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家瑞 《中国康复》2010,25(2):105-105
2007年9月~2009年6月我科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58例,均符合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行走扭曲,排除其它病因所致的眩晕;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4岁,平均43.6岁;病程5d~10年。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2~60岁,平均48.2岁;病程3d~1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近年来 ,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患者的年轻化 ,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笔者运用红外线照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72例 ,均符合诊断标准[1 ]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7例 ,男 1 9例 ,女 1 8例 ;年龄 2 1~ 73岁 ;病程 1~ 2 0年 ;单纯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1 1例 ,混合型颈椎病 2 6例。对照组 35例 ,男 1 6例 ,女 1 9例 ;年龄 2 0~ 74岁 ;病程 1 0个月~ 2 1年 ;单纯椎…  相似文献   

3.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颈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急诊常见。现将我们对 112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用天麻素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粉对比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12例均为发病当日急诊患者 ,男 5 2例 ,女 6 0例 ;年龄 :37~ 4 5岁11例 ,4 6~ 5 5岁 4 6例 ,5 6~ 75岁 4 8例 ,76岁 7例。均除外眼源、耳源性眩晕及后颅凹肿瘤等其它原因所致眩晕。既往有类似病史者 6 1例 ,有猝倒史者 5例 ,有颈痛或颈部不适症者 77例 ,眩晕症状出现与转动颈部或身体有关者 97例 ,旋颈诱发试验阳性者 89例 ,有视物转动或浮动感者 85例 ,有眼球震颤体征者 4 3例 ,伴呕…  相似文献   

4.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70例赵生富,万仁琼四川医学,1995,16(3):159本组共105例。治疗组70例,其中耳源性眩晕症30例,颈性眩晕症33例,其他眩晕症7例。男性33例,女性37例,18~30岁7例,31~45岁21例,46~60岁30例,6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手术方法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T-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33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在人院当天和治疗后2、6、12、24周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ET-1含量;并与同期28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同时在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颈性眩晕评分量表及头晕残障测量表(DHI)进行疗效评估,分析不同时间点所测ET-1水平的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3例颈性眩晕患者术后2周血浆ET-1较术前稍有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血浆ET-1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2、24周血浆ET-1继续下降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示:观察组血浆ET-1浓度与眩晕评分呈负相关(r=-0.801,P〈0.05);即患者血浆ET—1浓度越高,眩晕评分越低,眩晕程度越严重;血浆ET-1与DHI评分呈正相关(r=0.957,P〈0.05),即患者ET-1浓度越高,DHI评分越高,眩晕程度越严重。结论ET-1是判断眩晕程度的敏感指标,可能在颈性眩晕的发病、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一体液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给予中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期配合手法、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恢复期配合手法及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里  谭朝坚  黄艾  叶勇  李霞  刘智  房连强  范磊 《中国康复》2013,28(2):134-135
目的:分析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探讨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测量的意义。方法:颈性眩晕患者32例为观察组,正常者31例为对照组,均在三维CT下行寰枢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比较2组寰齿前间隙(ADI)、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及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VBLADI)结果,并进行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比较,ADI、VBLA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DI、VBLADI与眩晕总分、颈肩痛评分、头痛评分、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与正常者比较有差异,寰枢关节间隙可作为颈性眩晕患者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建慧  陈向东 《临床荟萃》2001,16(23):1081-1082
我们自 1997年起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眩晕症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0 4例中 ,男 41例 ,女 6 3例 ,年龄 18~ 6 6岁 ,平均 38.6岁。选择病例时已将脑干、小脑及大脑的器质性病变积肿瘤的患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排除。本组10 4例分为 :1内耳眩晕 48例 ;2位置性眩晕 7例 ;3前庭神经元炎 15例 ;4颈性眩晕 10例 ;5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例 ;6神经症性眩晕 11例 [1 ] 。主要临床表现 :眩晕、视物旋转、有倾倒感、不敢睁眼、耳鸣、听力下降、内耳胀感、恶心、呕吐、眼震、羞明、面色苍…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一组症侯群。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颈性眩晕 ,临床上较为常见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院 1991~ 1998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6 0岁。病程长者 3~ 5年 ,短者 1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如发作性眩晕、头昏、耳鸣、恶心、视物不清、走路不稳等。脑血流图提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 X线摄片示有骨质增生的表现。经神经内科确诊排除其它疾患引起的眩晕。95 %的患者都给…  相似文献   

10.
自 1 999年 5月— 2 0 0 1年 8月 ,我们将生脉注射液与利多卡因合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患者 5 8例 ,随机分两组。生脉注射液合用利多卡因组 (治疗组 ) 2 8例 ,男 1 5例 ,女 1 3例 ,年龄 4 2~ 6 7岁 ,其中 8例有颈椎病 ,1 0例有高血压 ,6例有高血脂症。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组 (对照组 )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 5~ 6 0岁 ,其中 5例有颈椎病 ,1 2例有高血压 ,8例有高血脂症。病例选择均符合诊断标准 :(1 )眩晕 ,仰颈、转颈诱发试验阳性 ;(2 )眩晕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药枕与颈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性眩晕病人13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分别使用自制药枕及颈枕,比较两种方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自制药枕使观察组病人颈性眩晕症状在1周内缓解率达95.38%。[结论]自制药枕在缓解颈性眩晕症状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自 1998年,借助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技术,对 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以探求其作用原理。现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治疗组 80例全部来源于门诊患者,其中男 24例,女 56例;年龄 28~ 69岁, 40岁以下 35例, 40~ 50岁 36例, 50岁以上 9例;干部 46例,工人 13例,其他 21例;病程最短 3 d,最长 20年, 1个月~半年者 41例, 1年~ 3年者 27例, 5年以上者 1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颈椎病致颈性眩晕之诊断标准。对照组 20例,为随机选择的正常健康者。以上两组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情况,经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TCD对175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175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临床,CT、MRI和TCD进行了检测。并结合177名同年龄组健康人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175例中,男102例,女73例,平均年龄59.5岁。分四组:1颈性晕组(56人)合并明显的颈椎病。2、V-BATIA组(42人)有眩晕及局灶神经证,24小时内消失。3、V-BA系统脑梗塞组(62人)。4、颈性眩晕并TCD转颈组(15人)。TCD,总异常率63.2%;有神经征阳8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60例,采用小针刀松解寰枕筋膜及枕下四肌后行电针治疗;对照组55例,仅采用电针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6%(4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术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超短波、牵引、高压氧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随机分2组,第1组37例,男23例,女14例。第2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35~67岁。两组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诉,经临床或门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用葛根素(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疗程5天,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2.4%,对照组为51%,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青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青年人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几种手法推拿合并颈椎牵引施治,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6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治疗24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显效率为79.4%。结论: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X线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征。方法:选择颈性眩晕患者238例为观察组,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X线特征及2组的BAEP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X线表现颈椎不稳的有206例(86.6%)。颈椎旋转试验阳性多与寰枢关节(C1-2)不稳有关;颈椎屈伸试验阳性多与C4-6排列不稳有关。除左侧Ⅲ-Ⅴ波峰间期(IPL)外,观察组的各波潜伏期(PL)及IP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不稳是导致颈性眩晕发病的主要原因;颈椎不稳的X线表现及异常的BAEP特征在诊断颈性眩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笔者自 1 993年以来应用刺五加注射液 (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 )治疗此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6 2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2例 ,年龄 2 6~ 71岁。对照组 30例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药枕与颈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性眩晕病人13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分别使用自制药枕及颈枕,比较两种方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自制药枕使观察组病人颈性眩晕症状在1周内缓解率达95.38%。[结论]自制药枕在缓解颈性眩晕症状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