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PICC的应用,消除了患者每天穿刺扎针的疼痛和恐惧,避免了输注化疗药物、高渗药物造成的局部损伤。其作为一种静脉给药途径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相比,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独特的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血液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保留时间长[1]等特点,使其在血液肿瘤病人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使用,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较为常见,有研究报道[2],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可达21.3%,因导管堵塞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案例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3]。  相似文献   

3.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PICC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但因其为侵入性操作,导管维护时间长,存在一定护理风险,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现就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凶险的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尽管其发生率很低,但血栓一旦形成,就会有肺栓塞、脑栓塞的危险,而这对患者而言是致命的[2]。现将我院肿瘤科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后发生沿导管走行静脉多处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1]。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首选经肘部血管穿刺将PICC管送至上腔静脉内。但对于不能经上腔静脉途径置入PICC管时(如上腔静脉狭窄、肘部血管穿刺部位皮肤过敏或异常等),经股静脉穿刺将PICC管置入下腔静脉便是开通静脉通道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1]。因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已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2]。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仍有可能发生导管堵塞、感染、异位等并发症[3],其中置入导管时发生导管尖端异位较常见,其发生率可达34.2%[4]。我科室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148例患者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移位颈内静脉的有13例。我们对13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此技术可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者、老年输液者及对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PICC穿刺术后继发感染是PICC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此病感染致死率为3%[1]。现将导致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PICC操作方法的改进与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雪华  朱有霜  唐莉 《广东医学》2005,26(12):1745-1746
目的减少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并发症。方法将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的100例患者数据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8例,分别对其置管的并发症: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52例,并发症18例,实验组48例,并发症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操作方法后PICC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导管置入术。PICC作为血管通道之一,以其痛苦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以导管静脉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导管断裂等并发症曾有了报道。据报道,PICC导管断裂的发生率为0.67%~3.5%[1],  相似文献   

10.
PICC导管置入过长引起心电图改变1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途径[1]。但是如何掌握导管置入的长度,使导管头端准确置入上腔静脉中上段,是置管操作者应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预防PICC留置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在静脉输液中的广泛应用,发生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机率最高的,可达21.3%[1].因此,预防PICC留置导管堵塞是护理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术.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保护外周静脉等优点[1-2]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大部分并发症是在穿刺置管操作过程中引起,是临床操作过程存在的一大难点.本文对我院化疗科56例PICC患者中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莉  于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93-19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插入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1]。20世纪90年代初,PICC被引进我国,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液制品、血标本的采集、静脉高营养、化疗、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病人。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特点[2]。  相似文献   

14.
张世琼 《大家健康》2017,(12):22-23
本次研究对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本文针对静脉炎、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探究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15.
李阳  乙苏北  王岩  康娜  卢燕  张贺 《北京医学》2012,34(11):1005-1007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插管,将导管送至上腔静脉的方法,可减少静脉的反复穿刺,有效地保护外周血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然而随着该项输液技术的推广使用,其并发症时有发生.导管异位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4.2%[1].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摄片示PICC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而进入颈内静脉、腋静脉或其他静脉[2].导管异位的发生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导管保留困难,甚至增加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及局部肢体肿胀、疼痛等的发生率.有报道,PICC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化疗时致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病例[3].现对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燕  程敏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45-1046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1〕。自20世纪80年代起,PICC在国外被普遍用于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和家庭的中长期输液治疗〔2〕。  相似文献   

17.
<正>经外周血管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导管[1]。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液渗漏、减少局部皮肤刺激、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正常生活限制少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血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出血、局部感染等[2]。国内对PICC置管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方法、临床应用等研究颇多。本研究将西安市中心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PICC用尿激酶疏通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晓林 《重庆医学》2008,37(21):2503-2504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1].该技术已运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已经广泛应用.导管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感染外,则为导管堵塞.为了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本科对20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是将静脉导管通过周围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置管后相关感染时有发生,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发现导管感染致死率为3%[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为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死亡率为12%~25%[2]。为了临床更好的应对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现将其发生原因、预防时的护理措施及感染后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因其插入简单和成本效益而广受欢迎[1,2]。但是,PICC与许多并发症有关,尤其是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肺栓塞和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增加[3]。有证据表明,PICC引起的导管相关大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4,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