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归四逆汤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为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组成。"上七味,以水八  相似文献   

2.
戴明  曾宪玉  周小勇 《新中医》2015,47(9):247-249
<正>当归四逆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其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用当归为主药,甘温以补血养血,辅药为白芍、桂枝,桂枝宣通阳气,鼓舞血行,温经以通脉;白芍益阴和营,如换用赤芍则加强凉血化瘀之力。当归配桂枝辛甘化阳,使血脉温通畅行,阳气得充。桂枝  相似文献   

3.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细辛三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似文献   

4.
当归四逆汤(以下简称本方)出自《伤寒论》351条。原条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其方剂组成及剂量为: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玉函作一两),炙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一作十二枚)。历来医家都把本方作为厥阴血分虚寒证的主方,为常用经方之一,近代临床也屡有报道。现将笔者1964至1980年接触到的期刊资料,作一简单综述,漏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原文由当归、桂枝(去皮)、芍药、细辛各三两,甘草(炙)、通草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组成。本方养血散寒,温经通脉。临床多用于厥阴伤寒,血脉凝涩,  相似文献   

6.
周静 《光明中医》2007,22(5):38-41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个(擘,一法十二个)组成.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细欲绝者.近年来,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伟 《中医药信息》2006,23(3):46-47
当归四逆汤原出《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三两(炙),通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所组成。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是治血虚寒厥的主方。原书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七味药组成。从药物组成分析,本方是桂枝汤衍变而成。用桂枝汤以滋阴和阳补益气血。桂枝伍当归、细辛、通草以温经散寒,全方共奏补养阴  相似文献   

9.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个(擘,一法十二个)组成。该方原治厥阴伤寒,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名医陈元首肯此  相似文献   

10.
二、四逆汤、白通汤方意及用法(附: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少阴脉沉急温之.原文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急温二字需注意.方名四逆意堪知.手足厥冷乃所主.四肢厥冷自下而上也.方以此为名,可知是其主治矣.下利清榖寒无疑.手足逆冷,又兼下利清榖,则藏寒无疑矣.附子干姜炙甘草.四逆汤原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五钱,附子一枚(生用).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回阳破阴独在斯.四逆汤乃破阴回阳第—方也,重要之至.脏寒吐利脉沉细.纵有  相似文献   

11.
罗玉华 《陕西中医》2011,32(1):93-94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笔者以该方为主,经临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手足厥寒和脉细欲绝是使用本方的眼目.经方家黄煌教授对当归四逆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科,大大拓展了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范围.作者师其意用于各科杂病,如手指干燥裂口、雷诺病、痛经及头痛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芩在上表方剂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有三个;(1)黄芩汤。(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擘(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172条)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见前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34条)  相似文献   

14.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仲景《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药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此方乃小柴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是中医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其对方剂、药物等方面的研究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作者仅对《金匮要略》、《伤寒论讲义》(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中几组方剂在组成及功效主治诸方面作一比较。1 组成相同 方名各异1.1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草二两,强人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起回阳救逆之功。治四肢厥逆,恶寒汗出,或吐或利或吐利并作,口鼻气冷,唇指发绀,舌苔滑白,脉沉微迟弱及阳气衰弱,胃肠虚寒证者。方中生附子补益命门真火,通行十二经,温阳逐寒;干姜温中焦,除里寒;炙甘草通经脉…  相似文献   

16.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曰:"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中医学认为,本方治疗病机属于血虚受寒,表现为:四肢末端发冷,脉细或沉细之冻疮、血栓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氏病、妇女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附件炎、小儿麻痹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股、腿、足疼痛,腰肌劳损等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7.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甘草、细辛、通草、大枣等药组成,临床主要用于血虚寒凝所致的厥证.笔者临床上特别推崇本方,认为只要病机属于血虚寒凝的多科疾病均可使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现举病案4则,以示其验.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脉微为阳虚之候,脉细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归四逆汤在《伤寒论》中只有一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加减也只一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早年侍诊岳美中老师期间,介绍他用当归四逆汤治冻伤及1956年随  相似文献   

20.
袁勇  戴永江 《中医药导报》2012,18(4):103-104
当归四逆汤源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厥阴病篇,相关原文见于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和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