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对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治疗。【结果】58例患者DHS术后经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根据宋世锋等髋关节评分,优52例,占89.7%,良6例,占10.3%。【结论】DH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8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3—8月愈合,参照Sanders髋关节创伤评分,优良率达88.9%,并发症发生率24.1%(13/54)。结论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杜长夫  李华  丁娓  葛行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38-233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髋关节功能按黄公怡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50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严格掌握DHS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提高手术技巧,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DHS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延迟负重。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3例,良2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80.60%。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前牵引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36例,良7例,差2例。结论: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固定方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只要功能锻炼方法正确,合理安排负重时间,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5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预防肺部疾忠;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早期正确地进行忠肢功能锻炼。结果:全组顺利康复,随访6个月-3年,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疗效及术后功能练习。方法:总结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8月以来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随诊3~12个月,平均6个月,股骨粗隆间骨折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骨折并发症。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坚强,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8.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进行康复训练与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士、患、家属共同参与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督促并协助患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早期正确地进行患肢及全身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早期离床活动。结果 全组顺利康复,随访4~10个月,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和临床护理,对患的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C臂X光机监视下行微创技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3.6个月。发生近期并发症5例,远期并发症3例。无钉板断裂,均骨性愈合,有3例继发轻度髋内翻。骨折愈合时间13~23周,优良率达88.9%。结论:微创技术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有限切开动力髋螺钉(DHS)加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有限切开,DHS加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获得随访者38例,随访7—18个月。全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8个月。随访期内,1例发生髋螺钉从股骨头后上方切割,形成髋内翻;3例行走时感髋部疼痛,屈髋活动稍受限。按黄公怡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差1例。结论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该组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8个月,髋关节术后按Harris评定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0%,有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未愈合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需长时间卧床,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高~([1-2])。目前多主张闭合复位内固定,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1])。但选择何种内固定方式,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InterTan治疗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积极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59例,差3例。术后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髋内翻畸形4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4例伴有肢体短缩1.5~2.5 cm。除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外,其余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结论:对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从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用DHS内固定治疗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评价,平均随访1年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随访,骨折愈合,无髓内翻、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患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6%,疗效肯定。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即髋动力螺钉(DHS)和抗旋转髓内钉(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用髋动力螺钉组50例,采用抗旋转髓内钉组4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恢复至行走的时间、最终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型)患者恢复的优良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Ⅱ、Ⅲ型、逆粗隆型)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比较显示,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组与DHS组比较显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快,在治疗不稳定性骨折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8例,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关节活动优良者86.8%,骨折愈合率100%,髋内翻1例。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DHS组(37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PFNA组(38例)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HS组,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DHs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29.73%显著高于PFNA组的10.5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和PFNA治疗A1、A2-1类型骨折的优良率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治疗A2-2、A2-3、A3类型骨折的优良率显著高于DH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并得到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LCP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31例患者中23例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9.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6~20周.本组有2例有轻度的复位丢失,颈干角减小,但都骨性愈合,对患髋无明显影响.无钢板断裂和伤口感染病例.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标准: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0%. [结论]锁定钢板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固定牢固、可作早期康复锻炼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