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应用表面肌电图(SEMG)亨特面瘫急性期(7 d)的患者进行检测,探讨SEMG是否可以用于评价亨特面瘫急性期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亨特面瘫急性期患者行SEMG检测与House-Brackman分级量表(H-B量表)评分,之后对患者行电针治疗,并再次行SEMG及H-B量表评分,然后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差异,并对电针治疗亨特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s EMG与H-B量表对亨特面瘫急性期严重程度及电针治疗后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s EMG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结论:s EMG是可以作为评价亨特面瘫急性期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一种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不同药物治疗急性期Bell氏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加中药组、针刺加西药组以及针刺加中药和西药组,在急性期分别予以相应处理,恢复期予以相同的治疗,在治疗前后以及急性期后和恢复期后,分别进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以及疗效评价。结果急性期后,三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后,针刺加中西药组较其余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加西药组和针刺加中药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西药干预急性期Bell氏面瘫可以显著改善面瘫症状,且疗效优于针灸分别配合中药和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窦海燕  付雪鸽 《光明中医》2023,(17):3299-3303
目的 系统评价翳风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翳风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翳风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率、治愈率、起效时间及治愈时间高于非翳风穴点刺放血治疗(P<0.05);翳风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中医症状积分(FDI评分)低于非翳风穴点刺放血治疗(P<0.05)。结论 翳风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可快速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分析筛选,最终确定8篇文献符合标准,将其作为Meta分析对象,并采用Review Manage5.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先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1.53,自由度为7,表明8篇文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分析。OR合并后经Z检验:Z=6.26,说明电针与其他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样本量有限、方法学质量偏低,可能产生偏倚,对于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故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头穴电刺激联合体针治疗急性期重度Bell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ll面瘫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观察与科学研究认为,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为急性期,急性期的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病率的关键,故寻找面瘫急性期最佳治疗方法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课题对头穴电刺激联合体针治疗急性期重度Bell麻痹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均给予激素疗法、营养神经、电针治疗等方法,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总有效率100%。结论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瘫疗效显著,且有效地预防了后期"倒错现象"和面肌痉挛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振 《光明中医》2014,(6):1250-1251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使用针灸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恢复期介入。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越早疗效越好,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越小。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12):1656-1657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刺络放血组57例和激素组53例,刺络放血组予以翳风穴刺络放血治疗,激素组予以口服强的松片治疗,从就诊当日至发病第10天,观察期共计30d。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症状改善,并采用症状体征、H-B分级、FDI评分作为疗效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刺络放血组总有效率92.98%,激素组总有效率83.1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疾病初期(D1),症状体征量表评分、H-B分级评分及FDI量表评分方面,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病程的第10、20、30天(D10、D20、D30),刺络放血组疗效优于激素组。结论:刺络放血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总有效率高于激素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电图在急性面瘫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价值,比较治疗急性面瘫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急性面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中药内服加穴敷组、针刺加穴敷组、针刺加中药内服组,共三组,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疗效最佳为第三组、其次二组,一组疗效最差,各组间疗效及神经电生理BR、NCV指标检测,经统计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意义。结论:①肌电图不失为面瘫早期诊断、定位、判断预后的客观检测手段;②说明针灸治疗急性面瘫的疗效优于非针灸治疗;针灸加中药内服优于针灸加穴敷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期采用毛刺配合恢复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观察确诊的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予以毛刺治疗,恢复期采用电针治疗,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电生理指标。结果: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31例获得临床痊愈,总有效率97.83%,46例患者治疗后的电生理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结论:急性期采用毛刺配合恢复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Bell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及评价。方法 选取50例急性期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急性期第1~7日,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维生素B1、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急性期后第8天开始体针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面瘫治愈时间等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体针4个疗程后行面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第2、4疗程后临床痊愈率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面瘫治愈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Bell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速刺加药熨法治疗急性期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毫针速刺加药熨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药系统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针速刺加药熨法治疗急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透刺加热敏灸治疗急性期风寒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门诊被诊断为风寒性面瘫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透刺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透刺加热敏灸治疗,分别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加热敏灸治疗能显著提高单纯透刺法治疗风寒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治疗风寒性面瘫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英  杨金凤 《中国针灸》1999,19(7):394-39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但近几年学术界对其最佳针刺时机存在争论。为此,笔者将72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急性期针刺组与恢复期针刺组进行疗效分析,以探讨面瘫针刺治疗的时机及其针刺方法。1一般资料72例患者均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明确诊断,均...  相似文献   

16.
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与激素治疗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颖  王麟鹏  刘志凌 《北京中医》2004,23(2):105-107
目的 观察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90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5例 )给予单纯电针灸治疗 ;对照组 (4 5例 )给予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 ,10天后采用电针灸治疗。对急性期病情的发展、开始恢复时间、疗效及疗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于急性期病情发展的控制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完全性面瘫的疗效及达到痊愈所需时间亦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P<0 .0 5 ) ,两组在开始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Bell’s面瘫急性期应用电针灸是安全、有效的 ,甚至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Bell's面瘫急性期电针灸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单纯电针灸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10天后采用电针灸治疗.对急性期病情的发展、开始恢复时间、疗效及疗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对于急性期病情发展的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对完全性面瘫的疗效及达到痊愈所需时间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在开始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Bell's面瘫急性期应用电针灸是安全、有效的,甚至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以风池穴为主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局部及远端取穴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急性期面瘫22例,治愈率达100%。结论: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手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述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面瘫患者按不同针刺手法分为经筋组6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其急性期、静止期和后遗症期的疗效,以及观察电针测定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种针刺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和90%,经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经筋组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对急性期面瘫和神经活跃型患者疗效确切,可在第1个疗程内治愈,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面瘫患者采用经筋透刺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方案。方法:在面瘫急性期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针刺、西药及针药并用三种治疗方法,在静止及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电针治疗方法,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急性期针刺组及针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急性期西药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面瘫的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否有必要配合西药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