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透皮特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传统的外治方法和药物剂型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近年来,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和药用新辅料特别是高分子药用材料的应用,研制开发出了涂膜剂、膜剂、巴布剂、喷雾剂、贴膏、贴片等经皮给药新剂型;并根据现代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TDS)研究要求,开始对中药经皮给药透皮特性、影响因素和吸收机理等进行了研究,以揭示中医经皮给药这一古老给药方式的客观、科学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拓展中医外治法的发展空间.本文拟通过作者对部分中药透皮特性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探讨研究思路与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型载体经皮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对几种新型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方法:通过查阅近20年经皮凝胶剂的相关文献,阐述几种新型载体的含义、特点及其凝胶剂经皮给药的实验性研究,比较它们与其他剂型经皮吸收的效果,归纳总结了几种新型载体凝胶经皮给药的研究近况,并提出了其在中药复方凝胶剂中的应用思路。结果:新型载体凝胶剂相对于普通凝胶剂及其他经皮给药剂型,有更强的渗透皮肤能力,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具有缓释性和靶向性。结论:目前,新型药物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几种常用载体和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拓宽到更多的新型药物载体和治疗非皮肤疾病的药物。新型载体凝胶剂给改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带来启发和思考并有望在中药复方新剂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给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将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思路综述如下:阐明中药透皮吸收机理,选择适宜的研究对象,开展中药经皮渗透特性研究,改善中药经皮给药的渗透性,选择适宜的辅料,研究开发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4.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近况,综述了经皮给药制剂在新型高分子辅料、新促渗剂、促渗新方法和技术、新剂型开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和评价了国内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现存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研究范畴,药物有效透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产生作用是中药经皮给药及中医外治产生效用的关键环节。中药经皮给药可分为被动、主动两种途径,促透方法可从药物特性、理化促透等几方面考虑,这几方面存在交叉。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制剂技术的进步,理化促透技术的发展,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方法不断进步,中药经皮给药未来发展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6.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经皮给药制剂能够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它是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我国古代许多医籍中对中药经皮治疗都有记载,如<内经>、<肘后备急方>、<理瀹骈文>等名著,特别是<理瀹骈文>,收集了100多种经皮治疗的方法,方剂达1500多首.就经皮给药的发展史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7.
中药经皮给药促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沿革,从物理促渗、促渗剂促渗和剂型因素三方面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促渗作用的研究概况。同时,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初步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经皮给药治疗组46例。经皮给药治疗组在常观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经皮给药是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0月中下旬在新县召开。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经皮给药协作组)主办,河南铃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将交流研讨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发展的新理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中药经皮给药机理、特点、常用剂型3个方面,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究为例,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志红  马超 《光明中医》2014,(7):1570-1571
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中药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它的起源应先于内治。在我国中医药学历史中并没有单独论述中药经皮给药的文献记载,它的研究和应用散见于历代外治法中。这些原始的方法,可以说是医学的萌始,也可以说是药物经皮治疗的萌芽[1]。  相似文献   

12.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早在公元2世纪已见于我国医典《内经·素问》中,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中药经皮给药方法众多,《古今中药外治真传》一书收载有中药外治50余法。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经皮给药”远远突破了传统界限。本文从中药透皮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透皮制剂基质优化工艺研究方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介绍中药透皮制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中药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作用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对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选择,动物造模方法,实验动物的给药途经与方法进行文献研究,阐述了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结果中药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造模多选用大白鼠、家兔、豚鼠等,方法主要有雌二醇法、雌二醇配合少量黄体酮法、己烯雌酚法及病证结合造模法等.结论通过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经皮给药途径进行实验,能够更好的研究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对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选择,动物造模方法,实验动物的给药途经与方法进行文献研究,阐述了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结果:中药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造模多选用大白鼠、家兔、豚鼠等,方法主要有雌二醇法、雌二醇配合少量黄体酮法、己烯雌酚法及病证结合造模法等。结论:通过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经皮给药途径进行实验,能够更好的研究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经皮给药协作组)主办、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河南省新县召开。大会收到论文百余篇,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情报信息所黄胜炎研究员就外用制剂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经皮给药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支气管扩张剂喘乐宁、爱喘乐等常规治疗,经皮给药组6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主要体征持续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经皮给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96%,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皮给药组咳嗽、哮鸣音、湿音、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哮喘有效、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28-132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提出的经络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药物的经皮吸收以及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中药经皮给药(TTS)制荆结合中医的经络学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的传统。中药经皮给药有多种剂型形式,且中草药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小,可成为TTS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开发出的中药促渗剂有精油类,薄荷类,冰片等,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制剂技术,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将现代的透皮给药和穴位的功能结合起来,会给中药透皮吸收的应用开发带来新的飞跃,为临床实践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两种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用的两种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205例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经皮给药组、坤复康组,三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观察分析3个疗程后三组的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经卡方检验,中药熏蒸组与经皮给药组比较,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熏蒸组和坤复康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皮给药组和坤复康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蒸与经皮给药均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较好外治法,优于口服中成药。  相似文献   

19.
中药剂型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采用的中药现代化剂型有:1.速释型口腔给药剂型: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入血,起效快,避免首过效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中药口腔速溶片、分散片。2.控(缓)释剂型:(1)中药复方胃内滞留漂浮型控(缓)释制剂,主要在胃内保持滞留时间,可提高疗效;(2)结肠定位剂型,适于治疗结肠疾病的中药,也适于通过肠道吸收的药物;(3)缓释微丸剂型,适合持续给药,有效量体积较小的中药材;(4)复方中药制剂的多元控制系统,可在消化系统内多阶段释药,使体内有一个平稳的血药浓度。当遇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某些新剂型的标准时,可参考国外药典及文献,亦可在老制剂基础上自订研究标准。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应包括药动学,靶向制剂的研究也应有同位素示踪。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几年粘膜给药新剂型应用进展,分别讨论了除胃粘膜外的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直肠粘膜、肺部粘膜、眼部粘膜和阴道粘膜的新剂型的优缺点及其顺应性,使大家了解到中药粘膜给药的优点和适应人体粘膜给药的中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