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淋巴转移分子标记物及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广玉  常家聪 《山东医药》2010,50(8):107-108
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主要的转移方式,是影响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相对于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的机制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缺乏特异性较高的新生淋巴管内皮标记物。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和淋巴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发现,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肿瘤淋巴转移往往是导致治疗困难,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肿瘤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中起不容忽视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肿瘤淋巴转移与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显著相关[1].宫颈癌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其发生侵袭转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朱朝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17-4018
胃癌患者淋巴转移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特异性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肿瘤淋巴转移关系较为紧密。VEGF受体-3(VEGFR-3)特异存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临床中常用于标记淋  相似文献   

4.
淋巴转移是肺癌转移途径之一.在肺癌淋巴转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淋巴内皮特异性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促进淋巴管生长具有关键的作用.同时近年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与肺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有望成为肺癌淋巴管转移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曾思恩  倪琦 《山东医药》2009,49(43):113-115
在实体恶性肿瘤中,淋巴道是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的淋巴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和淋巴管生长因子的发现,肿瘤诱发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和以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作为抗肿瘤转移靶点的研究引起临床关注。现将淋巴管生成于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肿瘤的淋巴道转移是导致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些恶性肿瘤中已经证实有淋巴管生成,被称为淋巴管生成因子的VEGF-C、 VEGF-D及其受体VEGFR-3能够诱导淋巴管的生成.恶性肿瘤中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不但能够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而且与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淋巴管生成以及淋巴道转移的研究正在开展,本文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此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淋巴转移,临床上一般按照淋巴引流的顺序,由局部淋巴结到远处淋巴结播散转移,但也可见部分病例表现为“跳跃式”转移,传统认为淋巴转移是肿瘤侵袭周边原有淋巴管方式形成的,但最近研究发现,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常有淋巴管的增生和扩张,表明淋巴管生成在肿瘤淋巴转移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R7、CCL21对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选取无和有淋巴转移口腔鳞癌各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CCR7、CCL21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结果无淋巴转移组CCR7、CCL2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转移组(P<0.01);无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CCR7、CCL2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P<0.01);无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明显低于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P<0.01);在淋巴转移组CCR7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密切相关(r=0.870 4,P<0.01)。结论口腔鳞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CCR7、CCL21在口腔鳞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VEGF-A、VEGF-D,同时测算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VEGF-A及VEGF-D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VEGF-A及VEGF-D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有关(P<0.05),VEGF-A及VEGF-D表达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中LVD显著高于VEGF-A及VEGF-D表达阴性者(P均<0.05).结论 VEGF-A、VEGF-D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在宫颈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是近年肿瘤转移机制的一大研究热点 ,此文简要综述近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管分布、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生存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是近年肿瘤转移机制的一大研究热点,此文简要综述近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管分布、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生存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肿瘤淋巴管形成与抑制在消化系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阻断淋巴管生成是抑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有效途径,有关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此文综述了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及针对上述靶点的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VEGF-C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8例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14例,无盆腔淋巴转移24例)、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0例非宫颈疾病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浓度.结果 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吸光度及血清VEGF-C浓度均以宫颈癌淋巴转移组最高,其次为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CIN组,正常宫颈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Pearson相关系数r=0.782,P<0.01;宫颈癌淋巴转移组r=0.724,P<0.01.宫颈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转移,血清VEGF-C浓度与组织中VEGF-C表达均呈现正相关.结论 VEGF-C在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均存在表达升高,两者正相关,VEGF-C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转移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鼠淋巴道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的体内淋巴道转移状况和淋巴管生成对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将淋巴道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观察成瘤及转移情况,对肿瘤组织进行淋巴管染色,观察淋巴管生成情况。另取高、低转移潜能的细胞株进行体外淋巴管生成实验并进行小鼠肿瘤转移基因芯片检测,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VEGF—C、D)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果高,低转移细胞在小鼠髂总动脉旁、肾门淋巴结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8)。高转移潜能组诱导淋巴管生成的数量大于低转移组和对照组(P=0.032)。高转移组的CD44、E-cadherin.HER2/neu、H—Ras.VEGF—C的表达均高于低转移组,nm23A.nm23-E4、pl6ink4a、CD61等均低于低转移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表明,高转移组vEGF—C高于低转移组,VEGF—D低于低转移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高转移组的VEGF—D分泌显著小于低转移组,vEGF—C/VEGF—D在高转移组明显高于低转移组。结论肝癌的淋巴道转移与淋巴管生成有关,VEGF—C、D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影响淋巴管生成。VEGF—C/VEGF—D比值可能是有效判断并影响肝癌淋巴道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肿瘤难以彻底根治的主要因素。淋巴道与血道转移是肿瘤最重要的两条转移途径,研究表明:大多数上皮起源的肿瘤以淋巴道转移为主,且发生较早。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在决定结肠癌预后的众多因素中,淋巴转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达50%,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高于原发灶的浸润程度,已成为决定结肠癌预后的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因此对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已成为提高治疗结肠癌疗效的关键所在,是目前继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的又一热点。现就结肠癌淋巴管形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研究的深入,肿瘤淋巴管新生已被证实在实体肿瘤淋巴转移途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一个评价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淋巴管内皮特异因子和淋巴管检测技术的认识,对淋巴管转移具体机制与肿瘤淋巴管新生分子途径尚未完全明确.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发生、增殖、抗凋亡、转移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Akt在介导VEGF信号通路与肿瘤淋巴管转移或肿瘤淋巴管新生的也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对Akt信号通路在胃癌淋巴管新生中重要作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食管淋巴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的先天性畸形,其实质是淋巴管壁内皮细胞异常增殖,通常为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成人罕见.本病例是发生在成人食管的淋巴管瘤,同时伴胆囊癌肝内转移,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8.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淋巴管是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中存在活跃的淋巴管生成,新生的淋巴管对肿瘤的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的生成是一个由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除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等作用外,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受体等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明确淋巴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胃癌转移早期以淋巴系统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范围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和VEGFD是特异性淋巴管生成调节因子,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胃癌中VEGF-C、VEGF-D各自的表达情况,但对于VEGF- C/VEGF-D比值在胃癌及转移灶中的情况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还不十分清楚,国内外鲜见报道.因此,深入探讨VEGF-C/VEGF-D比值与胃癌淋巴系统转移的关系,将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胃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可经淋巴道转移的恶性肿瘤,其淋巴管生成与转移过程中牵涉了多种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的改变,检测这些相关生物标志物可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提供重大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与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