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011年7月~2012年3月诊断的59例COPD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变化与肺功能无相关性(r=0.217,P=0.105).结论 肺功能的损害与肺动脉压的形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1):104-106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100例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各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按生活质量评分的评分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参数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COPD患者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肺功能各指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骆苏忠  黄德稳 《海峡药学》2013,25(3):196-198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氨茶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肺动脉压及SGRQ评分。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6MWD)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SGR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GRQ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SGR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疗效佳,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COPD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浆B型利尿钠肽在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在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12月收集稳定期COPD患者85例,应用心脏超声测定肺动脉压力,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并根据肺动脉压力水平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同时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肺动脉压力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各组BNP水平。结果健康体检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的COPD患者之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COPD患者之间血浆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压力与BNP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浆BNP水平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升高,血浆BNP水平反映了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口服丹参滴丸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RP(C反应蛋白)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对98例COPD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病例口服大剂量丹参滴丸1.6g.d-1(20粒/次,3次/日),观察两组病例入院第9天CRP、PAPM(肺动脉压力)和肺功能(SaO2、PO2、PCO2、FEV1%)、心功能(CI、EF)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对两组达到临床治愈住院天数比较,经统计学方法处理,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57例,住院第9天CRP、PAPM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A组心功能、肺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均好于B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剂量口服丹参滴丸具有降低肺动脉血管炎症反应,减少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对降低肺动脉压力,缓解肺心病事件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依那普利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舒地尔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T-1、D-D、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与对照组12.2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COPD伴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生物学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降低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COPD患者右室功能进行评价,探讨Tei指数与不同程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1例确诊COPD患者按肺功能分为A组(轻度)、B组(中度)、C组(重度)、D组(极重度)四组,同时选健康对照组28例,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组织多普勒法测定各组右室Tei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COPD患者Tei指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的Tei指数与FEV1%和FEVl/FVC肺功能指标有明显相关性;C组、D组右心形态发生变化,D组更显著,A组、B组右心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COPD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受损,右心室Tei指数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较高,因此Tei指数在COP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评价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片对肺心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苏百龄 《上海医药》2001,22(4):163-164
目的:观察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对肺心病治疗作用。方法:对31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给予银杏叶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80mg),3个月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肺动脉压力指标、肺功能,判断疗效,并与单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3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指标PEF缩短,ET延长,肺动脉收缩压降低(P<0.01),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3.37%。而对照组肺动脉压力指标,肺功能无明显变化,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46.88%。结论:银杏咱片能改善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降低肺动态压力,是防止肺心病发生、发展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部CT测量肺动脉径线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关系,讨论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某医院近3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55例COPD患者,在胸部CT扫描图像上测量肺动脉及各分支的内径,分析肺动脉压力与各肺动脉径线的关系,了解胸部CT检出肺动脉高压的能力。另外,以55例同期患COPD未合并PAH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MPAD、rPAA、rPDA与肺动脉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PAD和LPAD与肺动脉压力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胸部CT在COPD相关性PAH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意义,多参数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老年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VEGF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吸氧、消炎、止咳平喘治疗,试验组加服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30 d后对两组患者VEGF水平及肺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诱导痰VEGF降至(70.07±8.78)、(49.81±5.67)ng/L,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EV1%pre、FEV1/FVC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老年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VEGF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余彩娥  薛梅 《云南医药》2010,(5):498-5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其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COPD患者依据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级;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单纯COPD组(PASP〈40mmHg)。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2%,进一步分层发现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27%、29%和54%(χ2=9.04,P〈0.05),两两比较仅极重度COPD组与轻度COPD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及单纯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FEV1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DLCO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2,r=-0.52,r=-0.38,均P〈0.01),PASP与PaO2相关性更强(r=-0.61,P〈0.01)。结论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气流受限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并非单一因素,部分COPD患者存在与气流受限"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肺结核伴COPD患者作为肺结核伴COPD组,同期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两组患者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肺结核伴COPD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伴COPD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14.23±1.4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0.36±3.14)s、凝血酶原时间(PT)(7.02±2.56)s短于肺结核组的(18.17±1.97)、(32.45±3.12)、(9.85±2.41)s,纤维蛋白原(FIB)水平(4.98±0.74)g/L高于肺结核组的(3.24±0.6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伴COPD组患者的TT、APTT、PT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均呈正相关, FIB水平与FEV1、FVC、MM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结核伴COP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其凝血功能与肺功能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对肺结核伴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程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烟熏复合雾化吸入木瓜蛋白酶法制备COPD模型大鼠,将制备过程中的大鼠随机分成不同进程组,抑制剂组(在造模过程中给予MRPl抑制剂丙磺舒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和丙磺舒对照组。以上各组均测定大鼠的肺功能;除抑制剂组外,分别测定大鼠的肺上皮细胞通透性,检查肺上皮细胞完整性;并在静脉注射酚红后,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酚红浓度和血浆中酚红浓度,以BALF中酚红浓度/血浆中酚红浓度的比值为评价COPD肺支气管上皮细胞MRP1的功能指标。结果:随着造模的进程,COPD大鼠肺功能逐渐降低,造模45d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LF中酚红浓度/血浆中酚红浓度的比值逐渐降低,但各组肺上皮细胞通透性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肺上皮细胞完整性良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造模过程中,同时给予丙磺舒30d后,肺功能显著性降低;同时与不同进程组60d比较,给予MRP1抑制剂造模60d后,大鼠的FEV0.3%/F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的进程与肺支气管上皮MRP1功能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肺支气管上皮细胞MRP1的功能随着COPD进程逐渐下调,抑制MRP1的功能会进一步加重COPD的肺功能下降,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 O2、Pa CO2以及FEV1、FVC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压力以及6 min步行距离相较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降低其肺动脉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将75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两组,36例接受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9例接受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3%,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肺动脉压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n=40)单纯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n=40)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肺动脉压、SGR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正> 一、22项肺功能指标在反映慢阻肺病理损害方面的敏感性当前国内外利用肺功能检查评价慢阻肺(COPD)方面的文献甚多。但各家所得结论不一。在判定COPD患者肺部病理状态时,应参考哪些肺功能指标,甚感困难。为此我们从肺容量、肺通气、气道阻力等方面,共选择了22项肺功能指标,以求反映出肺疾患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sPAP)与病程、心功能、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相关性,以及sPAP评估COPD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107例COPD患者资料,分析sPAP与病程、心脏射血分数(EF)、FEV1%、pH、PaO2、PaCO2的相关性,比较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与非肺动脉高压(NPH)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sPAP与病程正相关,与FEV1%、PaO2负相关(P<0.05)。PH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为39.6%,明显低于NPH患者76.6%(P<0.01)。结论 sPAP与COPD病程和肺功能密切相关;PH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NPH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列为A组,检测肺功能,并与50例肺结核(B组)及50例COPD(C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结果 A组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0.0%(18/30)显著高于B组22.0%(11/50)和C组32.0%(16/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舒利迭及茶碱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管理的COPD稳定期患者128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吸入舒利迭一年后,比较右心几何参数及多普勒参数。结果:不同肺动脉压力基线水平病人在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各项指标表现各异,肺动脉压正常组多项参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o.05);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具有较明显的肺动脉收缩压(40.19±5.82)mmHg、右室Tei指数(0.42±0.03)下降(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右心室Tei指数(0.50±0.06)、右房横径[RA(39.13±1.68)mm]、右室前后径[RV(38.97±2.13)mm]均有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利迭联合使用茶碱,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能部分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