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山市某社区医院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社区脑梗死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的集中趋势及构成比,并探索影响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为降低脑梗死患者医疗费用提供政策性依据。方法以唐山市缸窑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梗死患者医疗费用为研究对象,测算出医疗费用的中位数、P25、P75及费用构成比,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探索影响患者医疗费用的因素。结果医疗总费用中位数为4 716.57元,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6d,医疗费用构成比为:药费(64.28%)、检查费(10.80%)、检验费(10.06%)治疗费(8.25)、床位费(4.55)、其他费用(2.24%),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为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种类和医生。结论住院天数、并发症数量和种类、主诊医生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应针对其中可控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住院费用,尤其是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2.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口腔医学专业DRGs研究尚未全面展开。笔者结合口腔临床实际情况,探讨口腔专科医院开展DRGs应具备的条件。提出将现行单病种进行疾病诊断与分类的进一步细化,提高病案书写合格率,建立电子病历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开放反馈平台等措施以有效推动口腔医学专业DRGs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成功治疗的活动肺结核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情况,为制定医保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从《结核病管理系统》中导出重庆市2019年新诊断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排除利福平耐药患者)病案,与2019年1月—2020年5月重庆市46家市/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诊疗记录、收费和报销等诊疗信息和费用结算信息进行匹配后,纳入该时间段治愈和完成疗程患者11 745例,以描述性分析其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情况。结果 直接医疗费用共8 385.66万元,自费总费用占60.69%,每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M(P25,P75)为4 517.00(2 143.95, 8 905.22)元、自费费用为2 989.12(1 305.58,5 700.14)元、医保报销费用为988.70(42.00,2 721.01)元;药品总费用占比最高(40.56%),城镇职工医保患者住院比例及各项费用较其他医保类型患者高(α'=0.008(0.05/6),均P<0.008)。全门诊和住院+门诊两种治疗方式每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M(P25,P75)分别为2 806.88(1 621.75,4 746.12)元、10 860.60(7 543.95,16 393.56)元,医保总报销比例分别为16.78%和39.64%,城乡居民医保患者每例医保报销费用中位数高于其他类型(α'=0.008(0.05/6),均P<0.008);住院+门诊治疗方式下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每例医保报销费用中位数高于其他医保类型(α'=0.008(0.05/6),均P<0.008)。结论 重庆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较高,其中自费比例较高,医保报销比例和医疗救助比例低,药品占比较高(40.56%),治疗方式以全门诊治疗为主。应积极开展实行单病种付费医保政策,提高医保患者门诊报销比例和限额,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诊疗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指定病种的费用分析比较,探讨临床路径对鞘膜积液手术治疗病种费用的作用,为解决"看病贵"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多元回归分析,对82例鞘膜积液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检查项目、治疗措施、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筛选,从而找出临床路径能合理、有效降低患者费用的原因。结果: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费用在总费用[(4 167.49±1 037.90)、(4 865.26±1 171.53)元]、药品费用[(1 234.27±628.03)、(1 684.56±928.24)元]、检查治疗费用[(1 295.22±434.43)、(1 524.80±400.10)元]、住院天数[(4.88±0.33)、(9.14±1.54)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t=2.21,P〈0.05;t=2.38,P〈0.05;t=13.65,P〈0.001)。结论:临床路径有效规范了医疗行为,合理缩短了医治疗程,合理配置了医疗资源,切实降低了病种费用,真实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徐德洲  王小丹  李巧  邓春林  刘家敬  翁勇 《海南医学》2013,24(24):3723-3726
目的了解海南垦区2011-2012年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的经济负担,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防治策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海南垦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的经济负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门诊患者的总费用合计为1.11×106元,每例患者的总费用最低为269.00元,最高为5 700.00元,平均每例患者的总费用(1 378.00±1 514.54)元。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损失的费用,平均数分别为(687.08±1 162.26)元、(286.96±608.14)元、(406.95±302.58)元。在直接医疗费用中,托幼儿童与散居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55,P〈0.001),性别、年龄、病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接非医疗费用中,病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84.141,P〈0.001)。在间接损失费用中,除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6,P〉0.05),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例患者住院的总费用最低为794.00元,最高为53 500.00元,平均每例患者的总费用(3 350.50±2 714.20)元。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损失的平均数分别为(2 340.00±2 015.00)元、(1 44.00±5 56.00)元、(407.00±483.00)元。在直接医疗费用、间接费用、间接损失费用,除病情外(P〈0.001),性别、职业间、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患者的就诊次数,一次门诊所占比例最高为78.44%,第一次就诊医院以县级医院为主,所占比例53.7%。结论海南垦区手足口病经济负担较重,仍然存在部分病例误诊的情况,第一次就诊医院以县级医院为主,其次是市级医院。因此,积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患病进行规范诊疗,切实降低发病率,才能有效减轻疾病对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李鹤  夏苏建 《中国病案》2014,(12):44-46
目的探讨广州市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构成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大病医保相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医疗保险数据库,提取2006年-2012年间慢性髓系白血病参保患者就医数据并进行处理,最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统计推断。结果广州市CML患者7年间人均总支出约12万元,CML患病就医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总医疗费、总药费、人均总医疗费用及人均药费也各自逐年递增;CML患者药费比例逐年增大,CML患者性别(χ^2=-1.994,P=0.046)、年龄(χ^2=12.959,P=0.005)、户口性质(χ^2=9.551,P=0.049)等因素对医疗总支出的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ML患者的性别(χ^2=-1.969,P=0.049)、年龄(χ^2=14.052,P=0.003)等因素对药费的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费是CML就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决定性构成要素,加大对CML相关药物治疗费用的补偿力度,切合实际地完善相关大病医保方案,才是减轻CML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就诊时血糖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 年 2 月1 日—2015 年7 月31 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急诊就诊并收住入院的患者6 151 例,根据 随机血糖是否≥ 7.8 mmol/L 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与高血糖组;根据患者平均总医疗费用(19 905.90± 325.71)元分为高费用组与低费用组。高血糖组患者根据入院前有无降糖治疗,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607 例患者有降糖治疗记录,根据随机血糖是否≥ 7.8 mmol/L 分为降糖后高血糖组和降糖后血糖正常组,分别为 350 和257 例。对各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糖组年龄、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检查费及药 费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 <0.05)。高费用组年龄、随机血糖及住院时间均高于低费用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随机血糖、年龄、转科治疗及抢救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 <0.05)。治疗组年龄、 住院时间、随机血糖及检查费均高于未治疗组(P <0.05)。降糖后高血糖组随机血糖、总医疗费用均高于降 糖后血糖正常组(P <0.05)。结论 多科协作有利于优化高血糖患者急危重状态的治疗及经济成本,同时需 加强全社会血糖筛查,指导血糖控制,在源头减少高血糖对应激状态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医保与自费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发现当前状况下费用存在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费用控制的措施,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费用监督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徐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9年出院的全部医保、自费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医保与自费患者的费用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住院天数、是否进行大型检查等因素影响住院费用,医保患者的人均医用材料费、检查费、平均住院天数等显著高于自费患者,医保患者人均医疗费显著高于自费患者人均医疗费(Z=10.45,P〈0.001)。结论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未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决策树分类方式分析北京地区3年内871例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费用,为管理部门决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871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分析不同年份其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并通过决策树分类模型将所有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采用绝对值及相对权重法测算所有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费用标准。结果 乳腺癌患者2019-2021年住院总费用从高至低分别为2020年3 523 965.98元<2019年3 763 289.85元<2021年3 924 283.54元;各个年份均为药品费用所占的构成比最大,护理康复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医疗付款方式及转归情况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P<0.05;经交叉验证方法对验证所构建出的决策树从而得到12个DRGs组合,具有较高的组内同质性;各分组费用超标例数均在10%~12%左右,且DRGs中9组的病种权重最高(1.92),DRGs中6组的病种权重最低(0.42)。结论 药品费用是目前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的最大经济负担,同时不同的治疗方式、医疗付款方式及转归情况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三甲综合医院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前后全科医学科的运营情况,旨在为DRGs实施后全科医学科的健康运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DRGs实施前1年(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及DRGs实施后1年(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5827例患者的入院诊断、疾病种类、转科、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DRGs实施前后1年,就诊例次最高的系统疾病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其次为未分化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DRGs实施前后虽各病种的占比有所改变,但各系统疾病数占比排序变化不大;DRGs实施后未分化疾病组占比由23.7%上升至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1,P<0.001),慢性病患者占比由54.0%下降至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6,P<0.001)。DRGs实施前组患者的转出率显著高于DRGs实施后组(9.8% vs. 6.2%,χ2=26.129,P<0.001),平均住院天数显著长于DRGs实施后组[(7.32±3.03)d vs. (7.11±2.79)d,t=2.819,P=0.005],平均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DRGs实施后组[(7465.83±3661.38)元 vs. (6286.90±3002.23)元,t=13.445,P<0.001]。结论 DRGs实施后全科医学科收治病种较前无明显变化,但未分化疾病较前增加,DRGs实施后转科比例、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科室运行指标较前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非重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我院儿科实施支气管肺炎(非重症)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在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治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气管肺炎(非重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路径管理后药品比例降低,治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非重症)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诊疗过程更加规范,药品比例有所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各级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标记物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CAP患者138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和非重症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PCT、CRP和D-dimer水平的差异。结果:重症肺炎组PCT、CRP和D-dimer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和D-dimer水平预测重症肺炎的准确性较高。结论:血浆PCT、CRP和D-dimer水平可作为判断CAP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党艳萍 《医学综述》2013,19(12):2286-2287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135例CAP患者,入院后给予PCT、CRP等检查,并给予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分成重症CAP组与非重症CAP组、病死组与生存组,分别比较重症CAP组与非重症CAP组、病死组与生存组PCT、CRP和PSI的区别;分析PCT、CRP与PSI的相关性。结果重症CAP组PCT、CRP和PSI评分均高于非重症CAP组,病死组PCT、CRP和PSI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PCT、CRP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65,0.68,P<0.05)。结论 PCT和CRP对CAP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评估作用,高水平的PCT和CRP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培养阳性组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n=13)和非重症肺炎组(n=41)。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和细菌培养阴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天(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P<0.01),重症肺炎组患者WBC计数、NEUT%和CRP水平虽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血清PCT水平诊断细菌性C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NEUT%和WBC计数。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CAP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指导判断CAP是否为细菌感染、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停用抗生素的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重症CAP患者50例作为重症肺炎组、非重症CAP患者50例作为非重症肺炎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和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测定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结果 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重症肺炎组、非重症肺炎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23±10.78) ng/ml、(85.47±21.14) ng/ml、(18.35±4.21)×109/L;(13.25±3.84) ng/ml、(43.25±12.15) ng/ml、(12.01±2.87)×109/L;(5.64±1.42) ng/ml、(2.12±0.89) ng/ml、(6.57±2.02)×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选择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和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分别为(53.14±12.53) ng/ml和(37.28±8.21) 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1.23±10.78) ng/ml、(85.47±21.14) ng/ml、(18.35±4.21)×109/L;(18.74±5.84) ng/ml、(12.96±5.12) ng/ml、(8.83±2.52)×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肺炎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25±3.84) ng/ml、(43.25±12.15) ng/ml、(12.01±2.87)×109/L;(9.13±1.56) ng/ml、(9.16±2.04) ng/ml、(6.85±2.31)×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者血清sE-选择素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CAP患者血清sE-选择素水平升高,sE-选择素水平与CAP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在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水平及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分级,按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标...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口服治疗小儿肺炎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口服途径治疗小儿肺炎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在观察期间临床诊断为细菌性小儿肺炎的病例(非危重的,年龄6个月~5岁为主),随机分为抗生素口服观察组与抗生素静脉对照组,对病例的病情转归、不良反应、治疗过程患儿依从性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非严重肺炎与静脉使用抗生素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小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途径有优势。结论:抗生素口服方法治疗非严重小儿肺炎是有效的,作为常规首选治疗非严重小儿肺炎的可行性、优越性更切合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收集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呼吸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125例做观察。分析发现,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以精神萎靡为主(占56%),最多见的基础疾病为神经系统疾病(占64%),并发呼吸衰竭的比例高达46%,且死亡率达21%;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平均住院时间为28d,平均住院费用2.5万元,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说明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重症患者多、治疗费用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婴幼儿重症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123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在第2级选用抗菌谱宽、耐酶的抗生素,应用到患儿痊愈;观察组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首先在第2级选择抗生素,在重症肺炎的并发症控制后1~3 d,再在第1级中选择抗菌谱窄或不耐酶抗生素,直至痊愈。结果观察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8.20%)明显低于对照组(25.81%,P<0.01);观察组医疗费(2467±150)元较对照组(2865±120)元显著降低(P<0.01);2组并发症控制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是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方法,既可降低二重感染的发生机会,又能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