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对46例健康者,59例原发性高血压(EH),27例糖尿病(DM)和14例EH+D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均低于正常人,以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降低最明显。结论 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庄梅  周元植 《贵州医药》2002,26(7):595-59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Holter记录,分析对比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结果:EH患者HRV的时域指标(SDNN、SDNNi、RMSSD)及频域指标(TP、LF、HF)较正常对照均明显降低(P<0.001-0.05),以RMSSD、HF降低最为显著。EH患者LF/HF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5),SDAN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H患者中,重度高血压组的时域、频域的多项指标较轻、中度高血压组降低(P<0.01-0.05)。极高危组的HRV多项指标亦较非极高危组减低(P<0.01-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迷走神经活性明显降低,同时伴有交感神经活性的相对增强。HRV的减低可能为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3,(4):38+40-38,4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状况及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科住院的50例EH患者为EH组.50例EH合并T2DM患者为EH+DM组。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EH+DM组的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组(P〈0.05);EH组和EH+DM组的PNN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患者依那普利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T)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T)患者自主神经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48例AMT和48例OMT患者均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安慰剂组,以24小时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代表HRV时域指标,以高频段面积(HF)代表迷走神经活性,低频段面积(LF)代表交感神经活性,并计算LF/HF值。结果提示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AMT病人HRV指标,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那普利具有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使LF/HF之比趋向于正常,提示该药具有稳定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东臣  徐勇 《医药导报》2004,23(10):0747-074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74例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醇15 mg·d 1,po,阿司匹林50 mg·d 1,po,治疗组37例加用比索洛尔5 mg·d 1,po,其他同对照组,疗程均28 d。对HRV各时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HRV指标明显提高,而对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比索洛尔改变HRV主要是抑制交感神经张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取43例GAD患者为研究组,4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HRV分析。结果研究组各项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天与夜间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天与夜间比较,四个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昼夜节律性消失,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6例EH并发CHD患者与34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法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H并发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H组、CHD组及EH CHD组间,除外CHD组与EH CHD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房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当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心律失常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探讨其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顺序地观察90例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和47例健康人的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24h 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对单纯33例糖尿病、30例高血压及76例血脂紊乱患者,进行24h HRV时域、频域分析,同时与34例无明显临床疾病、肥胖或超重及血脂异常的正常成人进行HRV的差异比较。结果 1.糖尿病和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HRV各指标除FL/HL均降低(P〈0.05);血脂异常组HRV各指标除FL/HL也均低于正常组,但仅HF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脂异常组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组比: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SDNN,SDANN,SDNNindex,LH均降低(P均〈0.05),而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RMSSD、PNN50及HF也降低,仅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组HF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组HRV各指标均低于高血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年龄、性别、吸烟、We,SBP,DBP,FPG,UA,FATc,Te,TG,HDL-c,LDL-c后上述差异仍存在。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与血脂异常、正常人间存在HRV差异。糖尿病和高血压血脂紊乱HRV各指标减低,提示存在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可能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与其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儿童35例与健康儿童40例测定其空腹血浆NPY浓度,同时做24h动态心电图并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 HRV中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指标的高频(HF)、rMSSD和pNN50在哮喘儿童组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主要指标低频(LF)、SDNN和SDANN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儿童血浆NPY明显升高(P〈0.01),NPY与rMSSD(r=0.76)、pNN50(r=0.71)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儿童血浆NPY与其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2例EH并发CHD患者与35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法所有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并发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H组、CHD组及EH+CHD组间,除外CHD组与EH+CHD组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其次为室性期前收缩);当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心律失常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2例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的T2DM患者、2 1例单纯T2DM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资料和HRV变化的研究。结果 :T2DM患者各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T2DM患者存在HRV异常 ,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患者异常更显著 ,HRV分析是衡量T2DM患者植物神经病变有效的客观指标 ,能较全面直观定量反映出T2DM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患者心血管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凤明  周庆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28-2630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为焦虑症患者心身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90例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患者和9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心理问卷测试,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监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 焦虑症(GAD)组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D组的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惊恐障碍(PD)组的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低于G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交感神经活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且PD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功能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5例轻中度EH患者(观察组)予缬沙坦胶囊80 mg,po qd,若血压控制不佳,加至160 mg·d~(-1),连用12周。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HRT、HRV相关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P〈0.05或0.01),而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初始值(T0)和起始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斜率(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TO和TT均较前明显下降,TS较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和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频(LF)/高频功率(T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SDNN、SDANN和RMSSD均较前明显上升,LF/TF比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EH患者存在HRT和HRV指标异常,缬沙坦除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减轻心脏功能受损,有利于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治疗前后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80例GAD患者为研究组,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进行24h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测定,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GA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尤其rMSSD、PNN50、SDNN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AD患者治疗前组白天和夜间HRV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AD患者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HRV指标可作为监测GA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量化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以探讨培哚普利治疗CHF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4例CHF患者,测量治疗前后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CHF患者HRV所有成分除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外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培哚普利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LF、HF增加非常显著(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增加(P<0.05),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F有减小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勇  林芬 《中国药师》2014,(1):112-11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9例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片1.5 g·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270 mg,po,tid),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的时域指标.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HRV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或0.05),自主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