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2004年3月~2007年11月,我们对21例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樊洁  王燕伟 《山东医药》2010,50(22):63-64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旋后外旋型28例,旋前外旋型16例,旋前外展型14例,旋后内收型1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8-12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按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本组95-100分28例,90-95分36例,80-90分4例,平均为95.2分,优良率94.1%。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s of the fibula,MFF)是以腓骨近端1/3骨折、下胫腓联合撕裂及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为主要特点的踝关节的特殊类型损伤。以往认为MFF损伤的机制属于经典的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并非全部如此。MFF发病率在以往文献报道中较低,其损伤机制和损伤特点决定了MFF的不稳定性。MFF从发病率、损伤机制、诊疗手段等各方面得到了研究,其损伤特点、诊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尚有一些争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MFF发生机制、治疗等各方面新的观点,更新了以往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该文就MFF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治疗方式,讨论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中2015年8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25例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25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未合并糖尿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踝关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术后伤口拆线时间、手术感染、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预后状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外踝伤口不愈合,而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外踝伤口感染,所有感染患者均进行治疗后康复。结论在不伴有靶器官损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时,其疗效与未患有糖尿病患者无异;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靶器官损害的现象,其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会有所提升。所以在对老年糖尿病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当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良好的手术控制,必要时可以采用分期手术,提高患者的术后保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MRI检查在老年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分析患者骨折位置与区域、骨折分型和分度情况,关节韧带经CT图像后处理的显示结果,利用CT图像后处理与MRI技术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患者的骨折位置中,发生在左踝与右踝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骨折区域上,发生在内踝与外踝的比例明显高于发生于后踝的比例(P<0.05);患者的骨折分型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骨折分度为Ⅰ度、Ⅱ度及Ⅲ度的比例均明显高于Ⅳ度者(P<0.05);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不同分型骨折患者关节韧带的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例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经CT图像后处理与MRI技术评估发现,并发症预后为优的比例为50.00%(25/50),良为36.00%(18/50),差为14.00%(7/50)。预估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比例为8.00%(4/50),与随访6个月后的实际发生率4.00%(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图像后处理结合MRI技术对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型诊断和预后评估效果较好,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胫骨骨折患者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术后胫骨旋转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IPO治疗的老年胫骨骨折患者86例,术后1 w根据双下肢CT检查结果计算胫骨旋转角是否>10°,将患者分为旋转不良组(n=26)及旋转良好组(n=60).比较两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3例,其中接受PFNA治疗的56例,DHS治疗27例。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相对于DHS组患者,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P<0.05)。两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FNA和DHS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优良率分别为91.07%和88.89%,无明显差异,并且术后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相对于DHS,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Ⅲ型Pilon骨折16例.结果 所有骨折全部愈合,平均6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1%.结论 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Ⅲ型Pilon骨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处血供,能稳定骨折对位,且手术创伤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是治疗胫骨Ⅲ型Pilon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与传统Henry入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航天中心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微创组采取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旋前方肌Henry掌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掌倾角和尺偏角)及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切口长度[(2.4±0.3)和(7.2±1.4)cm]、术中出血量[(13.2±2.1)和(31.2±4.1)ml]和术后住院时间[(4.6±0.9)和(7.5±1.2)d]均显著减少(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微创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5±0.2)和(2.2±0.4)分,P0.05],而Gartland-Werley评分达优率(95.65%和73.91%)和腕关节旋前角度(83.8°±10.8°和74.6°±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好,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3个月腕关节整体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旋磨组(n=40)和非旋磨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旋磨组的手术即刻成功率显著高于非旋磨组(92.50%vs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旋磨组和非旋磨组患者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术中2例发生心室颤动,1例发生心脏骤停,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脉穿孔等并发症;非旋磨组未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重度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全  田金凤  焦玉峰 《山东医药》2011,51(46):105-10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随机分为PFNA组43例和外固定组42例,分别采用骨折PFNA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参照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术后(8.9±2.7)周、外固定组(12.4±1.9)周骨折愈合(P〈0.05)。术后随访6~18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为(92.1±3.7)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7%;外固定组分别为(70.6±4.5)分和51.4%(P均〈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其解剖复杂,且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OP),治疗较为困难。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的特点。本实验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PFNA的疗效及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5-12该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术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选择手术方法时,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因素。方法选取262例老年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分析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VAS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屈曲度,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262例患者中改善206例(显著127例,一般79例),未改善56例,改善率达78.63%;术后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低于术前,Tegner评分和膝关节屈曲度均高于术前(P<0.01,P<0.05);影响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年龄、病因、软骨缺损面积、半月板损伤、病程、软骨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和初治。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可提高老年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软骨缺损情况并改善关节活动受限,但影响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因素较多,在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老年高龄患者常见的骨折之一,占髋关节骨折的60%~70%;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来说,粗隆间骨折在1年内的死亡率约为15%~20%〔1〕。股骨粗隆间由于血供丰富,骨折愈合较快,目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防旋股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手术完成8~23个月的患者,利用Diens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利用影像学平均参数评价纠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腕关节功能评价为优的21例(56.77%),评价为良的12例(32.43%),评价为合格的4例(10.8%),总体优良率达到89.2%。手术后患者影像学术前掌倾角平均参数5~25度,尺偏角平均参数为10~25度,患者桡骨短缩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未发现患者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的48例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划分为A组(24例)和B组(24例),分别进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患者143例。分析术中技术特点,术前术后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资料、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旋磨术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年累积MACCE发生率为13.3%,左主干病变(HR:7.249,95%CI:1.501~35.459,P=0.014)、非计划性旋磨(HR:9.466,95%CI:2.219~40.375,P=0.002)、LVEF40%(HR:0.064,95%CI:0.011~0.385,P=0.003)、球囊后扩张(HR:0.232,95%CI:0.069~0.785,P=0.019)、支架后狭窄面积(HR:0.538,95%CI:0.374~0.774,P=0.001)。与支架置入前比较,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直径显著增大,直径狭窄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旋磨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长期随访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老年后踝骨折患者31例,应用桡骨远端解剖钢板行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8~24月,观察术后内固定物是否松动、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状况(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结果在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所有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2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0.3%。结论应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后踝骨折脱位,具有抗滑、支撑、固定牢靠、钢板服帖等优点,骨折愈合率高,可行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随访6~12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髋关节Harris法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可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