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贤胜  李春华  丁振江  王虹  赵洁  宫春明 《陕西中医》2006,27(11):1411-1412
目的:观察推拿合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98例,取内关、心俞、神门等,采用动法、滚法、一指禅推法等法,合用归脾汤治疗;对照组95例口服谷维素、维生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77%,对照组54.73%。提示:本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理心气、安神定志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范素勤 《陕西中医》2011,32(9):1230-1230,1244
目的: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临床冠心病120例均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穴位注射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58例在穴位注射时未采用心理干预,故23例穴位注射未能坚持到疗程结束。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5.00%,对照组不良反应89.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具有降低和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4,(4):47-48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围刺配合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7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甲钴安、西米替丁、阿司待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围刺,配合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初期),柴胡疏肝散和桃红四物汤加减(后期)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7.5%,水疱吸收、结痂、疼痛缓解和疼痛消除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围刺配合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姬红英  张艳 《陕西中医》2013,(10):1386-1387
目的:总结针灸配合舒乐安定片及心理疏导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22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舒乐安定片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和辨证(肝火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心虚胆怯型)护理,对照组只提供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辨证施护组明显高于对照护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舒乐安定片及心理疏导对失眠患者疾病的恢复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 3例,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组3 5例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14 % ,对照组为72 73 %。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灸与穴位注射对照治疗眩晕证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怡静  王霭平 《陕西中医》2006,27(2):220-221
目的:对比毫针加灸法与穴位注射法治疗眩晕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眩晕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选穴相同,取百会、晕听区(双),风池(双),足三里(双)。但方法各异。治疗组采用毫针加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8.4%,对照组愈显率为8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灸组,诸穴合用,共奏补髓益脑,熄风潜阳,健脾和胃化痰之功以治眩晕;穴位注射组疗法,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协同作用调理经气,平衡阴阳,改善代谢与分泌功能,而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两组方法对治疗眩晕证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郭树林  鲁新建 《陕西中医》2014,(11):1550-155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针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脑血管意外病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而治疗组48例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具体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即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显效率分别为79.17%(38/48)、39.58%(19/48),二者相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应用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其效果理想,不仅积极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还可有效抑制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雨华  李国徽 《陕西中医》2009,30(11):1519-1520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与常规针刺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40例,以常规辨证论治取穴。任脉组40例(阴虚证),督脉组40例(阳虚组),以任督二脉为主取穴。结果:针刺调理任督二脉和常规针刺皆能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任督二脉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复发率低于常规组。结论: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可以从整体着眼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使阳入于阴,而目自暝,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黄玲  罗雪梅  罗凯 《陕西中医》2009,30(12):1646-1648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选中脘、商曲、滑肉门为主穴)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贯通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汪健 《陕西中医》2012,33(7):880-88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用推拿、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推拿、针灸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为46例,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1)。结论:在针灸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推拿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心血管神经症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使用西药甲钴胺、酒石酸美托洛尔、谷维素、艾司唑仑等。观察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通过辨证施治分型加减口服中药。两组均连续治疗4wk。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wk、治疗4wk依据中医证候量化评定标准量化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宪恩  李楠 《陕西中医》2005,26(2):124-125
目的 :总结乌梅丸改成汤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用乌梅丸改成汤剂加减 (乌梅、炮附子、桂枝、川椒、细辛、干姜、当归等 )治疗心血管神经症 5 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2 %。提示 :心血管神经症可从肝阳虚论治。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3,34(3):355-35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脑卒中及对肢体功能与继发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康复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中医康复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继发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与本组治疗前NIHSS比较均有降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继发障碍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肢体继发障碍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谈晨 《陕西中医》2013,34(6):731-73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胃(人参、麦冬、党参、栀子、元胡、生地、生大黄、芒硝),芒硝外敷及穴位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下脘等)穴位治疗,后者给予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56%,前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重症胰腺炎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此病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7):847-848
目的:探讨脐火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减轻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复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肝病科病房2009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10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常规治疗作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脐火疗法作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5.9%;腹水治疗平均消退时间为治疗组(14.80±2.58)d,对照组(22.10±2.05)d;生活质量以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治疗组入院时和入院后相比以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火疗法不仅可以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腹水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采用艾灸调理对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术后艾灸调理,对照组不采用术后艾灸调理,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06%,对照组有效率71.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4.632,P=0.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心理维度改善,疼痛、疲倦、恶心呕吐症状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社会、认知、角色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后治疗组死亡36例,生存率43.75%,对照组死亡42例,生存率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2,P=0.000);随访3年后,对生存患者进行QLQ-C30比较发现,两组在躯体、心理、认知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角色两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疲倦、恶心呕吐3个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轻。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艾灸调理,近可改善患者症状,远期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何梅燕  宾博平 《陕西中医》2009,30(11):1478-1479
目的:观察以传统名方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发作期口服西药特布他林、酮替芬等;治疗组38例发作期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三拗汤加味,缓解期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调理。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1.4%;远期疗效(3个月不复发)治疗组为32例(84.2%),对照组为21例(6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加味三拗汤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杨洁  蔡文栋 《陕西中医》2015,(3):359-36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27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4.97±1.01),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3.01±0.76),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0.72±0.21);对照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5.87±1.38),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4.86±1.03),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2.14±0.6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路月霞  贾进辉  张振伟 《陕西中医》2007,28(10):1382-138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针刺膻中、百会、神道等穴,加西药左洛复;对照组67例单纯服用左洛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5%疗。提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具有疏通气机,补虚泻实作用,调理脏腑,标本兼治,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采用艾灸治疗调理对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术后艾灸调理,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06%,对照组有效率71.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4.632,P=0.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心理维度改善,疼痛、疲倦、恶心呕吐症状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社会、认知、角色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后治疗组死亡36例,生存率43.75%,对照组死亡42例,生存率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2,P=0.000);随访3年后,对生存患者进行QLQ-C30比较发现,两组在躯体、心理、认知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角色两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疲倦、恶心呕吐3个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轻。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艾灸调理,近可改善患者症状,远期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