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穴效应特异性及其基本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本文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分析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经脉循行是基础,经气会聚是关键",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产生与经脉循行和经气会聚多少(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数据挖掘技术在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针灸处方信息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为数据分析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进行经穴选用规律挖掘。结果共纳入偏头痛处方634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386条。在偏头痛处方中,分布在胆经和三焦经的古代选穴为40.5%、现代选穴为50.6%;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84.0%、82.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中,分布在任脉、膀胱经和胃经的古代选穴为62.1%、现代选穴为75.7%;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70.0%、83.3%。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循经取穴、选取特定穴为主的经穴选用规律,表明经穴具有"经脉循行、经气汇聚"的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中,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重视局部穴位,配合远端选穴,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分析发现,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和严格筛选后,系统收集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 0"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运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选用腧穴66个,腧穴选用总频次为255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头面部及下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44. 71%(114/255)和24. 71%(63/255),特定穴占80. 3%(53/66)。结论针灸提供依据治疗月经性偏头痛重视局部取穴,适当配合远端取穴,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 (1)共纳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针灸处方104首,涉及腧穴51个,总使用频次552次,以膀胱经、任脉和胃经腧穴最为常用。(2)局部选穴占据主导,其中位于背部和胸腹部的腧穴分别占总腧穴数的47.46%和17.03%,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肺俞、足三里、定喘和肾俞。(3)特定穴的选取具有绝对优势,占所选腧穴的83.7%,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背俞穴、交会穴和五输穴;以五输穴配交会穴支持度最高。结论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临床文献的研究合理可行,相关的数据挖掘结果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FD的古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FD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FD的常用腧穴与腧穴配伍、腧穴分部规律以及经络、特定穴运用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结果分析反映循经取穴是古代针灸治疗FD选穴基础,特定穴是处方的组成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79—2011年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文献,建立心绞痛现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常用的经脉、腧穴及特定穴,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以心包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膀胱经与任脉。从针灸治疗心绞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阴经使用最为频繁,阳经的选穴主要集中在膀胱经及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内关穴,心俞及膻中次之。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如络穴、八脉交会穴、五输穴的使用居前列。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之间的配伍是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主要处方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纳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古籍与现代针灸文献的相关研究,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在针灸文献研究中的进展与应用。研究发现,数据挖掘技术在古籍中疾病的用穴规律及刺灸法领域的应用尚不完善,在穴位的应用与配伍规律领域的研究相对而言较为完善;而现代针灸文献中,数据挖掘技术在疾病用穴规律、刺灸法及其临床运用等领域的应用更为完善。当然,无论是古籍还是现代文献中穴位的应用与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均较滞后,都存在着挖掘广度和深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近10年数据挖掘技术在针灸领域的应用状况,了解到针灸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多集中于临床常见疾病用穴规律分析、单个穴位应用研究、针灸研究数据库的构建、经穴特异性的证明、针刺手法的量化五个方面。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结合数据挖掘在针灸研究中存在的数据整理、鉴别等方面的问题,认为除了针灸文献数据的整理挖掘以外,还要尽可能收集针灸临床诊治详细信息以获取大数据,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寻内在规律的同时还可确定个性化的最佳针灸治疗方案、提供更人性化的针灸治疗服务,这对促进针灸技术的规范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粮葶  李瑛  任玉兰 《中国针灸》2013,33(2):125-130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在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共纳入中风后遗症的针灸处方682条,共使用腧穴253个,总频次5395次,选用的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四肢和头颈部分别占76.5%(4128/5395)和13.8%(744/5395),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4.7%(4029/5395),特定穴占83.8%(4522/5395).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选穴以循经为基础,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用穴.首选阳经腧穴,分布主要在四肢,阳明经与少阳经的配伍关系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主体,特别重视交会穴及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相似文献   

11.
研制能切实为针灸诊疗服务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提高医生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针灸临床决策研究概况和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学,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针灸循证临床方法学体系和针灸临床循证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Xu XK  Jia CS  Wang JL  Shi J  Qin L  Zhang X  Zhang XP 《针刺研究》2012,37(2):155-16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穴位注射临床运用中潜在的规律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穴位注射现代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为基础,设计建立数据库,规范录入信息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注射临床运用所治疗的病种、科属、药物选择、穴位选择、临床疗效等进行交叉关联设计,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疾病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结果: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外科疾病,相对于其它疾病,呃逆和腰腿痛出现频次最高。穴位注射治疗时平均每个疾病选用4个穴位,2种药物,而且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较多,药物选择以单、复方西药较多。疗效分析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疾病,总有效率均达到93%以上。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比较明显,在内科疾病呃逆和外科疾病腰腿痛的治疗中应用最多。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治疗时选穴精简,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注射用药精当,以单方西药制剂和复方西药制剂为主。各科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Wang JL  Li RL  Jia CS 《针刺研究》2012,37(1):67-71
构建刺灸法文献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大量刺灸法文献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刺灸法研究和临床应用规律,促进对刺灸法研究和指导临床更有效地治疗疾病。组织现有火针、水针等文献的数据库,并根据不同类型刺灸法文献信息特点,建立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在不断建成的多个主题数据库中构建面向多主题、多维度的数据仓库。建立文献数据库规范表示数据,丰富数据的属性及建立文献信息间的联系。刺灸法文献数据仓库将多数据库统一组织,并建立广泛联系,为各种数据挖掘算法的运用提供数据联系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及数据挖掘总结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规律并进行理论探讨,为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整理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穴位敏化现象,探索穴位敏化规律,并对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规律进行相关理论探讨。结果:共纳入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相关文献55篇。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现象有热敏、痛敏、电敏、形敏、化学敏5种,热敏出现频次最高;共涉及敏化穴位22个,总频次为161次,常见敏化穴位有三阴交(39次)、关元(33次)、次髎(15次)、中极(14次)、子宫(13次);其中关元和三阴交敏化相关性支持度(64%)最高,置信度(81.25%);共涉及9种特定穴,其中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86次);敏化穴位归属经络以足太阴脾经(57次)和任脉(52次)为主。结论: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现象以热敏为主;敏化穴位以三阴交穴和关元穴较为多见。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皆证明三阴交穴、关元穴及足太阴脾经、任脉对原发性痛经诊疗的高效性及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腧穴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方面存在的特异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腧穴与神经、肌肉肌腱、结缔组织的关系;腧穴的电、电磁、声、光、热特性;腧穴的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的特异性等,为腧穴的特异性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并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分析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取穴及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1年11月。对这些文献相关穴位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15篇文献中,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涉及了14条经脉和包括经外奇穴在内的134个穴位、107个处方,所取穴位经脉归属前三位的依次为膀胱经、督脉、和肾经;以6个主穴组方的文献相对较多。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取穴与组方较为繁乱复杂,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收集国内近10年来发表的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研究文献,从临床报道、埋线穴位、材料、方法及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穴位埋线治疗癫痫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中医理论的研究稍显滞后,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今后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研究应加强中医理论挖掘,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前沿及先进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勇  黄龙祥 《针刺研究》2008,33(2):139-141
针灸疗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取穴的准确,而经穴定位在很早就出现了分歧。在制定针灸经穴定位国际标准的过程中,中、日、韩3国专家对92个经穴定位产生了分歧。本文在系统考察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经穴定位分歧的基本因素:①骨度的理解;②骨度的改变;③文献传抄失误;④文本的理解;⑤概念的演变。这将为解决经穴定位分歧的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神经系统效能针灸等级病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 YH  Xiong J  Xu YL  Li B  Sun P  Gao X  Chen YW 《针刺研究》2010,35(5):394-401
目的:界定神经系统效能针灸等级病谱。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在具有针灸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临床医师中,通过自填式问卷,实施具有描述性的学术专业横剖调查。对于针灸临床专家的意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通过对58种病症的126种亚型的统计分析,获得针灸Ⅰ级病谱14种亚型,Ⅱ级病谱53种亚型,Ⅲ级病谱22种亚型,Ⅳ级病谱37种亚型。结论: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病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