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清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24(4):276+281-276,281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眼科临床常见,治疗棘手,致盲率高,更需要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非常高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在我国居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占感染性角膜炎的62%。迄今发现70余种真菌可引起角膜感染。在我国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种以曲霉菌和镰刀菌为主,其他尚有白色念珠菌、酵母菌、青霉菌以及头孢霉菌等。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多见于植物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目前仍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真菌性角膜炎用二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结果 32例中24例(75%)治愈,4例好转,4例眼球摘除。所有治愈者均未复发,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二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较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资料和方法 1999~2007年收治真菌性角膜炎72例72只眼,均经涂片细胞学检查或分离培养细菌确诊。其中男54例,女18例,年龄15~67岁,平均46岁。病因:各种农作物及树枝伤58例,异物6例,铅笔碰伤3例,配戴角膜接触镜4例,术后感染1例。病程13天~4个月,平均32天。56例就诊前曾长期用过多种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农民.右眼卡痛、流泪伴视力下降半个月.患者半个月前劳动时右眼被谷子擦伤,10 d后出现右眼卡痛、畏光、流泪,视力逐渐下降.患病后第6天至当地的县中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以输液(用药不详)、点眼治疗(利巴韦林眼液、妥布霉素眼液)8d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2年9月27日来我院诊治,门诊以"右眼角膜溃疡"收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HM/10 cm,光定位准确,左眼0.6,矫正1.0.右眼混合充血(+++),角膜中央见类圆形约5 mm×5 mm的棕褐色致密浸润灶(图1),表面稍隆起、干燥.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基质中也可见棕褐色色素沉着,浸润灶上方的边缘见伪足,病灶周围角膜混浊、水肿(++).前房下方见灰白色积脓约2 mm.右眼晶状体未见混浊,玻璃体及眼底看不清楚.左眼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人院诊断为"右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左眼屈光不正".右眼角膜刮片镜检和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角膜炎是夏秋季节比较常见的角膜炎症,常常是由于植物性外伤所致,因为植物的枝叶经常带有真菌。引起角膜炎的真菌种类很多,至少有35个菌属,常见的致病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及青霉菌等。除植物性外伤以外,亦有因为滥用抗生素、激素治疗角膜炎,造...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多发生于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常见于植物性角膜创伤后,如树枝或农作物擦伤;也可发生于其他角膜上皮缺损后,如角膜接触镜及眼部手术后,也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失调状态下,如全身或局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3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抗菌素、角膜烧灼清创术、结膜瓣覆盖手术治疗,评价中西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22例(23眼)中,治愈22眼,其中单纯药物治疗10例,药物联合清创治疗5例,药物联合清创及结膜瓣覆盖术7例;无效1眼,于结膜瓣覆盖术后行眼球摘除术,总有效率为95.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有利于病情恢复,防止病情恶化和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中医中药局部烧灼,局部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散瞳,结膜遮盖等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9例(39眼),获得较好疗效.结论 综合疗法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住院真菌性角膜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特比萘酚联合氟康唑治疗组,2组为单用氟康唑组。观察疗效、疗程。结果共收集到真菌性角膜炎病人27人,联合组分得14例,治愈率71.43%,治愈周期平均为21.4天,单用组治愈率30.77%,治愈周期平均为23.1天。结论特比萘酚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优于单用氟康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20例20眼就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局部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3 ml,与静脉滴注氟康唑,0.2%氟康唑眼液,0.5%那他霉素眼液与0.5%碘伏液滴眼。结果:治愈18例,占87.5%;好转2例,占12.5%。结论:正确诊断,合理及时的药物治疗是治愈真菌性角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培养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年发病高峰集中在9月和10月。男性患者约占63.10%,年龄在51~70岁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1.90%,94.05%为农民,79.76%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其中63.10%为植物性外伤,最终行手术治疗患者数为23例(27.38%),其中行溃疡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12例(14.29%),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结膜瓣遮盖术6例(7.14%),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例(5.9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具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化脓性角膜溃疡。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增加,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有关真菌性角膜炎的报道不断增加,大多数患者有植物伤及眼球的病史,病情缓慢,刺激症状较轻,而不易为患者重视,易并发前房积脓,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现将收治的1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药物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顾继兰 《中原医刊》2007,34(22):53-53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角膜炎患者首诊行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2例轻中度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3%酮康唑眼液联合两性霉素B眼液一天4次交替局部应用,口服里素劳0.2 mg,2次/d,消炎痛25 mg,3次/d。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30例痊愈,2例手术治疗。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首诊涂片检查是真菌性角膜炎明确诊断的捷径。清创,碘灼,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角膜溃疡清创术,治疗组(48例)加用氟康唑.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和视力改善治疗组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较P<0.05.愈合时间、眼前指数、手动—光感、手术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角膜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行角膜清创术)和观察组(角膜清创术+氟康唑)各31例,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和67.4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3.407,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638,P<0.05);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5,P<0.05).结论 角膜清创术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视力和改善临床症状,且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角膜病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有效抗菌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 ,真菌性角膜炎有相对增多趋势。为探讨其临床诊断 ,我们将 1993年 1月到 1999年 12月收治的 17例真菌性角膜炎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17)眼 ,男 8例 ,女 9例。年龄 2 3~ 83岁 ,平均 55.9岁。农民 14例 ,城镇居民3例。有植物性外伤者 8例 ,有严重内翻倒睫 5例 ,伴有脚癣 5例。住院天数 12~ 56天 ,平均 16 .2天。发病时间 7~ 36 0天 ,平均 53.5天。发病季节 :按主诉起病时计 ,一季度 4例 ,二季度 2例 ,三季度 5例 ,四季度6例…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生多与外伤有关。特别是植物性外伤,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早期明确诊断并结合正确治疗意义重大。我院对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0.2%氟康唑(大扶康)局部滴眼,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德海 《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64-164,168
真菌性角膜炎按病因学分为内因性和外因性两类.内因件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常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老年人,以欧美国家多见;外因性与农业性外伤有关.如树枝、稻草、草杆等擦伤或剔除泥土、沙石等角膜异物后,常为曲霉菌和镰刀菌感染,国内以外因性多见.本文简述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56-156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我院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26例完全康复,但可见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或白斑,2例角膜移植,2例玻璃体切割手术。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不断增加,如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将明显降低其致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