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进行研究,为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以循证医学为手段,以训练修复理论为指导构建专门的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者的自主训练依从性。结果 康复训练实施8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两项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为临床提供了精准、系统化的脑卒中康复管理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最终有助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80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应用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62例(77.50%)服药依从性佳,对照组45例(56.25%)服药依从性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俊娥  刘俊红  朱青峰 《医学综述》2013,19(14):2637-263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于2007年11月30日至2011年11月30日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5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发病次数、对缺血性脑卒中及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危险因素,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其对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发病次数、对缺血性脑卒中及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体育活动减少等危险因素对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有显著差异;依从性的好坏与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对缺血性脑卒中及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收入呈正相关,与发病次数、吸烟、饮酒、体育活动减少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首次发病、存在吸烟、饮酒、体育活动减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加以重视,因其用药依从性差,应更加注重对其随访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8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康复组与联合组各40例,康复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艾灸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SI评分,联合组低于康复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联合组低于康复组(P<0.05);康复组的总有效率是82.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是95.0%,联合组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HTK艾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经泉州市第一医院治疗后出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出院后行常规延续性护理,以电话随访为主;观察组50例,出院后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疾病认知水平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 w,观察组上述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用药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 w比较观察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 w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及SS-QO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有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从河南省农村地区抽取646例脑卒中患者,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患者知识、态度问卷,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开展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法、Ordinal回归分析农村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脑卒中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为48.60%,知识总分为(12.67±5.12)分,态度平均得分为(34.54±6.52)分,565例(87.5%)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处于低水平,仅19例(2.9%)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处于高水平。Ordin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态度得分高、受教育程度高、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高,丧偶的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低,伪决定系数R2=0.111。结论 河南省农村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较低,服药依从性较低,建议创新举措,借助网络平台,促进患者参与,发挥家庭照顾者和基层医疗组织医务人员的宣教作用,同时推广名院专家走基层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农村脑卒中患者提供针对、有效的健康服务,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70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性质、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合并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同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外,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系统的康复训练。两组在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训练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两组患者在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卒中后的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为(68.61±6.38)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68.51±8.43)分,高于对照组的(56.29±5.51)分、(57.59±6.71)分;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67±2.51)分,低于对照组的(20.53±3.49)分(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且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朱亚芹  成杰  隋丽丽  王卫亮  于颖  张静 《重庆医学》2015,(31):4452-4454
脑卒中(stroke)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部或全面性功能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1]。研究报道,20%~50%的卒中患者可能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 PSD)[2],出现持续的情感失落和兴趣减退,甚至出现自杀[3]。这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同时对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的心理护理和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不良情绪[4]。传统亲情护理作为一种新的陪护方法,能体现视患者为亲人的理念,有利于患者康复信心的建立,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5‐6],已经成为护理学者热议的话题,但因为不同疾病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同,传统亲情护理的不足也逐渐显露。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观察与传统亲情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的比较,为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办法。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7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一对一的方式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咨询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用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治疗依从性良好占84.31%(231/274),依从性差占15.69%(43/274),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工作忙忘记服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遭受社会歧视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的危险因素(P<0.05);了解用药注意事项、督导员或家人提醒服药和对以后生活持积极态度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家庭人均年收入低、遭受社会歧视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出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健康知识需求,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质量。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的健康知识问卷,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调查。结果:出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对脑卒中的健康知识很缺乏、了解及认知率低于40%。特别对疾病复发信号、复查常识、服药方法、并发症预防、管道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居室安置的了解更缺乏。出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希望能通过电话或医护人员的个别指导获取有关脑卒中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占多数。结论:出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且应根据家属需求采用各种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患侧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 9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健患侧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4周后通过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法对治疗结果评价。结果 2组患者FMA、MBI评分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患侧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李明振  岳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15-1916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49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做推拿,疗程达到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下肢的运动功能及AD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影响明显高于单纯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出院时常规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出院后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定时进行电话随访,1年后对两组患者从饮食方面、服药方面、功能锻炼方面、护理人员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正确饮食、遵医嘱服药、日常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安全管理5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安全管理,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出院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70例初发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定时电话随访指导、定时家庭访视干预和随时咨询服务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和随时咨询服务,总护理时间为4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肢体功能康复情况FMA(fugl-meyer assessment),评分及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和依从性。结果出院后4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和依从性均增加(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出院患者提供了不间断连续性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改善了患者的健康转归,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用药依从性,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BPH病人用药依从性现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06例BPH病人,仅47.3%病人用药依从性良好.病人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服药种类和合并其他疾病间用药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为教育程度、婚姻状况、IPSS评分和服药种类和合并其他疾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为教育程度、婚姻状况、IPSS评分和服药种类(P<0.05~P<0.01).结论:BPH病人服药依从性差,教育程度、婚姻状况、IPSS评分和服药种类影响病人用药依从性.建议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和建立用药依从性随访制度以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的健康教育运用于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9月纳入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7例,研究组开展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评价两组依从性,干预前后测评两组睡眠质量、简易智力状态(MMSE)、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语言功能、生活质量(SF-36),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研究组依从性91.49%高出对照组72.34%(P<0.05)。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MSE、FMA、NIHSS、语言功能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MMSE、FMA、语言功能高出对照组,但NIHSS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F-36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的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患者依从性,增强其认...  相似文献   

18.
杨玉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59-2460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鼻饲饮食,对照组早期给予常规静脉营养。在脑卒中发病后1天、14天分别测量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肉周长(MAMC)和血清白蛋白(ALB),评估营养状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改良的Barther指数评价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第14天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芪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残疾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确诊的20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结合Brunnstorm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通络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中医证候评分及残疾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FMA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FMA、M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较对照组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通络方联合Brunnstorm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残疾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