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NA纤维上的荧光原位杂交(Fiber-FISH)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对于高分辨物理图的绘制、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的研究、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等都有很大作用,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以及与引物原位DNA合成(PRINS)等技术相结合进行更精确基因定位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3.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伦根  杨邦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6):341-343,T066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HPV6,HPV11,HPV16和HPV18DNA探针分别在48宫颈癌组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HPVDNA,结果HPVDNA阳性23例,其中HPV16DNA例,HPV18DNA4例,未见HPV6DNA和HPV11DNA阳性,HPVDNA主要见于凹空细胞和癌细胞的细胞核中,少部分见于癌细胞浆中,我们的结果表明原位杂交可用来研究宫颈组织中HPV的存在及分型,同时也证实了宫颈癌的发生和某些  相似文献   

4.
细胞内DNA结构的完整性对于遗传物质的稳定、蛋白质的正确翻译以及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维持至关重要.DNA损伤后的修复,特别是单链DNA结合蛋白(Human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HSSB1)在DNA损伤后的修复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缺乏HSSB1的细胞显示出DNA稳定性下降、对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敏感性增强、ATM检查点以下途径的活性丧失,紧随DNA损伤修复与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效率降低.研究还显示HSSB1结合并保护P21从泛素化介导的降解,与肝癌、肺癌和胃肠道癌症的发生存在负性关系.因此预测HSSB1可能用作恶性肿瘤治疗的靶点,并判定治疗效果的一种指标.鉴于此,本文就HSSB1在细胞中近期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郑忠  林汉良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3):182-183,T039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HPV—DNA郑忠,林汉良,吴惠茜,陈镆,熊敏,侯富林,梁正奎我们对17例广东地区幼年型喉乳头状瘤进行了PHV—DNA原位杂交检测,以阐明该病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HPV—DNA的形态定位及其意义,一、...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已获公认。仍有许多学者采用原位杂交 (ISH) ,斑点杂交和PCR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1,2〕。我们采用原位PCR和ISH技术对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组织中的HPVDNA进行对比检测 ,探讨ISPCR技术检测石蜡切片中HPVDNA的敏感性。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解放军 145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标本 6 6例 ,其中Ⅰ级鳞癌16例 ,Ⅱ级 36例 ,Ⅲ级 14例 ,CIN2 5例 (CIN110例 ,CIN2 9例 ,CIN3 6例 ) ,慢性宫颈炎 10例 ,标本…  相似文献   

7.
细胞中的单链DNA非常容易降解,所以细胞通过单链DNA结合蛋白对其进行保护。单链DNA(ssDNA)结合蛋白(SS—Bs)在DNA复制、重组、损伤检测以及修复等DNA多种代谢过程中普遍存在,也是非常必要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在结合和分离单链DNA、检测DNA损伤、刺激核酸酶、解螺旋酶和链交换蛋白、启动转录以及介导蛋白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多重作用。在真核生物中,主要的单链结合蛋白是复制蛋白A(RPA),它是异源三聚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磺基化修饰的TNF DNA探针,在原位杂交水平上,以免疫酶反应为显色系统,研究了内毒素对正常人单核细胞 TNF mRNA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阳性细胞胞浆内呈细颗粒聚集的染色,围绕胞核分布。诱导的 TNF mRNA 高峰为刺激后3~4小时。而上清液中 TNF的活性高峰则为10小时左右。此外,仅部分单核细胞呈现TNF mRNA的转录,提示可能存在产生TNF的单核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9.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技术是一种应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的方法.该项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问世以来已经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近几年里,FISH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本文就FISH技术的发展史、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是神经生物学领域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通过使探针(probe)与组织内特定的mRNA在切片上进行杂交,从而将传递基因信息的mRNA变为可视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观察单一细胞中编码各种神经活性物质的mRNA的定位及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它们在脑内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调节因素,借此,可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将高度分化的脑组织各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为分析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机制提供物质基础。目前,  相似文献   

11.
大鼠心脏Ⅰ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志坤  王华 《解剖学报》2006,37(1):79-81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在正常大鼠心脏的分布和分泌来源。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显示大鼠心肌组织的Ⅰ型胶原表达。结果Ⅰ型胶原分布广泛,包裹大鼠心每一个心肌细胞,根据部位的不同,胶原网络的密疏程度有差异。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表达Ⅰ型胶原。结论Ⅰ型胶原是构成心肌胶原纤维网络的主要成分,其分泌来源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12.
兔附睾尾液经HPLC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20kD的附睾特异蛋白,命名为BE-20。BE-20的抗体具有明显抑制人精子穿透去透明带仓鼠卵的能力。已获得编码BE-20的0.5kbcDNA片段,命名为RED-20。用地高辛标记此片段,与兔睾丸、附睾、输精管和肝组织进行原位杂交,观察BE-20在各种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采用杂交前热变性与不用热变性组织两种方法进行原位杂交。杂交信号均为紫褐色的颗粒,分布在附睾尾的主细胞和近端输精管的上皮细胞的胞质内,表明胞质内mRNA与地高辛标记RED-20cDNA探针杂交。组织经热变性后,附睾尾和近端输精管上皮细胞核出现强阳性反应,表明核内的同源DNA与地高辛标记的RED-20cDNA探针杂交。但在睾丸和肝脏内未见杂交信号,提示BE-20是附睾尾和近端输精管上皮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经分析证明,此蛋白是一种细胞外的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与防止精子过早获能有关,它是否能用于制备抗生育疫苗有待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PeroxiredoxinIImRNA在小鼠卵巢各级卵泡和MII卵中的分布 ,为了解PeroxiredoxinII在卵母细胞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的功能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原位杂交方法。 结果 在小鼠卵巢内 ,原始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未检到PeroxiredoxinIImRNA的杂交信号 ,初级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检到杂交信号 ,次级卵泡和近成熟卵泡中卵母细胞的信号明显增强。离开卵巢的GV卵也能检到较强的杂交信号 ,排到输卵管的次级卵母细胞 (MII卵 )杂交信号与GV卵相比明显减弱。从原始卵泡到近成熟卵泡周围的卵泡细胞均可检到杂交信号 ,其信号强度在卵泡发育成熟过程中未见有明显变化。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PeroxiredoxinIImRNA杂交信号均分布在胞质。 结论 提示PeroxiredoxinII可能参与了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滋养细胞肿瘤N—ras基因原位分子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滋养细胞肿瘤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用地高六标记的N-ras基因探针与40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刮宫标本及子宫切除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用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各组阳性信号的灰度值作定量分析。结果: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N-ras基因阳性信号的表达呈增高趋势,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明显高于良性葡萄胎和正常绒毛。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ras基因与滋养细胞的增殖,分化,恶变有关,由于N-ras基因的过度表达而致恶变。  相似文献   

15.
2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12号染色体三体(+12)的发生率,采用12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DNA探针(D12Z3)对22例慢淋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并将结果和细胞遗传学发现相比较。染色体检查揭示:5例有核型异常,其中3例有+12。FISH检测除证实上述3例的+12外,还发现1例核型正常者有+12小克隆存在(5.34%)。研究表明,FISH在检测慢淋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比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快速、准确和敏感;与西方国家慢淋+12检出率(20%~32.5%)相比较,本组慢淋+12阳性率偏低(18.1%),提示我国慢淋和西方慢淋之间可能存在着生物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原位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 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PCR技术对22例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 DNA进行检测,并与提取组织DNA PCR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2例标本经原位PCR检测有9例为阳性;经提取组织DNA PCR检测有7例阳性,两者敏感性相近,符合率达80%;经原位杂交检测有4例阳性,其敏感性只及原位PCR的44%。提示原位PCR是项快速、敏感及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胰岛素水平与消化道溃疡的关系,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成胃溃疡动物模型,用地高辛标记的pro-InscR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B细胞内pro-InsmRNA的变化,并对其杂交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胃溃疡模型术后第6和第10d,胰岛B细胞内的杂交信号增强,表明在溃疡愈合早期pro-InsmRNA的表达量增加。结合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初步讨论了胰岛素参与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法在同一切片中显示生长抑素mRNA和相对应的生长抑素。同时还比较了六种不同固定液对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法的影响。结果表明Zamboni氏固定液用于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法最佳,而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用单纯原位杂交最佳。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法显示的下丘脑室周核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均含有相应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 P物质受体 m RNA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 ,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探索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 P物质受体。结果证明 ,P物质受体 m RNA阳性杂交信号不均匀地分布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也不均匀 ,尾壳核内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 ,苍白球内也有少量大的阳性胞体 ;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内则有许多梭形强阳性神经元胞体呈带状分布。 P物质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细胞体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 P物质受体 ,具有接受和整合 P物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非同位素逆相点杂交方法检测苯丙酮尿症突变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和快速的筛查苯丙酮尿症(PKU)突变基因的方法。方法应用生物素渗入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中国人PKU患者常见突变位点:Y204C(exon6,E6)、R243Q(E7)、Y356X(E11)和R413P(E12)所在的4个外显子区域,扩增标记产物再与固定于同一张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逆相点杂交(RDB),用碱性磷酸酶显色法检测杂交信号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建立了检测以上突变位点的非同位素逆相点杂交方法,并对5例就诊的PKU患者进行了RDB检测,查明3例携带R243Q突变,其中1例还带有Y356X突变,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对中国人PKU患者进行常见突变位点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