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步总结了药对治疗伤科疾病,其主要特点为:调理气血,和其阴阳;调理肾肝脾,以治其本;经络部位,辨证施治;病证症结合,灵活治疗。临床处方中应在辨证与辨病中合理应用药对,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月经失调为妇科常见疾病,可因肝脾肾失衡,脏腑气血失和,阴阳气血失衡所致。调治月经,调肾需调补肾精,重视肾中阴阳调补;调脾重在调和脾胃气血,助其健运,采用补益脾气或运脾化湿之法,恢复正常气机升降;调肝需恢复肝之调达之性,疏肝、柔肝、暖肝结合。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需同调肝脾肾三脏,虽月经失调可有一脏功能失调为主,亦可巧妙运用脏腑关系,恢复脏腑间的平衡,使气血调和,月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中属土,对人体有滋养作用,治疗中运用补脾健胃法可以扶助人体正气,以助病人恢复健康。本文把补脾健胃法在肺、心、肝、肾四脏疾病应用中取得的疗效,分别举例论述。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减少症当属于中医学“虚劳”、“气血虚”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昏失眠、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弱无力等。中医理论认为,白细胞减少症与心、肝、脾、肾4脏有关,其中脾肾尤为重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5.
脾主卫、主肌肉,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四肢百骸,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筋骨、关节、肌肉失于濡养,则出现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导致脊柱相关疾病。肝主筋、主疏泄,筋柔则骨正。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髓失养,骨不正、髓神变,骨错缝、筋出槽。瘀血主百病,瘀阻于脾之肌肉、肝之筋膜、肾之骨髓,导致脊柱相关组织出现青紫、肿胀、疼痛等。从脾、肝、肾、瘀及其所主的角度探讨脊柱疾病发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从脾、肝、肾、瘀角度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6.
肺系疾病是以肺为中心的与之相关的诸多疾病的统称。卢化平在诊治肺系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辨舌验脉、调理气血是治疗的根本,辨证准确后要注重守方。强调营血与肺络的密切关系,指出肺病的关键在于养营活血;治痰乃治疗肺系疾病的先导;要兼顾肺主宣发肃降的生理特性;五脏和调是肺系疾病痊愈的根基,尤以脾肾与之最为密切,故要肺、脾、肾同治。  相似文献   

7.
吕培文主任医师临床擅长治疗各种中医外科疾病,秉承先师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特有的治疗经验。1顾护脾胃,主要表现在健脾益气、健脾和胃、治脾调肝、脾肾同治4方面。2在外科辨证论治中注意整体和局部辨证相结合、疮疡首辨阴阳、注重体症结合。3调和气血。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医是一种病变部位在腰背四肢及关节,病及肾肝脾,病性属本虚标实,以肾肝脾亏、气血不足为本,以风寒湿痹阻、瘀血阻络为标所致骨髓失养的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9.
严格的说,头痛不能算作一种病,它只是某个病的一种症状。现代医学统计显示,诸如颅内疾病、颈椎病、五官疾病、感冒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头痛。中医认为,外感风寒、风热,或内伤肝、脾、肾及气血失调等,都能引起头痛,应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女子,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而肝、脾、肾脏腑亦为气血化生和运行的调控主体,冲任二脉的循行与肝脾肾经的关系密切,冲任与肝、脾、肾在生理病理中相互影响,在临床证治中,治冲任多从治肝、脾、肾三脏入手,治肝、脾、肾就是治冲任。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再生障碍可导致与肝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文章基于中医视角,分别从内源性和外源性病因两个方面对肝细胞再生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进行分析;并从与肝系疾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肝脾肾三脏进行中医病机的分析探讨,认为肝气失疏与肝血失养在肝系疾病发生病机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脾失健运在肝系疾病发生病机上发挥着重要的诱导作用,肾之阴阳亏虚与失调在肝系疾病发生病机上发挥着重要调节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洛因依赖的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谢仁谦 《中医杂志》2002,43(9):692-694
海洛因依赖的临床表现虽然繁杂多变,但根本病机是五脏气血阴阳受损,表现为肺系、脾系、心系、肝系、肾系多种虚损证候,并遵循着由肺脾到心肝肾的发展规律。中医治疗必须以辨证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济生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2):531-532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证治探讨济南市中医医院(250012)王济生关键词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辨证论治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肺、脾、肾(肝),气血阴阳之虚损,标为水湿、湿热、瘀血及外感风寒、风热等。现就其证治作一探讨。1原发性肾病...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后天失于调理,耗伤气血所致。疾病乏源于脾,病本于肾;肾与脾的虚损是本病发病之关键。病久不愈可出现毒热入血、热毒败血等病机变化;虚、瘀、热是其主要病理表现;阴、阳、气、血亏损是其主要的病机演变特点。临床辨证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正虚血瘀4型,分别采用自拟升白系列方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辨证论治,审证求因;调补脾肾,以治其本;气血互生,阴阳互根;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擅用诸参,活用人参;顾护胃气,健脾调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运气主气理论及患者出生日期与疾病罹患规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东直门医院1998—2007年收治的全部住院病例,采集病例信息,将每一病人的出生时间按照主气六气进行归类,根据出院诊断与第二诊断,对纳入统计的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归入肝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肺系疾病、肾系疾病5大类,依次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算出相同主气出生者所罹患不同种类疾病的例数以及各自所占的比例,比较同类疾病在不同主气时段出生者身上发病频次顺序。结果五脏疾病按照出生时主气的分布,心系疾病和肺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脏的发病,心系、肝系、脾系疾病发生在五之气出生的病人较多,二之气的较少;肺系和肾系疾病发生在五之气和终之气出生的较多,二之气的较少。  相似文献   

16.
于存国  王静滨 《新中医》2018,50(6):218-220
肝脾论学说由龙江医派学者谢晶日教授提出。肝脾论强调气血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冲和是健康的前提,并且五脏对人体生命的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不尽相同。作为后天之脏的肝脾,不但是调节气血的枢纽,也是其他脏腑在后天中维持正常功能的关键;当疾病发生时,应首先责之于肝脾,在与"酸"相关疾病的发生上有"无郁不成酸"的认识;在疾病治疗方面,恢复肝脾的功能就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强调"急则治肝,缓则治脾,肝脾同治"及"以调代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温蕊瑜 《河南中医》2013,33(1):22-24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仲景主要将本方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后世临床各科医家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根据肝脾之间的关系,肝经循行的部位,水血互结的理论灵活运用本方,将其应用范围扩展至内科,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肾系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肾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在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均会导致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引起机体气血瘀滞。肾性高血压的中医临床治疗,从"瘀"入手,着重活血化瘀,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瘀血化则气血调,肾脏功能得以改善,有利于肾性高血压的控制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从肺论治现代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探讨肺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肺与心主要是气血相互依存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体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与脾的关系体现在调节气血及水液代谢方面;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呼吸功能与调节水液代谢方面,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相互为用。肺与其他脏腑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从而阐明从肺论治现代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强调“肝脾同治”理论在气血津液及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小儿机体的影响,并指出“肝脾同治”理论在儿科疾病的诊疗及预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肝脾同治”理论出发,阐述咳嗽、厌食、心肌受损及多动症等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及方药特点,并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及各家见解,为“肝脾同治”理论治疗及预防儿科疾病提供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