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名水  张皙  孙倩 《眼科新进展》2006,26(3):203-205
目的探讨用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方法2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急性发作时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160~240mW,500μm,0.4s)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能量:2.0~7.8mJ)治疗。结果联合激光手术前眼压为39~68mmHg(1kPa=7.5mmHg,平均51.5mmHg±9.4mmHg),术后眼压为10~29mmHg(平均15.3mmHg±6.4mmHg),15眼不用药物眼压≤21mmHg,4眼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结论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于术联合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先进行激光治疗,然后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并植入T-Flox治疗13例1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访眼压,视力,滤过泡,房角镜和UBM检查情况。结果术后不需用降眼压药物者7例8眼,需要加用一至二种局部降眼压药物者3例4眼,加用一至两种局部降眼压药物仍不能稳定控制眼压至正常者3例4眼,本方法大大减少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结论非穿透性小梁于术联合激光治疗原性闭角型青光眼足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手术治疗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并随访81例,手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1例21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15例15眼患者行LPI,随访1a,观察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LPI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眼压下降,但随访1a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有所变浅、眼压回升,其中3例需药物控制眼压,1例药物控制眼压失败需行滤过性减压手术。结论:LPI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满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应注意LPI适应证的选择,对所有LPI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最大限度药物处理后眼压仍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而手术治疗风险颇大。我科21302年3月至2006年3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18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达60mmHg应用脱水缩瞳封闭等方法治疗眼压波动在6mmHg者谓之)。方法:对2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18眼应用前房穿刺临时降低眼压,10眼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角巩缘切开缓慢入出房水临时降低眼压后皆按常规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3眼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为4眼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以上并发症经临床药物、脉络膜放液前房注入Henlon等治愈。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恢复至21mmHg以下。术后1周检查眼底,7眼有视网膜片状出血,经治疗3月后出血吸收呈斑块状改变。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时,为保护患者有用视力,手术介入是积极有效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药物和其它治疗可以治愈,故急诊手术应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haco+IOL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先药物控制眼压,眼压稳定后行Phaco+IOL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眼压正常,随访时间最长1年,最短3个月。结论Phaco+IO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影响术后眼压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96眼)行白内障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为开角型青光眼,48例为闭角型青光眼,均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和降眼压药物应用情况,并对成功病例和失败病例术前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寻找与术后眼压控制相关的因素.结果 开角型青光眼失败29例患者中术前应用≥3种降眼压药物者26例(89.7%),术前最高眼压≥31mmHg(1 kPa=7.5 mmHg)者26例(89.7%);19例成功患者中16例(84.2%)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3种,且术前最高眼压<31mmHg-Hg者16例(8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闭角型青光眼48例患者中成功30例(62.5%),失败18例(37.5%).成功病例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1.5±0.4)种明显少于失败病例(2.6±0.8)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且术前最高眼压(32.6±6.1)mmHg小于42mmHg,也明显低于失败病例(46.8±7.6)mmHg,二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控制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压的良好手术选择,术前眼压控制情况和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情况是影响术后眼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前房穿刺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眼压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压后,采取表麻下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术放液,观察眼压控制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均≥50mmHg,所有患者经穿刺放液后,症状缓解,眼压下降,平均为21.5mmHg,视力提高,角膜水肿及睫状充血明显好转,8例患眼术后次日复查眼压复上升,于原穿刺切口再放液,眼压控制后予以相应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前房穿刺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有效方法,损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少,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停止视力能受损的过程,阻止其因视神经纤维丧失而导致的视功能明显损害。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措施,随着人们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抗青光眼药物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局部应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药物研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2):333-334
目的:探讨高眼压的致病因素、演变过程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药物治疗.方法:对217例高眼压症患者进行10a以内的随访.包括对眼压、视野、视盘、RNFL以及伴有全身性疾病因素的检查.结果:随访中181例眼压维持原状或无明显变化,27例眼压增高,9例视野出现缺陷.结论:高眼压与开角型青光眼不是一种病,但高眼压合并的各种不利因素可使高眼压过渡到开角型青光眼.因此应密切随访观察,必要时积极进行抗青光眼治疗.  相似文献   

12.
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喀左县医院眼科魏艳珍,贾树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急剧升高,尽管用各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仍有不降者。此种情况下如不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将严重损害视神经,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功能低下,直至失...  相似文献   

13.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经视力、眼压、房角镜、眼底、视野等检查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7眼。患者年龄6~73(平均39.9±16.5)岁,最佳矫正视力0.01~0.60,眼压18~65mmHg。给予3种以上降眼压药物控制不理想,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1,3d; 1wk进行眼压、裂隙灯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前平均视力0.26±0.29,术后1wk平均视力0.24±0.22,平均视力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t=1.56,P=0.13)。术前平均眼压36.62±14.01mmHg,术后1,3d; 1wk平均眼压分别为10.04±5.77,9.59±4.93,9.47±3.06mmHg。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1,3d; 1wk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157.20,P〈0.05)。除5眼术后1d眼压〈5mmHg,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术后1wk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风险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0引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控制眼压至正常后择期实施手术。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1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用足量的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仍在40mmHg以上,为挽救和保护视功能,对这类顽固的、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蒯勇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6):556-557
目的观察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42例(47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药物治疗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的情况下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均在切除小梁组织前在透明角膜缘上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眼压降低后再常规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只眼出现脉络膜脱离,7只眼前房形成延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本组病例手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结论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可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6.
Zhang L  Zhang YQ  Xu L  Yang H  Wu XS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05-108
基于临床考虑,在《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将正常眼压型青光眼与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同归类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归属于一类疾病的两个亚型,分界点在于眼压是在正常范围还是高于21 mm Hg(1 mm Hg=0.133 kPa)。但是正常眼压型青光眼与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否应属同一类型疾病,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的进展和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了近年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的评价和研究进展。小梁切除术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初治疗手段的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可获得更稳定的眼压控制和更高的成功率,术后较少发生视野进行性损害。现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适应证是治疗前眼压大于30mmHg和视野检查有绝对暗点存在。根据眼压和视功能损害程度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合理地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把眼压控制在安全的水平(15mmHg以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的进展和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的评价和研究进展。小梁切除术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初治疗手段的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可获得更稳定的眼压控制和更高的成功率,术后较少发生视野进行性损害。现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适应证是治疗前眼压大于30mmHg和视野检查有绝对暗点存在。根据眼压和视功能损害程度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合理地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把眼压控制在安全的水平(15mmHg以下),重视对非眼压性危险因素的防治,防止视功能的进行性损害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更为合理和完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术前、术中用多种方法使眼压逐渐下降后,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12 mo,22眼中有17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19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治疗.只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必要、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的长期观察、比较,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