究证实华法令可以减少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和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卒中危险率;非长期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人对阿司匹林有效,但不及华法令。非心原性脑缺血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都有效,但作用平平;一般不单用潘生丁或苯磺唑酮预防卒中,但与阿司匹林合用是否比单用阿 司匹林更有效还不清楚;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最佳剂量也未明了。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时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减少卒中危险率,对中度颈动脉狭窄是否有效仍不肯定。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预防作用不肯定。  相似文献   

17.
阿司匹林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 ;沙纳吡啶 (thienopyridine)的衍生物 (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 )是另一类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作者拟通过大量的随机病例系统回顾、比较沙纳吡啶和阿司匹林在防止血管病高危患者血管病发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机选择具有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 ,以比较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防止血管病发生的作用。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是血管病 ,包括卒中 (缺血或出血 )、心肌梗死或血管原因所致的死亡 (包括颅外出血 )以及不明原因的死亡。对 4个实验组共 2 2 6 5 6例患…  相似文献   

18.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噻氯匹定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支架处血栓形成。然而若长期使用噻氯匹定2周以上,则易引起少见的粒细胞减少。本文特就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噻氯匹定防治支架处血栓形成的最佳疗程和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对象与方法 827例成功接受1061枚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年龄64±11岁。基础病史包括:糖尿病史18%,AMI史49%,冠脉搭桥术史20%,多支冠脉病变者65%。受植支架平均体积3.3±0.5mm,支架植放时最大膨胀压均值17±4atm(1722 525±405 300Pa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血管性疾病高危患者卒中和其他严重血管事件的预防中,阿司匹林是研究最广泛和处方量最大的一种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和血栓素的产生来抑制血小板活化,可使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约1/4。噻吩吡啶类(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则通过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机制(阻断血小板上的ADP受体)来抑制血小板活化,因此可能比阿司匹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据路透社医学新闻报道 ,美国科学家已经确定并克隆出了一种特异的血小板受体基因 ,这一发现将为高危患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预防药物的研制带来帮助。这种被称作 P2 Y1 2的受体存在于血小板上。一些有动脉疾病的患者为了预防心脏病或中风发作而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但直到目前为止 ,研究者还没有成功地找到一个允许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 (clopidogrel)和噻氯匹定 (ticlopidine)共同作用的关键性受体。加州南旧金山 COR治疗公司的资深科学家、Pamela B.Conley博士称 ,发现 P2 Y1 2有助于研究者开发出更好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