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评价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方法用联合免疫法和化学法分别对11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和65例阴性对照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查阅病历资料,以内镜检测为金标准,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化学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57.1%、96.9%、97.0%、56.8%,而联合免疫法分别为96.4%、98.5%、99.1%、94.1%,化学法检出限高于联合免疫法。结论联合免疫法是目前检测粪便隐血的较好方法,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和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过去我院一直使用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干扰因素多,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出现假阳性反应。近年来沿用了免疫法,免疫法检测粪便潜血  相似文献   

3.
李辉  李云霞 《河北医药》2006,28(9):797-798
目的 建立方便、灵敏、特异性强的针对人血红蛋白(HGB)的快速ELISA法.方法 用自制的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GBMcAb)常规包被聚乙烯反应板,建立快速ELISA法,与愈创木酯法和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法、常规ELISA法相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动物肉类、含过氧化物酶的新鲜蔬菜、铁剂、维生素C及对化学法有干扰作用的某些药物,对此法检验结果均无影响,对消化道出血和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检测,本法较其他方法优点明显,易于推广.结论 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简易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消化内科粪便样品300例,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分别检测,对潜血试验结果比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免疫法和化学法阳性率及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胶体金免疫法和化学邻甲苯胺法进行大便潜血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2~12月消化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取新鲜大便标本,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法和化学法(邻甲苯胺法)进行大便潜血检查.结果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化学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免疫法阳性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免疫法阳性检出率为100%,高于化学法阳性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均为0.结论 胶体金免疫法和邻甲苯胺化学法各有利弊,2种检验方法应同时开展,相互对照补充,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关于免疫法和化学法粪便隐血实验对象消化道易出血疾病进行筛查的价值比较。方法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经过大肠镜,明确诊断为下消化道易出血病症的200例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的结果,并进行比对。结果免疫法,隐血试验检测大肠息肉、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疾病的阳性率明显比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更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役法粪便隐血实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与大肠癌解剖位置没有关联,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对于筛查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等相关肠道易出血类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筛查效果优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诊断和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项目,其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化学法,另一类是免疫法。化学法检测类隐血试验简单、方便,但干拢因素多,易受饮食(肉类、蔬菜、药物、铁剂等)的影响,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与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外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讨免疫法与化学法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结果健康对照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0%(2/40),免疫法阳性率为7.5%(3/4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2.5%(1/40)。上消化道出血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8.8%(40/68),免疫法阳性率为63.2%(43/68),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5.0%(51/68)。下消化道出血组免疫法阳性率为70.0%(49/70),化学法阳性率为74.3%(52/7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8.6%(55/70)。结论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一定程度胜于化学法,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粪便隐血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化学法和免疫法对上、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粪便隐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对94例临床确诊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两种方法隐血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粪便隐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Tf)同时检测粪便潜血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健康人及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100例健康人邻联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12%,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邻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69.5%,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73.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88.2%,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91.2%。结论免疫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是血红蛋白由于受到肠内细菌的作用及大肠粘膜产生的粘液成分影响而变性,出现假阴性反应。因此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在监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致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8例需长期服用小剂量ASA的患者和对照组30例,要求不服用口服抗凝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于服药前、服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隐血免疫双联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  相似文献   

12.
几种大便潜血试验的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联苯胺法、单克隆血红蛋白法、人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法对潜血试验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各种方法均进行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干扰性评价试验.结果联苯胺法敏感,但受某些食物或药物的外来因素干扰,特异性欠佳,单克隆血红蛋白法、人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法则可以克服这些干扰,特异性较好.结论联苯胺法适用于过筛,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可作为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主要试验方法,但当血液滞留肠道较长时间而出现"假阴性"时,需要联苯胺法的支持或用人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法进行互补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免疫胶体金法和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探讨这二种检测方法的优劣和应用。方法用邻联甲苯胺和便隐血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分别检测260例粪标本进行对照实验并分析。结果化学法阳性率为10.6%,免疫胶体金法法阳性率为19.4%。结论化学法灵敏度、特异性较胶体金法低,受饮食影响因素大,胶体金法有假阴性,故在临床工作中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在食管癌、胃癌患者出血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观察组采用化学法检测,对照组给予免疫检测法;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知,在对300例食管癌、胃癌患者进行检测后,观察组有259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检测准确率为86.33%(259/300);对照组有7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检测准确率为26.00%(78/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7,P=0.000)。所以,采用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在食管癌、胃癌患者的检测中,其检测准确率要高于免疫检测法。结论在食管癌、胃癌患者出血评估中,相对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三种便潜血试验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便潜血试验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胃肠道肿瘤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便潜血的方法基本上分为免疫法和化学法,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以胶体金试纸条法和联苯胺法及隐血试纸带法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粪便潜血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单克隆双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统计比较两种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联合检测方式诊断效果显著高于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单独检测方式,误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能够大幅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同单一诊断相比,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测定大便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液,病人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金标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均高于邻甲苯胺法。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便隐血互为补充,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大便潜血试验的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联苯胺法、单克隆血红蛋白法、人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法对潜血试验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 各种方法均进行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干扰性评价试验。结果 联苯胺法敏感,但受某些食物或药物的外来因素干扰,特异性欠佳,单克隆血红蛋白法、人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法则可以克服这些干扰,特异性较好。结论 联苯胺法适用于过筛,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可作为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主要试验方法,但当血液滞留肠道较长时间而出现“假阴性”时,需要联苯胺法的支持或用人血红蛋白联合转铁蛋白法进行互补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骨肉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的37例骨肉瘤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液骨肉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并对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化学发光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到的MMP-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7.3%、100%、98.3%)均高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为86.5%、86.4%、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阵列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准确地分析骨肉瘤标志物中的MMP-2,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度较高,降低了误诊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 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 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