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降糖达标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4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根据病人血糖高低的情况,单纯2型糖尿病3 12例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每日三餐前15 min口服那格列奈80 mg~120 mg,联合吡格列酮每日早餐前口服15 mg~30 mg,糖尿病合并症结合病情联合用药,结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每周采血一次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后,调整用药剂量,4周作一总结,并将治疗结果记录在册,进行治疗观察.结果 312例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病人在用药第一周后就控制在6.8(空腹达标血糖,以下相同)-10.2 mmol/L(餐后达标血糖以下相同),97例病人在用药第2周后控制在达标范围内,19例病人在用药第3周后控制在达标范围内9例病人在用药第4周后才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样本试验显效率在78.52%,4周后有67例病人用药控制不理想,血糖仍在9.7~16.3 mmol/L,改为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结合病情联合用药,其显效率在70.27%.两组总有效率在75.86%.结论 用那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满意,是治疗2型糖尿病首选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魏增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74-75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濮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59例T2DM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吡格列酮,比较3个月末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末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能够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对有效控制血糖、干预炎症过程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用随机双盲法、与安慰剂平行对照,比较48例T2DM病人用吡格列酮30mg和安慰剂(1:1)干预治疗12w后的血糖、血脂、IR、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变。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w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2hP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空腹胰岛素(FINS)及HOMA模型IR指数(HOMA-IR)较治疗前也减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12w治疗后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上述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病人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IR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防治T2DM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科使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6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低血糖等方面进行了3个月追踪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30mg,1次/Et,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0.5g,3次/日,疗程均为3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LDL-C,TG,TC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FPG,2hPG,HbA.C,FINS,2hlNS,HOMA—IR,LDL—C,TG降低更为明显,并有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降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l胰岛素抵抗与新药的研发 人们目前已共识。2型糖尿病的发病。常用胰岛素分泌双曲线定律来表述,即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发病的两大要素。有人调查在大量群体中约有25%的个体存在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人群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率高达75%~85%。也有人用内环境稳定评估模型(HOMA)来评估,正常个体的HOMA—IR的平均值为2.1~2.7;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Pio)、胰岛素(Ins)治疗对T2DM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经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44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Ins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Pio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检测0周、4周、24周时各组的FPG、HbA1c、HOMA-IR,血小板膜上GMP-140、PAC-1的表达率及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41例完成治疗。(1)4周后,Pio组FPG高于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s、Pio组间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周后,Pio组FPG、HbA1c高于Ins组;Pio组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AC-1、GMP-140的表达率低于I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吡格列酮治疗均能抑制T2DM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但吡格列酮效果优于胰岛素,推测吡格列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以外的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98例BMI≥25kg/m^2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后HbA1c〉7.0%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瑞彤15mg/日连用12W,对照组使用原药物,观察治疗前后FBG、2hPGI、ns、BP、HbA1c、TG、TC、HDL-C、LDL-C、HD-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BG、HbA1cI、ns、BP、TG、LDL-C及HDMA-IR较治疗前均下降,而对照组除FBG、HbA1c下降外,其余无明显改善。结论:瑞彤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开发,口服降糖药的非降糖作用更令人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比较不同的一线口服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各亚型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30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吡格列酮30 mg(早饭前),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早晚餐前)。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第2周后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含量及饭后2 h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2周后空腹血糖含量、饭后2 h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空腹胰岛素和饭后2 h胰岛素均呈现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吡格列酮对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胰高血糖素的动态分泌变化;同时各组大鼠随机人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去β细胞处理,得到去β细胞正常组(NC-B)、高脂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干预组(HP-B).实时定量PCR方法比较3组去β细胞大鼠α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的mRNA表达.结果 (1)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NC组,血FINS、胰高血糖素、FFA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而HP组以上各项指标较HF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表面灌注HF组基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高于NC组(P<0.01),16.7 mmol/L葡萄糖灌注后NC组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下降,HF组胰岛的胰高血糖素分泌灌注后未受高糖抑制,HP组逆转了这种变化.(3)与NC-B组相比,HF-B组α细胞胰高血糖素mRNA的表达增高34.2%,IRS-2及P13K mRNA分别降低28.5%、21.3%(均P<0.01),而IRS-1仅降低7-1%(P>0.05).HP-B组较HF-B组胰高血糖素、IRS-2及P13K mRNA分别增加40.6%、57.2%、60.6%.结论 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亢进并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降低,二者均与血FFA水平升高有关,而吡格列酮能逆转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颈动脉病、心绞痛等)的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血压(BP)以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FPG、BP、T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