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孙亦军  赵鸿儒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26-1128
目的:探索和评价去炎松-A和5-氟脲嘧啶联合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5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应用去炎松-A和5-氟脲嘧啶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内注射,对照组单独用去炎松-A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内注射。比较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8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5.86%及48.28%,有效率分别为93.1%及72.41%;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显著。结论:去炎松-A和5-氟脲嘧啶联合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复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对37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采用得宝松和5-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结果:37例患者,临床治愈15例,显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结论: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强光结合得宝松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治疗3~5次。结果:36例患者,临床治愈18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55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同时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对照组单纯应用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8.62%,总有效率93.11%;对照组痊愈率26.92%,总有效率73.0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去核,得宝松局部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三联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间46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分为2组,每组23例。三联组采用手术去核,得宝松局部皮下注射和90Sr-90Y敷贴三联治疗。二联组实施手术去核和得宝松局部皮下注射二联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三联组治愈18例(78.3%),有效率95.7%。二联组治愈9例(39.1%),有效率56.5%。三联组疗效优于二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去核,得宝松局部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三联治疗耳部瘢痕疙瘩,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得宝松注射联合浅层X线照射治疗前胸瘢痕疙瘩的疗效和安仝性。方法将50例前胸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1 ml得宝松注射液瘢痕内注射,每4周1次,连续3次,实验组在第3次结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浅层X线照射,每周2次,连续5、6次,全部疗程结束后12个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宝松注射联合浅层X线照射治疗前胸瘢痕疙瘩疗效优于单纯注射得宝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与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两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曲安奈德注射液40~80 mg,每4周注射1次,至瘢痕疙瘩变软变平,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周之内行,局部6MeV电子线外照射1600~2000cGy/4~9次/4~19天;B组行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方法同A组,瘢痕疙瘩变平变软后加强1次,总共注射2~8次.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79.59%;治愈率为55.32%,34.69%.经x2检验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放疗疗效确切,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  相似文献   

8.
瘢痕内剥切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瘢痕内剥除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34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年龄22~65岁,女性30例,男性4例,瘢痕疙瘩为不规则圆形、椭圆形、哑铃形等形状,体积0.5cm×0.5cm×0.7cm~4.2cm×3.0cm×5cm,病程1~40年。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术后即刻及后续联合得宝松瘢痕内注射治疗2~9次,0.1~1ml/次,两次之间间隔4周。结果:随访1~3年,30例瘢痕疙瘩变为线状或萎缩性瘢痕,治愈率73.5%,控制率14.7%,4例无效。结论: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联合得宝松注射辅助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安全高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32例头面部瘢痕疙瘩患者首先于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每4周1次,共3~4次;待瘢痕疙瘩体积缩小、变平后,使用90Sr-90Y敷贴治疗,每次吸收剂量为400~600 cGy,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通常每个部位治疗2~3疗程,总吸收剂量小于80 Gy.结果 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81.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 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龚宇  向光  黎斌  向进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184-1185
目的:观察得宝松局部注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60例,采用得宝松局部注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对照一组:60例,单独得宝松局部注射;对照二组:60例,仅复方甘草酸苷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5%,有效率90%;对照一组痊愈率38.33%,有效率68.33%;对照二组痊愈率33.33%,有效率6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得宝松局部注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确切,优于单独用得宝松局部注射和单独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  相似文献   

11.
探究A型肉毒毒素与得宝松联合治疗甲状腺术后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的60例甲状腺术后瘢痕患者为研 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得宝松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 合得宝松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瘢痕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瘢痕颜色、 宽度及凸度等临床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温哥华量表评分、瘢痕宽度、瘢痕评估量表(PSAS)评分 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 (P <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得宝松比单用得宝松治疗甲状腺术后瘢痕效果更加理想,安全性较 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皮肤伤口减张器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减少切口瘢痕形成和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方法 选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行病理性瘢痕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瘢痕术后切口分为减张组和对照组。减张组瘢痕术后切口局部使用皮肤减张器,对照组瘢痕术后切口不使用减张器。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瘢痕宽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个月减张组术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皮肤伤口减张器对抑制手术后皮肤切口张力导致的瘢痕形成具有明确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瘢痕宽度、抑制瘢痕增生,从而提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在临床中运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瘢痕疙瘩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瘢痕疙瘩切除手 术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 于对照组的64.00%(P<0.05);观察组皮肤色泽、瘢痕柔软度、瘢痕厚度以及周围血管分布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P <0.05)。结论 在对临床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治疗中,运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可 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瘢痕情况,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防治外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早期外伤后HS患者随机分为3组:超脉冲CO2激光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组(联合组)、单纯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组)及单纯激光治疗组(激光组),每组各36例,均规律治疗6个月,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根据瘢痕性状和自觉症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联合组和中医组分别为97.2%和86.1%,显著高于激光组的61.1%;显效率,联合组为55.6%,中医组和激光组分别为27.8%、11.1%,联合组显著高于中医组和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脉冲CO2激光联合中医综合疗法用于面颈部外伤后HS的早期防治显效率高,远期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达到满意的美容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疤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湛江中心人民 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疤痕贴治疗, 比较两组瘢痕凹凸度、红色度、瘙痒程度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瘢痕凹凸度均优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红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 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 合疤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良好,可降低瘢痕凹凸度,改善红色度和瘙痒程度,且患者满意度较 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免缝胶布对伤口减张制动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面部瘢痕或痣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45例为治疗组,术后5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使用免缝胶布。胶布垂直跨越伤口线粘贴,使创缘处于无张力状态。17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免缝胶布。术后6个月对瘢痕进行临床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37位(82%)、对照组4位(23%)患者瘢痕恢复至成熟期,没有痒或刺痛的主观症状,瘢痕颜色淡、平坦、质地软;治疗组5位(11.1%)、对照组13位(76.5%)患者瘢痕增宽,有痒或刺痛的症状,瘢痕颜色红,突出皮面。结论:免缝胶布可以有效地减轻伤口两侧张力,减少瘢痕增生,是一种瘢痕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安然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6):106-109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纳米脂肪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 1月-6月收治的5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 组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米脂肪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改良温哥 华瘢痕量表(mVss)评分、瘢痕厚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 对照组的78.57%(P<0.05);两组治疗后瘢痕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瘢痕厚度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点阵激 光联合纳米脂肪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瘢痕状态的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 生几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7,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12,14-prostagliandxin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I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cm×3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72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分别用15d—PGJ2和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共7次。停药后第7、14、21天两组同时取材;每组每次切取12个组织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型胶原、CTGF和α—SMA的表达。结果各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均不同程度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块。与对照组相比,15dPGJ2注射后瘢痕体积缩小,变软变平,色泽轻度变浅。在各个时间点15d—PGJ2组I型胶原、CTGF和α-SM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降低瘢痕内I型胶原、CTGF和α—SMA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有一定防治瘢痕的作用,可能为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压力手套和压力垫对手背侧烧伤后瘢痕增生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58只烧伤后愈合患手分别采用单纯压力手套和联合应用定制压力手套及压力垫进行干预,用Sawada评分方法对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手背瘢痕色泽、厚度、硬度及敏感度进行定量评分,比较其治疗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治疗组更有效控制瘢痕增生及因瘢痕增生引起的继发畸形,外观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黄泽春  李慧  晏丹  王红梅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623-1625
目的:观察采用手法按摩联合敷中药膜、外涂瘢痕止痒软化膏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寻求一套对增生性瘢痕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60例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应用瘢痕止痒软化膏配合按摩瘢痕20~30mi n,再外敷中药膜;对照组:直接敷中药膜并外涂瘢痕止痒软化膏,不作按摩。两组均按要求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瘢痕软化程度、增生或消退程度,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瘢痕已大部分软化,至第2、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手法按摩配合敷中药膜、外涂瘢痕止痒软化膏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瘢痕软化快,消退提前,效果稳定,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