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病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于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对症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佳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12-6212
腔隙性脑梗塞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易反复发作,形成多个区域的缺血灶,最终影响生活、工作能力,可能导致痴呆。根据目前研究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已经确认的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时一些报道发现年龄、高血脂、高粘滞血症、血栓形成、免疫异常、代谢因素等亦成为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近些年来对基因的研究,对脑梗塞发病因素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为防治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认识其发病因素及早期防治其高危疾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塞(腔梗,LI)系由持续性高血压引起的脑深穿支动脉硬化闭塞产生的微栓塞,累及的病变血管直径为100um~400um左右,腔隙病灶直径小于20mm。随着人口老龄化及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I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外统计LI占缺血性中风的20%,本文按照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3次修订的诊断要点对120例LI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CT和临床特点,为该病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和CT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5;1;以60~79岁病人较多,占73.2%;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结论60-79岁的男性应成为放射科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刘新良 《中国校医》2002,16(2):154-154
随着CT、MRI的应用 ,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增多 ,所谓“四高”即高龄人、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更易患此症 ,但临床上如何识别常见的综合症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报道 5 6例腔隙性脑梗塞常见的几种综合症的诊断 ,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年来诊治 5 6例腔隙性脑梗塞 ,男性 3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48~ 78岁 ,其中门诊治疗 44例 ,住院治疗 12例。44例症状得到控制 ,12例住院者有 4例病情加重。1.2 病程 病史最长 17年 ,最短 2 .7年 ,病情发展加重者 43例 ,无明显变化者 13例。1.3 常见的综合症 根据F…  相似文献   

6.
滕沁  詹芳芳 《中国校医》1996,10(5):375-375
近5年来,我院共收治经CT或MRT检查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1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2岁,每一例均经CT或见RI检查证实有直径在20mm以内的腔隙梗塞灶,其中单发者7例,多发者4例,病灶部位以侧脑室体分最多(5个),其他部位依次为内囊4个,豆状核3个,尾状核1个,基底节1个。本组均急性起病,起病时症状有:偏瘫9例,口齿不清2例,共济失调1例,眩晕1例,头痛头昏1例。反复发作者2例。本组病例中,合并有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2例。2讨论腔隙性脑梗塞CT扫描所见为不伴有…  相似文献   

7.
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CT和临床特点,为该病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和CT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5∶1;以60~79岁病人较多,占73.2%;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结论60~79岁的男性应成为放射科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将临床所见36例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8例,女8例,男:女=7:2。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4岁。既往高血压病者30例,高血脂症18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89年12月~1994年10月5年间观察多发性脑梗塞病人76例,发现谵妄患者8例,占0.9%,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发生率:76例中,男40例,女36例,两性差别不大。男40例中有谵妄患者6例,占15%;女36例中有谵妄患者2例,占6%。谵妄的发生率男比女  相似文献   

10.
腔隙性脑梗塞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往往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继发性地加重了心肌损害而导致心电图的异常,并可伴有电解质紊乱。现将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人胜隙性脑梗塞进行了心电图的观察与分析。一、方法与结果72例老年患者均有临床症状而作CT检查证实有胜隙性脑梗塞收治入院。入院24小时内作常规心电图检查与CT对照,并加做血液常规及电解质检查。其结果:男性52例,女性ZO例,年龄:60岁以上52例,70岁以上12例,80岁以上8例。胜隙性脑梗塞发生部位:基底节区60例(脑萎缩44例)。额部12例。…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63-1564
目的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并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转诊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焦虑心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转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心理较重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5 d后,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行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瑞婷 《现代保健》2013,(21):67-6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65例,分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情感护理、膀胱自控排尿功能训练等,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3、6及9周不同时间段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周时两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干预护理后第6、9周,观察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明显改善程度,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早期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77-137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给予综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住院时间、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2例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列为观察组,并选择84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率。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年后再行评估,比较入院时和1年后的评分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和认知功能总分分别为3.25±0.83、4.45±0.71、2.26±0.61、2.58±1.31、22.64±2.9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201、11.230、7.433、3.331和9.369,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认知障碍率为50.98%,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549,P<0.05)。观察组1年后认知功能评分为22.51±3.23,与入院时无统计学差异(t=1.325,P=0.396)。其中:26例患者在1年后Mo CA评分显著下降(t=3.983,P=0.03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导致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0.034、0.011)。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认知功能障碍有加重的趋势。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吸烟史相比,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采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言语变化,注意监测凝血机制等进行常规护理;而综合护理组则在溶栓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采用综合护理流程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系统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溶栓后的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死亡0例;而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无变化6例、恶化0例、死亡0例,两组溶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综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0274,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其溶栓疗效与护理配合密切相关,提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黎玉梅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89-159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1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康复护理组(90例)和常规护理组(90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康复护理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3.3%(x2=12.960,P=0.0003〈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0-811
目的研究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6.7%;干预组独立生活能力、家庭关系、社会职能、情绪及心理、总体健康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可显著提高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患肢运动功能恢复训练,以人文关怀态度面对患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及综合治疗组40例(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7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6.1%(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