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eck抑郁问卷评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12.4±18.1)ng/L vs(5.2±6.7)ng/L,P<0.05].结论:CHF患者伴抑郁时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人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CHF患者89例,包括冠心病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7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CHF患者按NYHA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另选健康对照组30名.hs-CRP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检测,CA125采取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META)测定.结果 CHF患者各组血清hs-CRP、CA125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且hs-CRP、CA125水平心功能Ⅱ级组<Ⅲ组<Ⅳ级组(P<0.05);hs-CRP水平在不同病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125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最高,冠心病较高,高血压心脏病次之,风湿性心脏病最低.结论 CHF患者血清hs-CRP、CA125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提示hs-CRP、CA125可作为反映心功能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 (CRP)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血浓度 ,试图里了解CRP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Ⅳ (NYHA)CHF患者 77例 ,年龄 <6 0岁 30例 ,≥ 6 0岁 4 7例 ;伴有低钠血症者 (<1 35mmol/L) 34例 ,不伴低钠血症者 4 3例。 36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5 6 4± 1 6 0 (36~ 82 )岁。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 ,放免法测定血浆BNP。结果CHF患者的血清CRP、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且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明显升高 ,Ⅱ~Ⅳ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RP与LVEF、血钠呈负相关 (r =- 0 1 97,P <0 0 5 ;r =- 0 2 95 ,P <0 0 1 )。结论 :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 ,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 ,CRP可能是心衰恶化的标志物之一 ,但心衰CRP增高与年龄分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选择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左室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98例,入院后均经心脏彩色B超检查。按NYHA分级,将98例患者分为Ⅲ级组60例,Ⅳ级组38例。使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检测仪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心功能Ⅳ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BNP与左室内径(LVD)值呈正相关(r=0.58,P〈0.01),BNP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BNP与左室射数分数(LVEF)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心力衰竭越严重,血浆BNP水平越高,心力衰竭患者BNP的血浆水平与LVEF负相关,与LVD、hs-CRP正相关,但BNP与hs-CRP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脑钠肽(BNP)指标做参照,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醛固酮(Ald)时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44例心力衰竭组分别依照病因与NYHA分级分组,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组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组1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亚组各2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BNP、Ald和hs-CRP浓度.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Ald及BNP浓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ICM组血清hs-CRP浓度高于DCM组与HHD组(P<0.05).结论 联检Ald,hs-CRP可以判断心力衰竭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6例(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4),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BNP、hsCRP水平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治疗1个月下降明显、治疗6个月降低速度减慢,治疗组治疗1个月、6个月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下降,对照组、治疗组与同组前一时间段相比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NP及hsCRP的分泌,降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本院20例符合CRT置入指征的CHF患者行CRT,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AV/VV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hs-CR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心脏超声测定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达峰时间延迟(SPWMD)等指标。结果 CRT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好转,术后1个月、6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平均降低I级;LVEF、LVDd、MRA、SPWMD均逐渐好转(P〈0.05),术后hs-CRP指标逐渐下降(P〈0.05);NYHA分级与hs-CRP水平的下降具有相关性(r=0.78,P〈0.05)。结论 CHF患者行CRT治疗后,心功能可明显改善,hs-CRP与心功能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24例,分为两组,慢性心房颤动组5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71例,对照组(窦性心律)54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含量,同时测量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结果慢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前后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左心房前后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提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59-1960
冠心病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重要促进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时相蛋白,对炎症发展起关键的介导作用,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表达。脑利钠肽(BNP)主要来源于心房,其可能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4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发颤组)以及3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增高所反映的炎症状态和代谢紊乱可能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暴露与新发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参加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年度健康体检中不少于2次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共82 880例。将研究对象根据累积hs-CRP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分为累积hs-CRP1组、累积hs-CRP2组、累积hs-CRP3组、累积hs-CRP4组;根据2006年度基线hs-CRP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分为hs-CRP1组、hs-CRP2组、hs-CRP3组和hs-CRP4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中新发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累积hs-CRP暴露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结果:累积hs-CRP1组~累积hs-CRP4组分别有研究对象20 751例、20 679例、20 733例、20 717例。随着累积hs-CRP暴露水平升高,四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心率、总胆固醇水平、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和糖尿病占比均呈上升趋势(P均<0.001)。平均随访(6.8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中老年人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北京市安贞医院体检的209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n=105)和高血压组(n=104),后者再根据高血压程度分为高血压病1、2、3级3个亚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为(1.57±2.18)mg/L,高血压组患者hs-CRP水平为(3.91±4.64)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病1级hs-CRP水平[(2.95±3.27)mg/L]比较,高血压病2级hs-CRP水平[(5.73±4.00)mg/L]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病3级hs-CRP水平[(7.60±8.13)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3级较高血压病2级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高血压分级越高,血清hs-CRP水平增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新英  徐纪光 《山东医药》2006,46(13):47-48
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巴曲酶)和对照组(丹参),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欧洲卒中评分(ESS)。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ESS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hsCRP降低.明显(P〈0.01);两组ESS均升高。提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后出血部位和周围组织存在着炎性反应,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炎症事件的发生,hs-CRP是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和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年龄50~75岁,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300 ng/L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1例,记录NYHA心功能分级、血液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别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0%、肾小球滤过率(GFR)90 ml/min、血红蛋白(Hb)115 g/L、NT-proBNP 900 ng/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若亚干组,观察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NT-proBNP≥900 ng/L亚组患者hs-CRP高于NT-proBNP<900 ng/L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肾功能不全亚组患者hs-CRP高于未合并肾功能不全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未发现hs-CRP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舒张和收缩功能不全、贫血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hs-CRP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肾功能有关,但作为诊断和预后指标尚待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测定52例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浓度,并与常规治疗5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52例高血压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18.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的86例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sC—RP)正常61例,升高25例。sC-RP升高组的体质指数、OGTT30和60min的胰岛素水平,30和120min的血糖,甘油三酯和心率等,均明显高于sC—RP正常组。  相似文献   

19.
刘端绘  赵洪磊  吴积新  欧永强 《内科》2009,4(5):686-68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两个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期间改变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两者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对照组)和AMI患者86例的血清CRP浓度,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IN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和血液检查BNP。结果AMⅡ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IE相关(r=0.38、r=0.51,均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4例AD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注射新活素共3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利钠肽(BNP)水平及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及hs-CRP、BNP及QTcd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新活素治疗ADHF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