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平  李严斌 《解剖与临床》2007,12(3):216-216,F0003
面神经颅外段由面神经核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构成,从茎乳孔穿出颅外,分支分布于面部的表情肌.按其与腮腺的毗邻关系,可将面神经颅外段分为腮腺前段、腮腺内段和腮腺后段.本文主要介绍面神经的腮腺后段.腮腺后段指由腮腺丛发出的5组分支,出腮腺以后至表情肌的一段.颞支、颧支和上颊支主要来自颞面干,下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主要来自颈面干.熟悉面神经的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于保护面神经及其分支免受损伤非常重要.现就面神经各分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动脉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面部修复要求转移的皮肤应与面部皮肤颜色、质地非常接近。以面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为供血动脉形成的岛状皮瓣(facialarteryislandflap)具有:①皮瓣的颜色、质地与被修复区组织相似;②血供丰富;③岛状皮瓣,有足够长的血管蒂且与修复区邻近,转移灵活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颌面部多种缺损的修复整形。现以将面动脉或其分支为蒂岛状皮瓣的血供基础、皮瓣设计及临床应用有关文献进行综述。1 面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吻合1.1 面动脉的走行面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于下颌骨下方咬肌前缘进入面部,于颊肌及其他表情肌之间经口角、鼻翼外…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神经颞支起于颞面干,在颧弓下方从腮腺上缘穿出腮腺咬肌筋膜后分为三组分支,其中额支和眼支越过颧弓,支配同侧的额肌和眼轮匝肌、皱眉肌等。颞支自颧弓部起即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并紧贴颞浅筋膜底面,继续前行在一转折线上穿出帽状腱膜,于颞区表情肌的深面入肌。在走行过程中,面神经颞支与颧弓、与颞区的解剖标志以及与颞区组织的层次之间的关系都  相似文献   

4.
表情肌活动过多,皮肤松弛,皱眉肌及降眉肌的过强收缩易形成眉间的“川”字纹及鼻根部的横纹,去除这部位的皱纹以往多在额部除皱手术的同时来完成或在额中发际内小切口盲视下进行,损伤大。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及参考国内外近来对该部位的解剖研究,采用眉内侧段眉中切口明示下直接切断皱眉肌及切断降眉肌,除皱效果明显,损伤小,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34例胎儿尸体的胸腰筋膜后层,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胎儿的胸腰筋腰后层由浅、深两层构成。浅层主要来自背阔肌的腱膜纤维、深层纤维除部分为正中线向下外走行的深筋膜纤维外,多数由对侧背阔肌腱膜纤维越过正中线延续而来。本文观察表明,胸腰筋膜后层的双层交叉排列结构在胎儿时期即已形成;每一背阔肌腱膜也都是双层构筑,两层纤维相互垂直,是组成胸腰筋膜后层纤维的主要成分。这使得胸腰筋膜的后层,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连接肌肉的韧带系统,在屈腰时帮助维持腰段脊柱的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联合术式,一次性去除眶周皱纹并调整眉形,改善中面部的衰老。方法采用眉上、下缘切口,切除上睑多余松弛的皮肤,并视外眦角下垂程度及眼角鱼尾纹多少,确定眼轮匝肌悬吊固定位置并行骨膜悬吊。下睑缘按设计线切开,行眼袋切除术,加固眶隔,并将眼轮匝肌行两点悬吊固定于骨膜上,以收紧眶区及中面部。结果术后随访65例6个月~3年,眉外形自然美观无下垂,眶周皱纹明显减少或消失,下垂鼻唇沟纹变浅,63例中面部松垂衰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眉缘切口上睑除皱术与眼袋整复术联合并辅以骨膜悬吊除皱,可一次性去除眶周皱纹,迅速达到眶周及中面部年轻化的效果,避免单一手术后的不协调,除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能力,但将其应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报道较少。 目的:将原代脂肪来源干细胞辅助颗粒脂肪移植,联合颞部小切口除皱术应用于接受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患者,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整形外在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的20例来院接受面部除皱治疗女性患者的资料。其中接受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辅助治疗的患者10例设为治疗组,单纯接受除皱术患者1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皱纹评分的方法,结合VISIA专业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患者治疗后的斑点、毛孔、皱纹、纹理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15个月,两组治疗前后皱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患者在皱纹的改善方面效果没有明显区别。治疗前、后的VISIA皮肤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毛孔和斑点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 < 0.05),纹理和皱纹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脂肪来源干细胞辅助下的面部年轻化治疗与单纯除皱疗法在面部年轻化治疗的除皱效果基本一致,但治疗后患者的皮肤毛孔、斑点改善效果明显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眦区域组织显微结构,探讨泪小管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配布与毗邻关系。方法:选用成年国人内眦标本,石蜡包埋行鼻侧向颞侧的组织切片,分别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显微拍照,用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进行图像拼接和配准。用3D-Doctor软件将图像中内眦区域划分为泪小管、眼轮匝肌睑板前部浅头和深头(Horner肌)等区,对这些分区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结果:泪小管及泪总管内衬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泪囊内衬复层柱状上皮。泪小管部周围纤维大致可分为3层,靠近基底细胞层的纤维致密并环绕泪小管;中间的纤维较疏松,斜行环绕泪小管;最外层的纤维垂直泪小管,穿行于周围肌纤维之间,将肌纤维分割成小的肌纤维束,呈网状和皮肤及睑结膜下方的纤维相连。Horner肌斜行走行于泪小管后方,眼轮匝肌睑板前部浅头肌纤维平行于泪小管,走行于其前方。结论:组织切片可清楚地显示出泪小管、眼轮匝肌睑部浅头、Horner肌在内眦区域的走行分布。三维重建可呈现泪小管毗邻结构立体关系,为解剖学学习、泪道引流功能分析和泪小管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前锯肌和背阔肌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目前用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地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部下2/3的表情修复。根据前锯肌和背阔肌的解剖特性,提出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设想。方法:对36侧前锯肌下部及背阔肌外侧肌瓣的形态、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测,并作了相应的应用解剖研究。结果:①肌瓣位置相近,共血管干,不同神经支配,②可制成与面部表情肌大小、形态相应,具有粗而长的神经血管蒂的游高肌瓣,③血管神经较粗,易吻合,胸背动脉外径1.7±0.4mm;胸长神经横径1.6±0.3mm;胸背神经横径1.8±0.3mm。结论:前锯肌、背阔肌具有同一部位、共干血管、不同神经支配的特点,因此采用两肌作联合肌瓣修复面瘫,不仅有切口隐蔽、切取方便的优点,而且在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面完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区功能损失。  相似文献   

10.
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为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6侧(男4,女12)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上,对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及其分支、掌浅弓、尺神经和尺动脉在腕掌部的位置和走行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发现手掌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的连线上,掌浅弓与屈肌支持带下缘之间存在一个能避开重要结构进入腕管的安全区域,设计了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临床应用52例,效果满意。结论: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层,也见于外膜、呈细线状或点线状,肌层内的SP-IR神经纤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或构成网络状;NPY免疫反应(NPY-IR)神经纤维呈细线状,密度较稀,主要见于肌层,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免疫荧光法还证实,肌层内有散在分布的、多呈椭圆形的NPY-IR阳性神经元胞体,并见有突起与周围的神经纤维形成联系。结论:扬子鳄的泄殖腔壁也存在有SP、NPY能神经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 (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 (SP 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层 ,也见于外膜、呈细线状或点线状 ,肌层内的SP IR神经纤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或构成网络状 ;NPY免疫反应 (NPY IR)神经纤维呈细线状 ,密度较稀 ,主要见于肌层 ,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 ,免疫荧光法还证实 ,肌层内有散在分布的、多呈椭圆形的NPY IR阳性神经元胞体 ,并见有突起与周围的神经纤维形成联系。结论 :扬子鳄的泄殖腔壁也存在有SP、NPY能神经分布  相似文献   

13.
<正> 早先的解剖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和区别单个表情肌,作为第二步,我们对15位自愿者,使用超声成像技术研究临床检查表情肌的可行性,此种检查技术可用于诊断病理改变,特别是伴有面部麻痹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刘泉  叶斌  周建生  苗华 《解剖与临床》2006,11(3):152-153
目的:为股骨前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6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按股骨前外侧手术入路对股外侧肌神经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和毗邻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股外侧肌神经恰位于股骨前外侧入路切口的深面,横跨股骨干,与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伴行,在距髂前上棘(149.6±105.4)mm、耻骨结节(136.8±113.2)mm处分支进入股外侧肌。结论:行股骨前外侧入路显露股骨上1/3时,用缝线标志或用橡皮筋牵拉股外侧肌神经及其伴行的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至一侧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眉间纹形成的解剖学机制,为肉毒素注射除皱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对6例成人头部标本的降眉肌、降眉间肌、皱眉肌进行解剖观测、标志点定位、肌肉称重及肌肉横截面积估算。 结果 眉间区域表情肌起点较恒定,止点为一个部位,各表情肌之间联系紧密,可称为“联合体”,其中以“降眉肌-降眉间肌”联合体最明显。眉间动力性皱纹主要由皱眉肌和降眉肌收缩时产生的水平方向力对眉间区域皮肤的协同作用所致。皱眉肌和降眉肌生理横截面积之比=6:1。皱眉肌:降眉肌水平分解力比值约为(8~10):1。 结论 皱眉肌和降眉肌为肉毒素注射治疗眉间纹的目标肌肉,注射部位应选在皱眉肌起端1/3处和降眉肌与降眉间肌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系第七对脑神经为复杂的脑神经,属混合性脑神经,在脑神经疾病中,面神经麻痹是很常见的,因此,了解面神经的解剖,对临床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纤维成份 面神经的纤维成份如下。1.运动纤维:动物纤维自脑桥面神经核发出,分布于面部表情肌,镫骨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颈阔肌,司随意运动。2.味觉纤维:起于舌前2/3味蕾,经鼓索神经,中间神经(含味觉分泌纤维)传至延髓孤束核,纤维上行达丘脑,经内囊至中央后回下方,司舌前2/3味觉。3.分泌纤维:发自  相似文献   

17.
面部浅淋巴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30具(48侧)新鲜尸体对面部浅淋巴管进行了研究。用普蓝氯仿溶液进行皮内间接注射,而后解剖观察,我们观察了面部浅淋巴管及有关淋巴结的配布情况,探讨了面部浅淋巴回流的局部及完整流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上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剖宫产术、肾切除术等手术作腹壁切口时,注意髂腹下神经和切口的关系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3具(66侧)教学用的成人尸体上对髂腹下神经的行程进行了研究。用游标卡尺测量分析了该神经在穿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时距一些骨性点的距离。结果髂腹下神经在腰大肌外侧1/3处穿出,经髂嵴最高点与第12肋尖端的中份,穿过腹横肌腱膜,距髂前上棘内侧4cm处,在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穿腹内斜肌,最后在腹股沟韧带上方2.5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走行,并被腹外斜肌腱膜覆盖,在距耻骨联合上缘5cm处,它的终末皮支穿过腹外斜肌腱膜。结论在阑尾切除术时为了避免切断髂腹下神经,切口应选择在距髂前上棘至少4cm处;在作低位的旁正中切口时切口应在距腹股沟韧带3.5cm处进行;在作肾切除术时,在腰大肌外侧缘上1/3处易找到髂腹下神经。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面浅部 1.按图作切口:面部皮肤较薄,且表情肌止于皮肤,应小心将面部和额部皮肤翻起。将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稍加修洁。 2.解剖从腮腺出来,作放射状排列的神经和血管:在耳前方用有钩镊子提起腮腺咬肌筋膜,用刀切开,逐渐除去,暴露腮腺。注意寻认腮腺表面的耳前淋巴结。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剖出腮腺导管。在腮腺管以上,沿腮  相似文献   

20.
在32具成人尸体的64侧上肢中解剖了骨间掌侧神经及其发出的肌支共510支,对其分支平面,分支数目,长度及其走行过程中的受压因素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旋前圆肌尺骨头的纤维弓,指浅屈肌腱弓,拇长屈肌的异常肌束和骨间掌侧血管的分支血管束是造成骨间掌侧神经受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