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2例临床有肠梗阻症状病例64-MSCT表现。扫描采用64-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方法重建。结果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90.6%。手术病例结果与64-MSCT表现相符。主要包括大肠肿瘤,肠粘连性梗阻等。结论 64-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原因以机械性多见,常见病因有肠肿瘤、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石和腹内疝等,早期正确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性质及严重程度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3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腹部64排螺旋CT检查资料,以探讨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研究表明CT对肠梗阻的诊断是一种敏感、快捷、有效、准确、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4排螺旋CT检查应成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该院2014年3月64排128层VCT检查的100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桥主要位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或者远端、对角支或者边缘支和后降支,所占比例为58.0%、20.0%、16.0%、6.0%。深在型心肌桥24例,比例为24.0%;浅表型心肌桥76例,比例为76.0%。深在型和浅表型心肌桥患者的心肌桥长度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布为(11.42±4.18)mm、(54.6±11.9)%;(7.28±3.33)mm、(32.9±10.6)%。结论临床中对于心肌桥患者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且能够清晰的观察心肌桥的部位和厚度以及长度等状况,且属于无创检查、诊断符合率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芳  任千里  祝洪福  张景 《安徽医学》2018,39(6):700-702
目的 分析肠梗阻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对肠梗阻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6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经纤维肠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9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 肿瘤46例(48.94%),腺瘤、息肉5例(5.32%),腹股沟疝11例(11.70%)等.MSCT诊断肠梗阻部位符合率为100.00%,诊断肠梗阻病因符合率为92.55%.结论 MSCT能对肠梗阻梗阻部位进行准确诊断,并对梗阻病因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梗阻CT表现及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25例。结果小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8例,大小肠同时受阻4例,其中胆囊结石-十二指肠瘘1例,肠套3例,小肠淋巴瘤3例,小肠异物1例,肠疝2例,肠系膜血管梗塞3例,结肠癌8例,克隆氏病2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论CT检查在获取影像信息方面明显优于X线腹部平片和钡餐检查,能较好的显示肠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经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内膜和中膜分离,并形成真、假两个通道,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往认为其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多急剧发病,病死率较高。我们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7月我院22例临床最后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64排CT表现,以图进一步明确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塞患者的CT检查资料,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回顾性整理、重建、分析,并明确诊断。结果:45例患者中,小肠梗阻25例,占总例数的55.6%,其中17例局部肠管扩张约2.5cm~4cm,8例局部肠管扩张约为4dm~6cm。结肠梗阻20例,占总例数的44.4%,其中右半结肠扩张7例,左半结肠扩张8例,局部肠管扩张度为4.2dm~7.5cm的5例,局部肠管扩张度达6.3cm~9cm的10例。结肠扩张不伴有小肠扩张者11例,小肠与结肠均扩张9例。结论:64排螺旋CT及CT动态增强扫描方式是明确诊断腹部肠梗阻疾病的方便、快捷、无创、缜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术前手术方式及保守治疗预后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40例肺挫伤患者的CT资料,将其分为二大类型和五亚型,观察不同类型肺挫伤与胸廓骨折、不同年龄的关系。结果肺挫伤类型与胸廓骨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胸膜型、局限非胸膜型、广泛单侧型、广泛散在型、广泛弥漫型肺挫伤与胸廓骨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肺挫伤与各年龄段构成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廓骨折发生与肺挫伤类型无关;25岁以下的患者较易发生广泛的肺挫伤,25岁~组患者较易发生局限的肺挫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动静瘘(P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经64层螺旋CT增强三维血管重组技术证实肺动静瘘患者3例,比较与普通增强CT诊断肺动静瘘的一致性、优越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了3例患者全部5个肺动静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从不同角度完整显示出病灶血管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技术的发展成为诊断PAVF首选的非创伤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s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128层MSCT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MSCT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相符合,48例肠梗阻中,粘连21例,肿瘤6例,肠套叠5例,嵌顿疝4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麻痹性3例,粪石2例,肠扭转6例,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1.66%(44/48)。结论:128层MSCT检查能显著提高肠梗阻存在与否、对梗阻病因、有无绞窄诊断准确率高,对诊断急性肠梗阻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所获得数据传递到ADW4.3工作站上进行MPR和VR三维重建,将获得图像与常规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VR结合MPR图像能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154处,累及关节面48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轴位CT图像(90%,85%)及X线平片(73%,67%),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 VR、MP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直观、立体,对临床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所获得数据传递到ADW4.3工作站上进行MPR和VR三维重建,将获得图像与常规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VR结合MPR图像能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154处,累及关节面48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轴位CT图像(90%,85%)及X线平片(73%,67%),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 VR、MP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直观、立体,对临床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对27例临床上拟诊为肺栓塞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27例患者发现完全闭塞1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36支,中心性充盈缺损12支,不规则性充盈缺损62支。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快捷、方便、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Ⅰ型8例(25%),Ⅱ型6例(18.8%),Ⅲ型18例(56.2%).32例AD患者都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不同密度的真假腔以及分隔真假腔的内膜瓣.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所有病例均显示真假腔之间各种形态的低密度内膜片及内膜破口的位置,纵行向下的真腔夹层延伸范围.结论 64排螺旋CT是一种安全、快捷、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位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排MSCT颅内动脉成像扫描,应用3D重建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28例正常,2例烟雾病,8例动静脉畸形,2倒动脉畸形,45例动脉瘤,1例垂体瘤猝中。结论:64排螺旋CTA成像技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早期肝硬化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脏血流动态变化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30例肝硬化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肝硬化组BF、BV均下降,正常组与肝硬化组Ch ild-Pugh A、B、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MTT则显著延长,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延长(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HAP、HPI上升,PVP、THBF下降,除THBF外,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程度不同时,PVP、HP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HAP、THBF没有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可用于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定量测量,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 顾性分析2011-06 ~ 2011-12 行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 1000 例病人的 CTA 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 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000 例 完整冠状动脉 CTA 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 例,发生率为3. 6%。 其中男 16 例,女 20 例, 年龄36 ~ 74 岁,平均52. 2岁。 其中左冠优势型2 例,均衡型5 例,右冠优势型29 例。 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 12 例(33. 3%);左冠状动脉变异 19 例(52. 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 5 例 (13. 9%)。 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 结论:64 层螺旋 CT 冠 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46例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可疑冠心病住院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CT检查后两周内接受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识别狭窄≥50%所有冠状动脉,并将其与CAG结果对比。结果:CAG结果作为金标准,64SCTCA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85.72%,准确度为:82.61%,阳性预测值:96.97%,假阳性率:14.2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具有安全、无创、快捷等优点,对老年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01~2009-06间529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160例,其中21例为壁内血肿,男16例,女5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64排CTA所见征象:钙化内移4例,穿透性溃疡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胸腔积液4例。病变中Standford A型9例,Standford B型12例,2例伴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结论: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