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值此贵刊创办50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的祝贺! 50年来,《江苏中医药》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大力传播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经验,努力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你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推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为繁荣中医药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医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精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医药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古至今,有关中医药的政策层出不穷,有关中医的争论也并未结束,中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进入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医,如何应对国际挑战,如何制定合理的中医药政策来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医药政策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针对我国国情提出政策建议,助力我国中医药特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立佳  苏晶 《中医教育》2004,23(1):65-66
香港立法会于1999年7月14日通过<中医药条例>,条文内容主要包括:设立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及中医的执业及中药的使用、买卖、制造的规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中医》2010,(8):81-81
为了交流学术,表彰优秀,宣传中医药政策、听取民间中医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中国医疗卫生信息网、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定于2010年10月下旬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特邀请各级中医药特色医疗名医、  相似文献   

5.
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医药行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贯彻执行<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快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养,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医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条件,将带动整个中医药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是目前中医药事业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文章通过对高层次中医人才成长的历史回顾和我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后,以"探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标准和知识结构,针对性地组织培养内容"、"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是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保障"、"领导重视,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是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多渠道争取经费,是保证培养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的物质保证"为题,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由香港中港生物技术中心主办的“香港中医药现状及前瞻与香港筹建药用植物园的意义研讨会”,已於九月一日假浸会大学的赛马会中医药学院大楼举行。会上除了邀请香港、澳门各大学教授及中医药业界知名人士外,亦有多位内地的植物园专家莅临。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疗法》2014,(10):38-38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的中医药学术交流,中华国际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将组织“第九批中医药人员赴香港台湾考察”,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各级各类中医药人员、民间中医、乡村中医中的优秀人才或一技之长者。二、时间及行程安排:考察时间在2015年元月上旬(在深圳集中,深圳2晚,香港1晚、台湾6晚,往返深圳共9天)。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导报》2011,(10):57
2011年纪念世界传统医药日——深港中医药论坛今天在深圳举行。深圳卫生部门表示,未来将引进更多香港注册中医师。目前深圳中医执业医师仅为2617人,而香港注册中医师有6241名。业内人士呼吁引进更多香港注册中医师到深圳开设诊所。  相似文献   

9.
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是1840年鸦片战争清帝国战败后割让给英国的。根据当时条约的规定.香港将被允许保留一切中国的传统习俗,不受殖民地政府的管制。香港居民看病、求医、服药是一种最基本的健康要求和权利。当时主要的医药人员都是中医.几乎每一条街道都有中药店.东华三院还专门设置中医病床和中医门诊。据初步统计,在1941年以前,香港居民找中医诊治的人数约为找西医诊治人数的7倍。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香港5年,摧残了香港的中医药事业,取销了东华三院的中医门诊和病床。当时香港居民连基本生存的权利都得不到保证,中医药事业当然更说不上有什么发展了。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04,26(12):940-940
香港特区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医组日前宣布,将从2005年2月28日起正式实施注册中医进修中医药学制度,希望中医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自我进修等项目,获得最新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市民。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在英国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英国以及在其它西方国家近些年发展迅速,这是继中国饮食作为东方传统文化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后,出现的又一次中国文化热。英国社会接受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以香港人主厨的“广东风味”为主流;而英国社会公认的中国医药则以中国大陆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的正规中医师为最优秀。 英国作为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有着对中医发展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近年来,中医药在这里经历了崛起、高潮、继而平稳发展的过程。在这其中,有热,也有冷;有峰,也有谷。海外中医的实际状况,中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中医如何在海外健康发展……,都是值得认真对待和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君平 《中医临床研究》2014,(27):I0001-I0001
中华中医药学会:你会中会报[2009]042号文收悉。经研究,同意创办《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1-5895/R,半月刊(已变更为旬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出版单位为《中医临床研究》编辑部。本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为: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中医药传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框架,面向临床,面向普及实用,汇总中医临床经验,报道国内外中医临床研究成果,促进中医临床学术交流,为中医现代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的中医药交流及合作,加强对两地中医医疗合作的管理,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单位与香港有关机构进行中医医疗合作,应严格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内地有关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及香港当地法律。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内地中医药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区、各单位与香港有关机构开展的中医医疗合作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 三、内地有关单位或人员拟同香港有关机构进行中医医疗合作时,应先将合作意向书报所在省(区、市)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再报国家中医药…  相似文献   

14.
《吉林中医药》2009,(9):777-777
为了交流学术,表彰优秀,宣传中医药政策,听取民间中医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中国医疗卫生信息网、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定于2009年11月13日-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特邀请各级中医药特色医疗名医、民间优秀中医药人才投稿并报名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中医》2009,(10):1018-1018
为了交流学术,表彰优秀,宣传中医药政策、听取民间中医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中国医疗卫生信息网、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定于2009年11月13日-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特邀请各级中医药特色医疗名医、民间优秀中医药人才投稿并报名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中医药》2009,22(9):11-11
为了交流学术、表彰优秀、宣传中医药政策、听取民间中医的意见和建议,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中国医疗卫生信息网等单位定于2009年11月13至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特邀请各级中医药特色医疗名医、民间优秀中医药人才投稿并报名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中医杂志》2012,(18):1533
为了加强中医药学术交流,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将组织中医药人员赴香港、台湾地区考察,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各级各类中医药人员、民间中医、乡村中医中的优秀人才或一技之长者。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中医》2009,(9):40-40
为了交流学术,表彰优秀,宣传中医药政策,听取民间中医的意见和建议,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中国医疗卫生信息网等单位决定于2009年11月13日~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特邀请各级中医药特色医疗名医、民间优秀中医药人才投稿并报名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全国医药科技推广先进单位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近几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的支持关怀下,与中国医疗卫生信息网、中国特色医疗研究会等单位合作,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聚医杰全国中医药百佳名医暨民间中医发展论坛",第七届会议定于2013年11月17日~19日在北京召开。特邀请各级中医药特色医疗名医、民间名中医、乡村名中医投稿并报名参加本次会议。一、会议内容:1.传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下达的有关民间中医的政策和会议精神,学习有关文件。2.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  相似文献   

20.
《湖南中医杂志》2012,(1):126-126
《湖南中医杂志》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本刊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为宗旨,在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报道中医临床、科研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新信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