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巨细胞病毒疾病是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如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则病死率高。我院对7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于移植后进行巨细胞病毒血症监测,以指导CMV感染防治,方法:采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监测。结果:移植后CMV抗原血症见于94.3%(66/70)患者。61.4%(43/70)发展为CMV疾病。其中35例为CMV相关性间质性肺炎(CMV-IP)。随讠-24个月,25例(25/70,35.7%),病故,其中CMV疾病相关性死亡率为19例(19/25,765),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之间密切相关。CMV疾病伴Ⅲ-Ⅳ度急性GVHD或慢性GVHD者占CMV疾病例数的54.3%(19/43)。症状前治疗组与CMV疾病组比较显示,CMV疾病组的CMV疾病发生率,继发细菌、真菌感染,严重GVHD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症状前治疗组(P<0.001),随讠-24个月,CMV疾病组的总体生存率仅为31.3%(10/32)而症状前治疗组为93.8%(30/32)。结论:HSCT后CMV感染和CMV疾病常见,于CMV疾病之前的症状前期及时进行抗CMV治疗多可挽救患者生命,急取较好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用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4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HLA完全相合移植急性GVHDⅡ度以上者8例(21.05%)。慢性GVHD发生率76%。急性白血病CR1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HLA完全相合移植34例,复发3例(8.82%);随访2年以上者存活率71.43%(10/14)。表明allo-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高于骨髓移植,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高;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1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对维持免疫稳态至关重要,但其组成及其多样性受多种因素干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与许多疾病如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紧密相关。肠道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 HSCT)后并发症之一,明显增加移植相关死亡率。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肠道GVHD与菌群多样性的关系得到了验证。然而国内关于如何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研究甚少,作者对allo HSCT后患者的肠道菌群与GVHD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进一步总结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的多种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改善手术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供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因发现两侧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2月于2005—06—13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颈两侧和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胸骨压痛(+),脾大,肋缘下6cm,触痛(+)。WBC 224.2×10^9/L,HB81g/L,PLT211.2×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期骨髓象;染色体检测:Ph^+率92%。予羟基脲、小剂量高三尖彬酯碱治疗,2005—07—29骨髓缓解。8月初患者出现发热并游走性骨关节痛,WBC23.1×10^9/L,  相似文献   

6.
CD3单抗是鼠抗人CD3分子单克隆抗体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既可用于预防又可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CD3单抗在体内能引起多种副反应 ,特别是首次使用后可出现首剂反应 (又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副反应通常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通用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和序列测定方法对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及供体进行HLA分型;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手段,从HLA分子三维结构方面探讨预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程度,以预测移植后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8例供受体中,3例为半匹配移植,其中2例发生了Ⅳ度GVHD,1例发生了Ⅱ度GVHD;3例为两个抗原不相合移植,其中1例发生了Ⅱ度GVHD,2例发生了Ⅱ度GVHD;2例口才为一个抗原不相合移植,分别发生了Ⅰ度、Ⅱ度GVHD;GVHD的发生程度与HLA不相合抗原RMSD差异的大小呈正相关。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GVHD发生程度与HLA分子三维结构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三维结构分子模拟进行GVHD预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过程中环孢素A(CSA)能否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并确定其毒副反应。方法 :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1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SA静脉滴注1.5mg/ (kg·d) ,0~ 2 8d ,观察皮疹情况、有无腹泻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来判断GVHD的发生 ;同时观察移植后造血重建、感染、出血以及检测肝、肾功能来分析其治疗的毒副反应。结果 :2例次早期出现GVHD ,皮疹为 +和 + + ,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8和 17d ,持续时间较短 ( 4和 5d) ,外周血WBC计数分别为 0 .9× 10 9/L和 0 .2× 10 9/L ;6例次患者出现GVHD皮疹 ( 1例 + ,5例 + + ,不包括前述 2例次 )的时间为 30d( 2 2~ 4 4d) ,皮疹持续时间为 18d( 9~ 2 8d) ,外周血WBC计数为 1.4 5× 10 9/L[( 0 .4~ 2 .6 )× 10 9/L]。对移植后造血重建、感染、出血 ,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CSA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可以安全地诱导GVHD的发生 ,但其抗肿瘤效应的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石玉铸  郝新民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295-1298
目的:探讨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12月北京陆道培医院确诊为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1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1岁,中位年龄15岁。发病与移植术的时间间隔为5~37个月,中位时间为10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以白质受累为主,其中小脑及深部核团受累3例,脑干受累1例。病灶在T 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 2WI上呈等或高信号;T 2-FLAIR序列上呈等或高信号,2例病灶可见“核心+晕环”征象;DWI上3例累及深部及皮层下的白质病灶呈高信号,其它病灶呈等信号。增强后1例病灶表现为带有小缺口的环状强化,呈“开环”征。结论:MRI是发现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水平,为临床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STR—PCR定量检测供受者嵌合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利用STRs的高度多态性等特性,用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凝胶电泳、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并同时做染色体分带进行对照,以此基础上对2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植入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中供受者DNA含量的百分比同扩增前混合样本的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STR-PCR检测嵌合体方法简单、快速、可靠、敏感性高,所需标本量少且不受性别限制,是检测NAST供受者嵌合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飞行人员急性白血病(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例空军飞行人员急性白血病,其中3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方法自1993~2003年4例急性白血病飞行员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或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Y)/全身照射(TBI),1例接受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为CY/TBI/阿糖胞苷/噻替哌。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植入状况,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对30例Allo-PBSCT病人进行了1-25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移植的23例,21例完全嵌合(CC),1例混合嵌合(MC),1例为完全受者核型;相同性别移植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7例,除2例外,其余均未检测到Ph染色体;STR-PCR检测结果与染色体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说明两种方面具有互补性,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3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13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自体骨髓联合移植15例。治疗白血病54例,恶性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化疗加多抗甲素或C—CSF动员。移植物采用微波、阿克拉霉素净化处理。结果:两组动员方案均有良好动员效果。ABSCT组及联合移植组造血功能恢复比ABMT组快(P<0.05),合并症少。66例中,45例仍呈持续缓解(CCR),中位CCR时间32(5~98)个月,复发21例。3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8.5%及26.1%。结果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ABSCT及联合移植具有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微波和阿克拉霉素体外净化移植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国内外刚刚开展的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的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对NAST的概念、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及临床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和介绍。并提出NAST是对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和观念的发展及更新,为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并建议加强对NAST有关问题的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在治疗高龄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ST、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55岁(53~59岁)。预处理方案主要由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移植后造血抑制期,3例供者细胞完全植入,2例为供受者混合嵌合体。2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疗后好转。结论 NAST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为高龄血液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近期和远期毒副作用,按Bearmen标准评价21例接受治疗患儿的急性相关毒性反应,并对11例术后生存3年以上患儿随访。14例无任何急性毒性反应;5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全部患儿身高及神经精神发育正常;2例有代偿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性腺发育延迟;6例轻度白内障;7例病毒性肝炎。提示患儿能耐受合适的预处理,远期影响小,生存质量高;在治疗中应注意预防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应用Haemonetics-30血细胞分离机分离3例急性白血病CR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每例分离3~7次,每次历时1 1/2~2h,共获得2.93×10~9~4.28×10~9单个核细胞,用于急性白血病自身移植治疗,获得较满意的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