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274-5275
糖尿病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IL-12的表达升高,并对疾病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1〕。介入治疗常用的技术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PTA技术相对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如果采用中西结合的介入方式,并用复方丹参液灌注,  相似文献   

2.
章以法  吴东刚  王林伦  尹蔚华 《肝脏》2001,6(3):213-213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方法很多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 ,我们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甘利欣 )和胸腺肽联合治疗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病例选自我院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 6例 ,其中男性 90例 ,女性 16例。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7岁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 5 4例 )和对照组 ( 5 2例 ) ,两组HBsAg、HBeAg及HBVDNA皆阳性 ,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二、治疗方法治疗组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研究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产生和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建立UC急性期模型,实验组给予DG干预治疗。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显著改善(P均〈0.01),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DG对大鼠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AMI)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12在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并可能对促进脑梗死进展有一定作用。醒脑静注射液作为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可能是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潜力的中药类脑保护剂。本文拟对照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AMI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其血清IL-12表达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表明 ,肺泡巨噬细胞 (AM)在急性肺损伤 (ALI)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1] 。而中成药甘草酸二铵(商品名 :甘利欣 )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2 ] ,可能对ALI具有治疗作用。我们就ALI大鼠AM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IL 18mRNA表达及甘草酸二铵、地塞米松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32只 ,平均体重 (2 5 5± 15 )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组 ,每组 8只 :正常对照组 (N组 ) ,动物未做任何干预 ;ALI对照组 (C组 ) ,动物用 10 %水合氯醛麻醉后右颈动脉插管 ,钳夹双侧股骨至…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及IL-12水平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 )、白细胞介素 - 12 (IL- 12 )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 1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于发病当天及第 3,5 ,7,10 ,14天 ;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及 1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清 IL - 10、IL - 12水平。结果 :1U AP患者 IL - 10、IL - 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2A MI患者血清 IL - 10于发病当天至第 5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并于第 3天达高峰。 IL - 12于发作当天及第 10~ 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3AMI死亡组 IL - 10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 ,而 IL - 1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患者 IL - 10、IL - 12升高 ,二者可能参与了 A S的形成和发展 ,并可作为急性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与火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火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3次/w, 2 w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观察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次开始、对照组治疗第3次开始至治疗疗程结束,VA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间相比,从第1次治疗开始到第12次治疗的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缓解疼痛的起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因子TNF-α、IL-6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可以改善患者PHN的疼痛,止痛起效时间早,能较快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降低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水平,减少了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达到治疗PHN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老年患者由于化疗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常引起发热。但是常缺乏发热的症状体征和病原学证据,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一定难度,超广谱抗生素应用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机会性感染,因此寻找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选择尤为重要。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NSTEMI患者140例,根据血清IL-6浓度将所有NSTEMI患者分为两组,IL-6阳性组(IL-6≥10 ng/L,n=73)和IL-6阴性组(IL-6<10 ng/L,n=67),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2 w后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心搏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检测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观察治疗半年内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 IL-6阴性组SV和LVEF分别为(4.70±0.46)L/min和(54.25±2.74)%,均高于IL-6阳性组(4.19±0.42)L/min和(52.80±2.67)%(P<0.05);IL-6阴性组LVESD和LVEDD分别为(52.07±3.83)mm和(57.33±4.08)mm,均低于IL-6阳性组(54.36±3.62)mm和(58.94±4.57)mm(P<0.05);IL-6阴性组治疗后c Tn T、CK-MB和hs-CRP分别为(0.59±0.28)mg/L、(0.80±0.34)U/L和(3.19±0.61)mg/L,均低于IL-6阳性组(0.84±0.22)mg/L、(0.96±0.31)U/L和(4.40±0.53)mg/L(P<0.05);IL-6阴性组心律失常、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和再次心源性入院等结果分别为22.39%(15/67)、10.45%(7/67)、19.40%(13/67)、1.49%(1/67)和8.96%(6/67),均低于IL-6阳性组31.51%(28/73)、21.91%(16/73)、30.14%(22/73)、12.33%(9/73)和24.66%(18/73)(P<0.05)。结论血清IL-6较低的NSTEMI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高于IL-6较高者,且IL-6较低患者预后也较好,血清IL-6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N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开腹及腹腔镜根治胃癌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L)-2、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胃癌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每组35例;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出血量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测定患者手术前后IL-2、IL-6水平。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开腹手术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开腹手术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前IL-2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明显比术前升高,且腹腔镜手术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1 d,IL-2和IL-6均达到最高值,且开腹手术组IL-2水平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手术结束及手术后1 d开腹手术组IL-6水平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两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胃癌运用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肠道功能,IL-2、IL-6升高幅度小且患者手术后的副作用明显下降,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恩格列净治疗难治性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内分泌科就诊的难治性糖尿病9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联合恩格列净,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情况等评估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2 w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波动幅度均减少,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L-4、IL-6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恩格列净治疗难治性糖尿病可以降低IL-4、IL-6及TNF-α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的血清IL-18和IL-6水平,并与3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IL-6水平为(168.30±27.42)pg/mL与(0.33±0.43)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炎症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瘦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瘦素、IL-6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瘦素、IL-6水平,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瘦素水平、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二者水平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IL-6过度表达。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12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观察两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的含量变化及治疗后肺功能和肺啰音的改善情况。结果重症组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TNF-α、IL-6的含量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经治疗后肺功能及肺啰音的改善情况显著差于轻症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且可作为预后的早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人院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发AMI患者103例,通过检测WBC、IL-6,以发病后30天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为观察终点。结果 36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外周血WBC总数和IL-6显著高于67例无心血管事件组。AMI时外周血WBC总数和IL-6水平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 WBC、IL-6与AMI患者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白介素-6(IL-6)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54例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损伤组,分别于发病后1、3和7 d时测定TM、vWf及IL-6的血清水平.TM、vWf及 IL-6血清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与轻度组比较,中和重度组在损伤后1 d时TM、vWf及 IL-6血清水平明显升高(P<0.05);损伤后3和7 d时,TM、vWf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中、重度组IL-6水平与轻度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和重度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的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TM、vWf及IL-6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在老年中、重度颅脑损伤中,测量TM、vWf及IL-6血清水平来评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近年来人们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在病变发生和进展时出现明显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12、-18和-23等参与的系统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和发展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炎症反应因子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2〕。有效降低CRP、IL-6、-12、-18、-23的表达对治疗有积极作用。灯盏细辛具有扩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影响。方法 3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单次治疗。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6浓度,同时记录血清ALT、TBil等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衰竭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分别为(123.5±23.0)pg/ml、(110.0±18.5)pg/ml,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5±6.3)pg/ml、(27.8±5.9)pg/ml和正常对照组(34.7±3.3)pg/ml、(12.1±5.1)pg/ml,P均<0.001;治疗后血清IL-17、IL-6水平分别为(84.7±21.4)pg/ml、(75.8±16.6)pg/ml,较治疗前下降(t=35.1,P<0.001;t=33.4,P<0.001);与好转组相比,人工肝对恶化组血清IL-17、IL-6清除效率降低(t=3.8,P<0.05;t=3.9,P<0.05);人工肝对血清IL-17、IL-6清除效率均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03;r=-0.43,P=0.01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有效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其对IL-17、IL-6的清除效率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苏敏  徐鹏 《山东医药》2012,52(9):53-5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选择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同期选择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于伤后1、3、5、7 d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IL-6水平伤后1 d即明显升高,3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 d仍高于正常。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其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长武 《山东医药》2011,51(3):60-61
目的 观察TNF-α、IL-6及IL-8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60例AP患者(AP组)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7d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及TNF-α、IL-6及IL-8水平,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P组入院时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SAP)者显著高于轻症(MAP)者(P均〈0.05);治疗7d后AP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其中SAP患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NF-α、IL-6及IL-8均与A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AP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