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合理的手术范围,盆腔淋巴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对69例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Ⅰa期G1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可考虑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Ia期G2、G3和Ib以上分期,应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探讨提高Ⅱ期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的治疗方式。方法:通过对164例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随访,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为74.4%。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均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术前诊刮价值,实行手术病理分期,规范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对高危因素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放疗,是提高Ⅱ期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作者对 36例患者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后 1周内进行综合治疗以防治尿潴留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 36例 ,其中宫颈癌Ⅰb~Ⅱa期 2 8例 ,子宫内膜癌Ⅱ期 8例 ,均符合FIGO1995年子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及FIGO1988年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 2 8~ 6 5岁 ,平均 4 0 .7岁 ,平均产次 2次 ,无难产史 ,既往无盆腔炎 ,术前无泌尿系感染。1.2 方法 ①手术日晨严格在无菌条件下 ,插导尿管 ,检测残余尿及尿…  相似文献   

4.
113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意义及子宫内膜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为13.8%(12/87%),Ⅱ期为80.9%(12/21),Ⅲ期2例术后分期均发生改变。盆腔淋巴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0.05)。结论:病理分期充分反应病变扩散范围,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判断预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200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癌的24例临床资料,术前经诊刮确诊子宫内膜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盆腔肿大淋巴结及子宫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结果23例患者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其中4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未做手术行孕激素治疗,24例患者经随访0~10年,未见术后复发及转移。结论单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腺癌(ⅠA期和ⅠB期)的最佳治疗方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也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应用大剂量的孕激素治疗,但应加强临床与病理沟通,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徐世强  张国楠  余健  谢瑞梦  石宇  樊英  陈毅男 《四川医学》2000,21(12):1049-1050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方法及在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83例子宫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中24例(28.9%)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深肌层浸润、腺鳞癌、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与低分化肿瘤的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79.2%、100%、60%、71.4%与60%,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62例临床Ⅰ期中,13例(21%),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为Ⅲc期。结论 系统地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对于宫内膜癌正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对78例经诊断性刮宫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4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子宫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26.5%。随着肌层浸润加深、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增加,腺鳞癌、乳头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为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易出现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影响盆腔淋巴结 ,在患者许可的情况下 ,系统地同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是必要的 [1 ]。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妇科大手术 ,我科自 1996年 11月至 1999年 2月对 3例患者采用此手术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 ,年龄 5 1~ 5 8岁 ,平均 5 5岁 ,均为子宫内膜癌 期 ,合并子宫颈癌 2例 ,病史均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2个月至 1年余。手术方法均为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 ,术后均行留尿管和置阴道引流管。术…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临床上确诊时多数尚属早期(Ⅰ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988年FIGO倡导实施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将盆淋巴结转移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期指标,Ⅰ期子宫内膜癌是否需要进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目前尚有很大争议.现将我院收治Ⅰ期子宫内膜癌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在子宫内膜癌Ⅰ期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梅  张玲  李宇迪 《四川医学》2018,39(8):901-9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施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有效清扫淋巴结,还可减轻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分为研究组(标准手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标准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2年复发率、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随访2年,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治疗中辅以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近1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HGO1998)逐渐被临床医生掌握,手术范围更规范,淋巴结的清除更彻底。现就我院近10年的子宫内膜癌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的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盆腔的核磁共振图像特点,判断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55例子宫内膜癌,MRI均检出。46例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瘤灶的形态及大小,术前做出正确分期;MRI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不符合9例,其中过高分期4例,Ⅰb期MRI诊断为ⅠC期;过低分期5例,ma期MRI诊断为Ⅰc期,Ⅲc期MRI诊断Ⅲa期。结论:术前盆腔MRI并增强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必须检查项目之一,其为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1年~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清扫淋巴结组(32例),未清扫淋巴结组(38例),分析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行淋巴结清扫术与未行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69%及79%,差异无显著性(P>0.1)。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4%及77%,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淋巴结清扫术并不一定提高生存率,但对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4例年龄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3例行(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未行手术,29例同时辅以放、化疗。对≤35岁、36-45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31例平均随访6个月-10年,3例失访,5例≤35岁患者中2例死亡,1例复发,26例36~45岁患者中有8例死亡,2例复发。≤35岁者和36~45岁者在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期别较早,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癌,35岁以下者预后较好。分段诊刮是诊断内膜癌的有效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对有高危因素者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B超探测子宫血流的阻力指数 (RI)及检测血清中CA1 2 5 的水平 ,了解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彩超检测及测定血清CA1 2 5 水平 ,与术后分期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癌分期与RI呈负相关 ,与CA1 2 5 呈正相关。盆腔淋巴结转移的 4例 ,其RI <0 .4,CA1 2 5 >10 0U/ml,这对了解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指导价值。结论 :两项检测结果对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分期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妇科恶性肿瘤病人147人,包括:宫颈癌54人、子宫内膜癌46人、卵巢癌42人、输卵管癌3人、阴道癌1人、外阴癌1人。手术范围是根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人状态及年龄分别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阴道及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盐腔淋巴结清扫术、外阴癌根治术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查外科手术分期对子宫内膜癌Ⅰ级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3年7月间因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分期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最终肿瘤组织学、分级、分期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共349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181例(52%)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级,其平均年龄为61岁(27~89岁)。其中82%患者实施了手术分期犤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犦,肿瘤明显局限于子宫内膜和手术治疗风险较高的患者除外。手术分期中,3.2%患者表现出严重的并发症,有2例患者分别因肺栓塞和心肌梗塞死于围手术期。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病理组…  相似文献   

19.
64例子宫内膜癌术前血清CA125对子宫外扩散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血清CA12 5值对其子宫外扩散的判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6 4例 ,术前及术后均检测了血清CA12 5值以了解与手术分期 ,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并对其结果进统计学处理。结果  6 4例患者中 ,血CA12 5值阳性者 17例 ,与手术分期及病理类型存在着线性关系 (P <0 .0 1)。结论 术前血清CA12 5值测定可作为病变宫外扩散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 0 1 2年2月至2 0 1 6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8 8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4例。对照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18.2%)(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