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健  单秋华  陈新勇 《中国针灸》2005,25(9):633-635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组针刺后椎-基底动脉的vsys较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或C4~C6夹脊组或两者同用,均可使VB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ys值升高,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但从即刻改善程度来说,两者之间未发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风池穴加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病变颈椎节段及其上下椎节两侧的夹脊穴,进针后接脉冲电疗仪,且刺双侧风池穴,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及TCD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调整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得以缓解,其机制为针刺可使颈部生物力学失衡得以恢复,针灸效应可加强对植物神经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刺疗程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2例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颈椎病患者,用TCD检测针刺颈夹脊穴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结果: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即刻效应(TCD参数Vp、Vm、Vd均P<0.01).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对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效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针刺疗程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对32例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颈椎病患者,用TCD检测针刺颈夹脊穴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结果 近期效应明显优于即刻效应(TCD参数Vp、Vm、Vd均P<0.01)。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对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效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相似文献   

5.
Liao YY  Sun DM  Zhong CP  Lai XS 《中国针灸》2011,31(6):499-502
目的:分析方法、选穴、留针时间3因素对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优选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临床病例32例,随机区组分为8组,每组4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方法(电针、补泻手法)、选穴[C4-C7夹脊穴、颈三针(天柱、颈百劳、大杼)]、留针时间(5 min、15 min)3因素2水平,以L8(27)正交表安排试验,观察针刺前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结果:采用电针连续波、C4-C7夹脊穴针刺后5 min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即时变化影响最显著,且方法及选穴两因素对结果影响大(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化即时效应为电针+C4-C7夹脊穴+5 min.不同因素对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即时效应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选穴>方法>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宇翔  张萌  孙晓峰 《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 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丹参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治疗前后均做 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经 TC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夹脊穴能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是由于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证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 ,视物旋转 ,恶心呕吐 ,构音障碍 ,四肢麻木、乏力或行走不稳 ,甚至出现猝倒。多呈发作性 ,短时间者持续数秒 ,长时间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常规针灸治疗采用颈椎夹脊穴为多。现就近三年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诊断及机理研究综述如下 :1 临床治疗针刺夹脊穴法 庄氏〔1〕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9.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并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忠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针刺颈椎病穴,对照组针刺颈夹脊穴,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对照组为67.5%;TCD显示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可明显改善颈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作用。方法:将12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76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05%和84.00%,两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夹脊穴位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海锋  沈小雷 《中国针灸》2005,25(3):173-175
目的:比较针刺颈外夹脊穴为主与针刺传统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外夹脊穴组(40例)与传统颈夹脊穴组(32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头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结果:颈外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87.5%,传统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5,P<0.01). 结论: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加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①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②穴位注射加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3.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卜彦青 《中国针灸》2004,24(2):97-98
目的:对比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以针刺颈夹脊、百会、风池等穴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2.0%,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率为28.3%,总有效率为67.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关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为(50.97±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4±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耳鸣、颈痛、视物模糊及旋颈试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椎动脉PI、R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效果较明显,不仅可改善双椎动脉血流状态,缓解头痛、眩晕、耳鸣、颈痛及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还有利于颈部动力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疗程对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2例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紊乱的颈椎病患者,用TCD检测针刺颈夹脊穴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结果:近期效应明显优于即刻效应(TCD参数Vp,Vm,Vd均P<0.01),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对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紊乱的效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8.
耳压加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耳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耳压加体针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体针治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临床控制率为17.85%;对头晕或头痛等主要症状疗效,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对全血还原黏度(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的改善作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无论是在马来西亚或中国,这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临床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可以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预防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