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梭杆菌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代表菌种为具核梭杆菌。此文综述了梭杆菌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患者粪便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结直肠肿瘤的部位、分期和患者生存期等的关系,探讨梭杆菌在腺瘤向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梭杆菌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模型及最新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肿瘤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引起广泛重视。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防治结直肠腺 瘤是减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烟酒摄入、体重、年龄 及家族史等。结直肠腺瘤的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评价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开展筛查、生活方 式的改善以及化学预防等方式,可对结直肠腺瘤癌变进行个体化精准防治。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结直肠癌在男性排位第五,女性排位第三,死亡率排第五。《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中明确提到胆囊切除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国内外对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内,而且研究的结果未有一致性定论。为此,本文就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统计表明80%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而腺瘤性息肉占全部结直肠息肉的1/2~2/3。内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病变的金标准,但并非准确无误,存在一定漏诊情况。导致结肠镜检查肠息肉漏诊的因素包括病变因素和非病变因素。本文就结肠镜检查肠息肉漏诊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当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90%,而晚期则不足10%,绝大部分结直肠癌早期由结直肠腺瘤(多呈腺瘤样新生物)发展而来.研究表明,我国结直肠腺瘤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1.88倍,同期结直肠癌增加了0.66倍[1].早期发现和诊断结直肠腺瘤性腺瘤,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内镜下切除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相应的死亡率.结直肠腺瘤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失去治疗机会,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和通过对人群进行筛查及随访减缓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结直肠腺瘤预防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结直肠腺瘤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糖尿病可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行全结肠镜检查者,227例2型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553例2型糖尿病无息肉患者和与2型糖尿病腺瘤组1∶1匹配[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和吸烟史]的227例非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纳入研究。总结2型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2型糖尿病无息肉组相比,2型糖尿病腺瘤组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和有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史者比例更高(P均0.05)。与非糖尿病腺瘤组相比,2型糖尿病腺瘤组多发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比例更高(16.7%对10.1%,21.6%对14.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99,95%CI:1.041~1.831,P=0.008)、年龄(OR=1.129,95%CI:1.001~1.421,P=0.025)、BMI(OR=1.118,95%CI:1.022~1.715,P=0.038)和2型糖尿病(OR=1.408,95%CI:1.141~1.721,P=0.010)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结直肠多发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男性、年龄、BMI和2型糖尿病与进展期腺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关注结直肠腺瘤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1984年-2004年上海地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由16/10万增至23.61/10万,女性则由14.26/10万增至20.43/10万(均为标率,数据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约80%CRC由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理学上的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发展而来[1].内镜下及时发现和摘除CRA可降低76%的CRC发生率,甚至更高.因此,研究CRA的诊断与治疗对于预防CRC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结直肠息肉虽是肠道良性肿瘤,但少数腺瘤性息肉可癌变,其中腺瘤-癌假说实验已被证实~([2])。据统计,在我国,结直肠癌是第5类最常见癌症,且近年来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3])。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复杂和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4])。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结直肠息肉密切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 417 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腺瘤-腺癌序列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发生学说,但关于结直肠腺瘤,特别是高危型结直肠腺瘤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路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讨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0年8月-2006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标本110例(包括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40例和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高危型腺瘤中TGF-IM、Smad3、Smad4和Smad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GF-IM、Smad3、Smad4、Smad7在息肉组、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高危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高危型腺瘤和DukesA期结直肠癌中TGF-IM、Smad3、Smad7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Smad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TGF—β1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TGF—β1、Smad3和Smad7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癌变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脂类代谢与结直肠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类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和恶变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脂类、脂类代谢产物及参与其代谢的酶可能是结直肠腺瘤发生和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早期对结直肠息肉进行筛查和预防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肠黏膜细胞APC、KRAS、TP53及SMAD4基因突变,年龄50岁,男性等。保护因素包括美国癌症协会(ACS)指导饮食、低蛋白饮食等。目前对结直肠息肉缺乏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部分研究认为阿司匹林等化学性药物、微生物制剂或激素替代疗法等可能有助于结直肠息肉的预防。该文从基因遗传、年龄、性别、生活饮食、药物、肠道微生物以及胆囊疾病等方面阐述其对结直肠息肉生长及癌变的影响,为结直肠息肉的筛查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按结肠“腺瘤—癌”顺序的概念认为绝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恶变而来,但有些研究指出并非所有结直肠癌均经过该顺序发生,尤其是常为深溃疡型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在组织学上与腺瘤组织很少联系;浅表性增生常在扁平的非息肉样结直肠粘膜的小腺癌提示有些结直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lusterin、livin、caspase-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lus-terin、Livin、Caspase-3蛋白在140例结直肠癌、40例结直肠腺瘤及20例切缘黏膜石蜡切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Clusterin的表达率(71.4%)明显高于腺瘤的阳性表达率(15%)和结直肠切缘组织的阳性表达率(0%,P0.05)。随着TNM分期增高、分化程度降低及淋巴结转移,Clust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2)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4.3%)高于在腺瘤(20%)和结直肠切缘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0%,P0.05)。L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随着TNM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P0.05)。(3)Caspase-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5.7%)明显低于腺瘤(75%)和结直肠切缘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0%,P0.05)。结直肠癌中Caspase-3的表达随着TNM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4)结直肠癌组织中Clusterin与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7,P0.05),Clusterin、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8、r=-0.333,均P0.05)。结论Clusterin、Livin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促进作用,Caspase-3对Clusterin、Livin抗凋亡通路发挥着负调节作用。Clusterin与Livin的联合靶向治疗,有望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2015年全世界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位于第3位,死亡位于第2位~([1])。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CRC新发病例达37.63万,上升至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19.1万例~([2])。散发结直肠癌多由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其相关的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结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S)为结直肠肿瘤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MS的重要组分。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2年8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7例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病变组,选取同期335例无结直肠病变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脂水平、结直肠病变特性等,分析血脂水平与结直肠病变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病变组血清TC、TG、LDL-C、apo-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直肠病变组中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异常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腺瘤、进展期腺瘤的发生相关,血清TG、H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P0.05);血清TC、TG、H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部位相关(P0.05);血清HDL-C、L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大小相关(P0.05);血清HDL-C、L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腺瘤组织分型相关(P0.05)。结论:血脂水平异常可能影响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舒林酸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腺瘤的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国外文献报道[1]舒林酸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结直肠腺瘤有消退作用,预防结直肠癌发生。但对散发性结肠腺瘤(SAP)疗效不肯定[2],本文旨在探讨舒林酸治疗SAP的作用及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腺瘤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结直肠腺瘤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优化筛查及随访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且病理结果示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入组623例患者。根据基线结肠镜检查报告及腺瘤的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危腺瘤组和非高危腺瘤组,比较2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和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高危腺瘤发生及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总计纳入1 125枚结直肠腺瘤,其中进展期结直肠腺瘤430枚,非进展期结直肠腺瘤695枚,两者在分布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腺瘤组(277例)和非高危腺瘤组(346例)均以男性较为多见,2组在性别、饮酒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P=0.13)。与非高危腺瘤组比较,高危腺瘤组中有吸烟史患者的占比较高、平均年龄较高、复发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结直肠高危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高危腺瘤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结直肠息肉受到了广泛关注。糖尿病是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其增加了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各种肿瘤患病风险,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该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息肉发病及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