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查明小盾纤恙螨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EHF)上的媒介意义,我们于1988年10~11月,在陕西EHF疫区捕鼠,取459份鼠肺用IFAT检测EHFV抗原,阳性26份,阳性率为5.7%,并从鼠体采集的小盾纤恙螨分离到EHFV6株。1989年10月,将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28只置放于疫区草地上,所有的鼠均诱集到游离的小盾纤恙螨幼虫,并从鼠分离到EHFV3株。以上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能自然感染和叮刺传播EHFV,并提示有经卵传递EHFV的能力,表明小盾纤恙螨具有作为EHF传播媒介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 1982年6月下旬,我们在新野县 EHF发病较高的沙堰和溧河两个公社的病家及其野外进行捕鼠,检查各种鼠肺携带 EHF 病毒抗原情况,并对 EHF 病人的单,双份血清和疫区健康人血清检测 EHF 抗体,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典型 EHF 病人恢复期血清:系山东省齐河县朱××血清。二、抗原来源:系河南省新野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胸鼠肺抗原。  相似文献   

3.
1984—1987年我们在全省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研究。1、确定了我省有野鼠型、家鼠型二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血清型和三种 EHF 疫区及其地理分部,即予东南的野鼠型疫区,予西北的家鼠型疫区,予中部的混合型疫区。2,核实了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25个县市为 EHF 疲区。1个县为潜在疫区。3、从11种啮齿类小兽中查出8种鼠携带 EHFV 抗原,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且带毒率最高,分别为7.68%和3.68%,证实了这两种鼠为我省本病主要传染源,其余鼠种次要。并证明各疫区发病率与这二种鼠数量增多有关,与其带毒鼠数量增多呈密切正相关。4、发现我省 EHF 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在自然发展情况下野鼠型一般相隔5-8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家鼠型一般相隔3—6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5、摸清了野鼠型和家鼠型各具特点(见表18),但其疲区类型有转化趋势。6、我省 EHF,特别是家鼠型有与铁路交通明显有关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4.
1984年3月,自江西省宜平县新庄乡集镇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捕获的72只褐家鼠中,我们应用Vero-E6细胞株,从鼠肺分得一株的毒(J-75株)。  相似文献   

5.
我市自60年代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疫区逐渐扩大,病例逐年增多。至1988年,发病率为3.17/10万,病死率为10.17%。为了解我市EHF自然疫源地分布情况,探索其流行规律,于1988年开展了EHF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如下: 选择一个EHF高发乡为监测点,分别于流行期(室内)和流行后期(室外)开展鼠密度、鼠带病毒率调查。鼠肺、鼠血清,按江苏省卫生防疫站监测方案收集;实验室检测,由苏州市卫生防疫站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方法本调查在疫区监测点采用鼠密度调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抗原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EHF总抗体的方法进行。结果该疫区鼠类平均密度为9.88%,其中黑线姬鼠(31.65%)为野外优势鼠种,居民区以褐家鼠(46.01%)占主要优势;鼠肺标本的带毒率为3.30%,鼠血总抗体的阳性率为0.73%;病毒抗原阳性数最多的鼠种为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结论该疫区是混合型疫区,且鼠间普遍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居民区有大量野鼠存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控力度,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1984-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福州市1984—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监测数据,提出预防策略。[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资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人和动物HV抗体。[结果]21年来,我市报告EHF病190例,年平均发病率0.81/10万。发病总体趋势上升。每年3~6月发病高峰。发病以20~4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男高于女。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讨论]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符合家鼠型疫区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8.
自然条件下鼠皮肤破伤与感染EHF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捕获自湖北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224只鼠皮肤破伤进行检查并用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查鼠肺及血清EHF病毒抗原抗体。结果,鼠皮肤破伤率为30.8%,且其随鼠龄增加而升高;皮肤破伤鼠EHF病毒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6%及29.0%,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9.0%及8.4%。认为经皮肤破伤感染可能是自然条件下EHF病毒鼠间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迄今国内外已从30多种鼠肺组织中检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或分离到病毒。我们于1988年4月~1989年10月,对山东省莒南县EHF疫区鼠类EHF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曾于1983年11月份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新疫区扶沟县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揭示该地当时为家鼠型EHF流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随着时间的变化,带毒鼠会不会由家鼠传给野鼠?家鼠型疫区会不会向混合型甚至野鼠型疫区转化?为此我们于1986年11月份,又以同样方法,同样地点进行了传染源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以进一步明确该地的带毒鼠种及疫区类型。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黑线姬鼠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用Balb/c鼠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存在垂直传播。我们又从疫区捕获黑线姬鼠进行EHFV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①用IF法在2只孕鼠及其4只胎鼠和2窝乳鼠中检出了EHFV抗原和抗体;②从疫区捕捉的黑线姬鼠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区自1976年开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但均为外地输入病人。1983年3月市区出现首例EHF病人。为摸清杭州市区EHF疫源地类型、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隐性感染情况和掌握鼠类带EHFV动态,我们于1983~1990年进行了有关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安顺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不同流行强度的三类疫区流行病学调查。耕作期鼠类传染源-黑线姬鼠均为三类疫区的优势鼠种,高发病区开阳县马场占89.77%,中发病区修文县城关占83.71%,低发病区安顺市头堡占83.34%。鼠类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EHFAg),上述三类疫区分别为16.32%,15.91%2.14%;带病毒指  相似文献   

14.
1981年以来,山西部分农村及城市相继出现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我们用Vero-E6(简称E6)细胞直接从疫区褐家鼠肺组织中分离出可传代的EHF病毒。现将初步鉴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褐家鼠肺组织标本:选EHF病毒抗原强阳性鼠肺组织,用10%小牛血清Eagle氏液制成10%肺组织悬液,2000rpm2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为分离病毒材料。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55年大兴安岭牙林线图里河地区就暴发过流行性出血热(EHF),当时发病333例,死亡11例。EHF再现流行于1982年元月,在图里河老疫区沿铁路线以东道木达林场。1982—1985年共发现EHF35例,死亡4例。于1985年4—9月,两次调查该疫区,采用挟夜法捕鼠并进行鉴定;同时解剖取鼠肺,液氮保存、冷冻切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共捕获  相似文献   

16.
自南朝鲜李镐汪首次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以来,国内外学者还用Vcro-Eb、A549、LLc-Mk_2传代细胞、乳小白鼠从鼠体及病人体内分离到许多EHFV。但自朱智勇等证实长爪沙鼠是EHFV敏感的实验动物以来,长爪沙鼠是否可从病人血清中直接分离EHFV及分离效果如何,至今尚未见详细报告。本文作者在1991年1月至1992年4月,用长爪沙鼠对3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液进行了EHFV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隐性感染问题,我们于1982年7月—12月,对三年来经临床诊断为EHF病人及其健康家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疫区和非疫区正常人血清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来源1.1980—1982年经临床诊断EHF病人恢复期血清36份。2.其中19例病人的家属,经仔细询问确无类同症状和体征的正常人血清60份。3.疫区非疫户正常人血清39份。4.非疫区正常人血清57份。二、EHF抗原1.黑线姬鼠(Aa)肺抗原:四川省达县  相似文献   

18.
从1983年1月19日广州市海珠区出现首例经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同年8月,在海珠区和郊区捕获的褐家鼠鼠肺用间接免疫萤光法(IFA)检查出EHF抗原,首次证实广州为EHF疫源地,至1984年11月为止,共发生了血清学证实的病人24例(其中死亡3例)。为了对全市人间与鼠间EHF流行情况进一步了解,我们两年来对本市鼠种带毒率与抗体率、人群抗体水平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过去已有从EHF病区病人血清和家鼠、野鼠鼠肺中分离到出血热病毒的报导,但四川省尚未见在非病区鼠肺中查到EHF病毒抗原。四川省阿坝和凉山两州,至今未报道过EHF的病例,属于非病区。一九八六年三月和十月,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分别与阿坝州卫  相似文献   

20.
我市自1962年以来,先后已有6个县证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唯地处山区的临安县未见病例报告。为此,于1983年对该县进行清查,结果在三口乡检出鼠类携带EHF病毒抗原,经血清流行病学证实为潜在疫区。为探索潜在疫区鼠带病毒抗原变动规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我们自1984年3月至1985年11月对该乡进行了鼠间疫情及人群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