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几120例作为研究组及健康新生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内毒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内毒素水平为(0.45±0.12)EU/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浓度与内毒素水平存在正相关(r=0.215,P〈0.05),对照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浓度与内毒素水平无相关性(r=1.013,P〈0.05)。结论新生儿内毒素水平与高胆红素血症存在一定相关性,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生大黄联合爱西特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大黄联合爱西特治疗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机理。方法将60例肝硬化内毒索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生大黄联合爱西特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宣试剂偶氮显色定量法及酶联免及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肝功能及TNF-a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胆红素、ALT有明显改善,两组总胆红索、ALT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血浆内毒素、TNF-a水平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大黄联合爱西特使内毒索、TNF-a水平下降,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43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且与黄疸程度相关,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心肌酶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监测指标,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4.
血液灌流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大于或等于171μmo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25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联合HA330一U型树脂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比较灌流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监测灌流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灌流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亦较灌流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指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较灌流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灌流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液灌流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指数均〉171μmol/L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应用茵栀黄、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试验组54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白蛋白(ALB)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在临床症状、体征、TBIL、ALT、AST、PT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对母婴危害亦相应增加。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GDM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其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比率明显升高。如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97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与茵栀黄对比,观察思美泰对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192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思美泰组97例,对照组95例。在使用甘利欣、复方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思美泰1500mg,对照组加用茵栀黄注射液40m1治疗,两组药物分别溶于5%葡萄糖液250m1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对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总胆红素(STB)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对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测定,测定项目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损害及治疗前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后AST、LDH、CK、CK-MB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后心肌酶也可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心肌保护和对心肌损害的治疗,降低永久性心肌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有临床医生认为高胆除胆红素浓度高外,不会引起儿童机体的损害。但已有研究发现高胆新生儿的脏器损害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可能对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有潜在毒性作用。过去研究重点多在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核黄疸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19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联合HA2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比较灌流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监测灌流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灌流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B(白蛋白)、血小板和iCa2+较灌流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白细胞、血钠、血钾、血葡萄糖(Glu)灌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灌流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