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d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效果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通心络3粒/次,3次/d,30 d为1个疗程)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各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2.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能明显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α-硫辛酸联合神经妥乐平和神经妥乐平治疗,疗程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进行比较。结果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S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CV和SCV传导速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34例,基本有效4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66.25%(P〈0.01)。结论α-硫辛酸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合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合剂”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维生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电图自发电位减少,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合剂”能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硫辛酸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9例无周围神经病变自觉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予以硫辛酸注射液0.6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结果 肌电图显示,硫辛酸治疗后19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及SCV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或P<0.01),所有观察对象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硫辛酸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采用红光治疗仪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光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快,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8%,高于观察组的3.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红光治疗仪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加强临床效果,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马跃  崔秀玲  奚悦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11+113-111,113
目的评价观察毫米脉冲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组)40例,治疗组(甲钴胺、胰激肽原酶联合毫米脉冲波治疗)40例,总疗程2周,观察自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自觉症状缓解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68%,观察组总有效率88%。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毫米脉冲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生  杜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51-152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0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200例,测定20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观察糖尿病患者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bA1c、以及24h尿蛋白总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中,神经病变患病情况:临床常规检查明确有神经病变异常患者为146例,神经病变异率为73.0%。与对照组比较所有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口服降糖药和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组加用2个疗程的红花注射液。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血粘度、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均优于对照组,血粘度值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红花注射液能有效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肌电图显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CV和SCV传导速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60.5%(P〈0.01)。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谭洪  周立英 《吉林医学》2013,34(6):1015-1016
目的:分析周围神经减压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恢复神经感觉,缓解疼痛程度,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30例采用水蛭注射液4 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同时采用熏洗舒痹汤熏洗患处;对照组30例采用弥可保肌肉注射,每次500μg.观察治疗前后DPN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67%,对照组为16.67%(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6.67%(P<0.05).对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通络法能够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对防治D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神经电生理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1或P〈0.05);神经系统症状减轻,神经体征总体改善率为50.0%;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的改善率为36.0%,SSR上肢波幅明显增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善率为MCV15.8%、SCV25.0%,尺神经运动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测未见异常改变(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脉通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体征,对SSR及NCV检测参数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瘅痛酊联合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瘅痛酊联合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钻胺静脉滴注,并口服维生素B1;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血塞通400mg、外擦瘅痛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之间血糖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瘅痛酊联合血塞通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微循环及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polyneuropathy,DPN)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以及己酮可可碱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口服弥可保治疗组(DPN1组)、口服己酮可可碱治疗组(DPN2组)、弥可保+己酮可可碱治疗组(DPN3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36例健康对照者,单纯糖尿病组40例患者。各组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同时对3个治疗组进行3个月的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的测定。结果1)单纯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DPN各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个月治疗后,DPN1、2、3组与治疗前自身相比较,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PN3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的程度最强,DPN2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比DPN1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口服弥可保、己酮可可碱均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监测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 病变(DP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T2DM住 院患者80例,通过测定振动感觉阈值(VPT)联合神经传导速度(NCV)诊断为DPN的患者60例,其余20例为 单纯T2DM组。60例DPN患者再通过有无肢体麻木、烧灼感、疼痛等症状分为有症状DPN组29例和无症状DPN 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 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 (APOb)水平;比较3组患者NO、AGEs水平差异。结果:有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 症状DPN及单纯T2DM患者( P <0.01)。无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患者( P <0.05)。 3组患者的TG、TC、LDL-c、HDL-c、APOa、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纯T2DM组比,DPN组 血清NO均明显下降,AGEs水平明显升高( P <0.01);2组DPN患者血清NO、AGE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临床上早期无症状DPN发病率高,NO、AGEs是其重要的生物信号和效应分子,早期检测有助 于了解神经病变的程度。控制血糖对减少DPN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七通舒胶囊每日0.6g,分3次餐后服用,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经治疗后,80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为主联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足外观、温度觉、痛觉及触觉5种简易检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DNS,同时行足外观检查、VPT、温度觉、痛觉、半定量音叉、10g尼龙丝检查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ng velocity,NCV)测定。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3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 (n=87),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和代谢指标。计算5种联合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以及 Kappa值(κ值),与NCV检查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VPT值有显著差异,DPN组明显高于无DPN组(P<0.05)。VPT与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ng velocity,MCV)、尺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感觉性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ng velocity,SCV)、胫神经MCV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5种联合检查方法与NCV检查的秩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PT联合DNS检查与NCV的相关性最好(r=0.799)。VPT联合DNS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4.4%、100%、89.9%,与NCV检查高度一致(κ值为0.780)。结论 VPT联合DNS是准确筛查和诊断DPN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药透疗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穴位药透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4 d。评价两组患者的DPN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3.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NCV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药透疗法联合西药治疗DPN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56-13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检查。结果:通过检查分析,病程、FPG、2hINS、FCP、2hCP、PBG、TG都有明显差异(P<0.05),TC、HDL、LDL差异不明显(P>0.05),62例T1DM患者中出现28例DPN,24例T2DM糖尿病患者中出现7例DPN。结论:DPN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病程是DPN的主要危险因素,较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预防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等临床资料。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患者分为DPN组(144例)和非DPN组(110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PN的危险因素。结果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PN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51,95%CI为1.018~1.085,P=0.002)、糖尿病病程(OR=1.059,95%CI为1.008~1.113,P=0.022)和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为1.060~1.319,P=0.003)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DPN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代谢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