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珍珠层人工骨对人成骨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珍珠层人工骨、聚乳酸(对照组)与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基质钙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在培养7d及14d后ALP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培养21d后可观察到骨结节,对照组没有骨结节产生。结论:珍珠层人工骨可促进成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珍珠层人工骨对人成骨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珍珠层人工骨、聚乳酸(对照组)与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基质钙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在培养7d及14d后ALP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培养21d后可观察到骨结节,对照组没有骨结节产生.结论:珍珠层人工骨可促进成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骨替代材料-珍珠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珍珠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第3代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珍珠层(实验组)、橡胶(对照组)的材料浸提液,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膜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通过BrdU核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MTT法检测成骨细胞代谢活性。[结果]实验组细胞形态及细胞结构良好、细胞膜完整;对照组中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膜及胞浆内细胞器均有破坏;BrdU及MTT检测结果显示珍珠层对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代谢活性无阻滞作用。[结论]珍珠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成骨细胞在珍珠层复合人工骨表面的粘附和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人成骨细胞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上的粘附能力。方法 将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与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人成骨细胞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上的粘附能力。结果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与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细胞通过伪足贴附于人工骨表面。透射电镜下成骨细胞形态正常,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并可观察到细胞之间形成的连接。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附着在珍珠层复合人工骨的成骨细胞增殖指数增高。结论 珍珠层复合人工骨材料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人成骨细胞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上的粘附能力。方法 将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与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 ,观察人成骨细胞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上的粘附能力。结果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与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 1周后 ,细胞通过伪足贴附于人工骨表面。透射电镜下成骨细胞形态正常 ,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 ,并可观察到细胞之间形成的连接。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附着在珍珠层复合人工骨的成骨细胞增殖指数增高。结论 珍珠层复合人工骨材料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骨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在骨膜细胞体外培养中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取材于成人胫骨骨膜,常规细胞培养法行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BMP7加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和单纯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膜细胞形态特征.每组分别在第5、10、15、20天设3个样本,采用ALP试剂盒法及钙结节Von Kossa染色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ALP和钙结节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膜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成骨细胞增殖良好,形态一致.细胞早期呈梭形,饱满透明,立体感强;分裂期呈立方形或短柱状;后期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宽梭和不规则形.由BMP7诱导的骨膜细胞的成骨标志物ALP和钙结节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再生能力,BMP7在体外培养中具有明显增强骨膜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在体内外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在体外与兔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作实验组,以脱钙骨/聚乳酸人工骨作对照,行MTT法、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检测,观察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情况;将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复合植入体内,观察机体对细胞与材料的排斥反应。结果:肌法显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在材料表面不断增殖;组织学及电镜显示,在体外细胞于材料表面及孔隙中附着、生长良好,存在接触抑制现象;细胞与材料复合植入体内,珍珠层/聚乳酸组的炎性反应明显比对照组轻。结论: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经胶原涂层处理的煅烧骨(CCB)复合行体外培养时贴附、增殖能力的变化,探讨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的最适时间。方法:制备鼠尾胶原(I型胶原),无菌条件下,将煅烧骨置于胶原液中,2h后取出骨块,置滤网中将孔内外的胶原溶液沥干。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经矿化液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将分化后的成骨细胞滴加到涂胶原的煅烧骨块上,同时以未涂胶原的煅烧骨块为对照组。3天,7天时取材,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成骨细胞在煅烧骨表面的贴附数量及形态,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在两组材料的生长曲线,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结果:扫描电镜发现实验组成骨细胞的贴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计数认为实验组细胞在材料上粘附数量多,增殖速度快。实验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胶原修饰的煅烧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明显提高成骨细胞的贴附,并且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维持,体外培养7~8天时,材料上的细胞数达到最大,应尽快植入体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骨生长肽对组织工程性骨肌皮瓣的影响。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在其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然后将第3代细胞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重组骨生长肽结合,共同培养14d后,经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体外细胞的生长情况,最后分别将72块复合物植入36只白兔的双侧背阔肌中,构成组织工程骨肌皮瓣。含重组骨生长肽的一侧为实验组;含成骨细胞的一侧为对照组。术后6周,进行大体解剖观察,行HE染色,观察骨肌皮瓣的生长情况。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钙盐沉积,可形成不透光的矿化结节。在不同时间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实验组ALP活性较对照组高(P〈0.05),并表现为时间依赖性。扫描电镜显示: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均有成骨细胞生长,有良好的增殖活动。两组均可形成肌骨瓣,但实验组在成骨速度、成骨质量、血管化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重组骨生长肽可成功地构建组织工程性骨肌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3日龄新西兰兔骨髓进行培养传代,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研究。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以含1μg/ml rhBMP-2注射型FS培养细胞;FS对照组:以单纯FS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及电镜等方法对各组兔MSCs的增殖、贴壁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染色、Ⅰ型胶原表达、超微结构及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各组细胞促增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FS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细胞贴壁率的影响总体由强到弱依次是:FS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P活性由强到弱依次是:实验组→FS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的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实验组→FS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粗糙,有微孔存在,FS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与材料融合生长。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程度高,但细胞增殖活性较FS对照组稍差;FS对照组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程度较实验组低,细胞增殖活性较好;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活性较差,胞外基质少。结论以FS为载体复合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可显著提高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水平,但对MSCs促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