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72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在给药的基础上联合给予1次或2次血小板单采去除术,比较两组病人血小板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病人使用血小板单采去除术后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症状缓解;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小板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单采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陈玉红  简黎  李海容 《护理研究》2014,(11):1348-1349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72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在给药的基础上联合给予1次或2次血小板单采去除术,比较两组病人血小板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病人使用血小板单采去除术后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症状缓解;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小板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单采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次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护理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单采治疗前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为(1398±217)×109/L,单采治疗后为(936±185)×109/L,下降约1/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采治疗护理要点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良好的循环压力和流速,术后应观察出血情况。结论:血小板单采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卢映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56-3257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痘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次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护理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单采治疗前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为(1398±217)×10^9/L,单采治疗后为(936±185)×10^9/L,下降约1/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采治疗护理要点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良好的循环压力和流速,术后应观察出血情况。结论:血小板单采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增多症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程缓慢,临床以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目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血小板增多症主要靠药物治疗,但作用慢,疗效差,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本站于2000年9月~2003年10月应用血小板去除术配合临床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共15例19人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去除异常增多血小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血小板单采程序去除患者体内异常增多的血小板,以达到缓解或减轻疾病的目的。此方法多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笔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为1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做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患者,女,15岁。2005年5月初因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旋菌(HP)阳性。因查Plt:2156×109/L,转苏州大学一附院,查骨髓示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增生明显活跃,铁染色内外铁均阴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a-干扰素等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方法对43名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采用血小板去除术1—4次后,立即给予羟基脲和a-干扰素等药物治疗。结果血小板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好转,再经羟基脲、a-干扰素等药物联合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a-干扰素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临床应用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去除血小板,并进行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检测。结果通过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去除了患者体内增多的血小板,同时单采前、后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表达没有显著变化。结论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血小板,并且对血小板无异常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按病因可分两类,一类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另一类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于感染、肿瘤、激素治疗后等。现将近十年我院收治的小儿血小板增多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硬变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川崎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肝母细胞瘤等血小板异常疾病中的变化,探讨TPO与血小板异常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PLT)飙升是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各种针对PLT增高的措施(如血小板单采术、口服羟基脲、阿司匹林等)在临床中证明是有效的,但若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其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甚至会引出更多的并发症。我们采用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联合药物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2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单采术后供血者体内血小板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张献清李琳琳代月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输血科,西安710032)关键词血小板单采术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本文观察了血小板单采后供血者体内血小板数的减少程度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以...  相似文献   

13.
总结50例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护理。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处理血小板危急值;及早有效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各项护理措施;全面评估病情,及早发现各种栓塞症状及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性的药物治疗护理、血小板单采术护理。本组2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并多伴功能异常,临床常表现为出血和(或)血栓形成.研究发现多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存在jak2基因和mpl基因突变,引起相关蛋白功能发生改变.现就国内外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创伤患者血小板增多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健  吕鸿雁  张志国  栾广 《临床荟萃》2007,22(2):125-126
骨科创伤患者血小板增多的现象逐步引起临床上的重视,但关于增高的机制、规律、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处理方法尚未见明确的报道。我院对于血小板高于450×109/L又急于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行血小板去除术,这种处理方法参考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我们总结了15例创伤合并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he—mia Fr)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显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显增生,临床表现常有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脾肿大等,尽快降低血小板、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是治疗PT的关键。传统治疗以口服羟基脲化疗为主,起效较慢,可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血细胞分离术去除血小板,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轻微,日益在临床广泛运用。本科于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采用美国输血技术公司MCS加分离机进行血小板去除,配合临床治疗PT共13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胡滨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4):3176-3177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将22例住院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配合西医使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并设单纯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能较好稳定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更换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血栓症状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以健康献血者做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伴有血栓者的网织血小板(14.6±7.3)%,比无症状病例(4.3±2.4)%和健康对照(3.2±1.4)%显著增高(P<0.05);网织血小板(RP)在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中无差异。血栓病例的RP绝对值比无血栓病例显著升高[(175±35)×109/L,(47±13)×109/L]。ET病例接受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后,RP和网织血小板的绝对值(ARP)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T病例血栓形成与RP和ARP均显著升高有关,适当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能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19.
陈惠珍  刘晓华  张祥忠  李娟 《新医学》2007,38(5):298-300
目的:总结治疗性单采血小板佐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并发血小板增多的疗效.方法:20例CML并发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治疗性单采血小板治疗,需重复治疗者每隔2日1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第3日复查外周血血象.结果:20例共进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33次;所有病人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接近正常值,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3/20)的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消失.随访1个月,2例出现反跳,经再行1~2次治疗性单采血小板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性单采血小板治疗CML并发血小板增多患者,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并可为继续行化学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间断腹痛、黏液性脓血便10个月,再发6 h入院。结合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等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但给予美沙拉秦治疗后仍有腹痛、黏液性脓血便。进一步行骨髓穿刺及骨髓JAK2 V617F基因分析,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羟基脲等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认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