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玉梅 《内科》2009,4(2):260-262
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来研究显示,脂代谢紊乱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升高。脂毒性(lipotoxicity)是指血中FFA水平长期升高,超过脂肪组织储存能力和各组织对FFA的氧化能力,使过多的FFA以甘油三酯(TG)形式沉积在非脂肪组织而造成该组织的损伤。FFA不仅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分为FFA正常组与升高组,分别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FA升高组对胰岛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可能FFA不是一个独立的损害胰岛细胞功能的因素,以及同时存在一些保护胰岛细胞、抵消FFA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关.另外,FFA损害的可能是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  相似文献   

3.
分为FFA正常组与升高组,分别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FA升高组对胰岛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可能FFA不是一个独立的损害胰岛细胞功能的因素,以及同时存在一些保护胰岛细胞、抵消FFA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关。另外,FFA损害的可能是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解偶联蛋白(UCP)2启动子-866G/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解偶联蛋白2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偶联蛋白 2 (UCP2 )是UCPs家族成员之一 ,组织分布十分广泛 ,包括脂肪组织及胰岛 β细胞 ,UCP2除具有调节能量平衡的作用外 ,近年来研究表明与胰岛 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关 ,认为UCP2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的负性调节因子 ,UCP2基因可能是将肥胖、胰岛 β细胞功能障碍和 2型糖尿病联系起来的关键基因。环境因素、肥胖及高血糖可能通过超氧化物 UCP2途径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游离脂肪酸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脂肪酸(FFA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的高FFAs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首先,FFAs可通过使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表达减少、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和胰岛素原转化减少等使胰岛素生成减少。其次,FFAs还可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β细胞有丝分裂等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研究其作用机制对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瘦素、脂肪酸对大鼠胰岛细胞解偶联蛋白2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瘦素、脂肪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以甘油三酯含量,解偶联蛋白2 mRNA表达水平为指标,显示瘦素通过外周途径调节产热,脂肪酸可损害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表达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组(实验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术后20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浓度,免疫印迹法分析心肌线粒体UCP2蛋白表达,密度梯度法提取大鼠心肌线粒体,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活性,罗丹明123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实验组术后20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降低[(41.0±6.7)%vs.(84.0±2.5)%,P<0.01;(41.0±6.7)%vs.(84.0±2.3)%,P<0.01]、舒张末期内径比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加[(6.80±0.58)mm vs.(5.20±0.78)mm,P<0.01;(6.80±0.58)mm vs.(5.00±0.67)mm,P<0.01],大鼠心力衰竭建模成功。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血清FFA浓度明显增高[(372±14)μmol/L vs.(218±16)μmol l/L,P<0.01;(372±1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40在游离脂肪酸影响小鼠胰岛NIT-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棕榈酸组、硬脂酸组、油酸组、亚油酸组、棕榈酸+油酸组,各组采用游离脂肪酸孵育12、48 h,比较各组干预对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增殖采用CCK-8法、5'-溴-2脱氧尿苷(Brdu)-ELISA法检测.转染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以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在NIT-1细胞表达,细胞分为空转组、对照siRNA转染组、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分别观察不同游离脂肪酸干预12、48 h后细胞增殖情况.应用Western blot观察游离脂肪酸孵育及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对Egr-1表达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游离脂肪酸孵育12 h均可促进NIT-1细胞生长.棕榈酸及硬脂酸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油酸及亚油酸孵育48 h后仍促进细胞增殖.棕榈酸和油酸共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较棕榈酸、硬脂酸单独孵育明显增加.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后,分别予棕榈酸、硬脂酸孵育NIT-1细胞12、48 h,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吸光度值较空转组无明显差异;予油酸、亚油酸孵育NIT-1细胞12、48 h,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转组相比明显减少.G蛋白偶联受体40 siRNA转染组细胞子棕榈酸/油酸共孵育12、48 h后,吸光度值较空转组下降(CCK-8法:q值分别为7.834、8.236,均P<0.05;Brdu-ELISA法:q值分别为7.981、5.376,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棕榈酸孵育对Egr-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油酸孵育后可见Egr-1表达明显上调,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40表达后,油酸刺激Egr-1水平较空转组明显降低.结论 饱和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依赖G蛋白偶联受体40;而不饱和脂肪酸对胰岛B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及对饱和脂肪酸长期负性作用的抑制至少部分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0介导,这一作用伴有Egr-1表达上调.上述结果提示G蛋白偶联受体40可能参与调节胰岛B细胞代偿.  相似文献   

10.
游离脂肪酸(FFA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的高FFAs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首先,FFAs可通过使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表达减少、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和胰岛素原转化减少等使胰岛素生成减少。其次,FFAs还可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β细胞有丝分裂等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研究其作用机制对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T2DM并发NAFL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各16只,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3 mg/(kg.d)灌胃治疗。于实验第16(治疗后8周)、20周(治疗后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下降(P均〈0.01),肝脏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 mRNA表达增高,以20周末最为明显。在16周末(治疗后8周)和20周末(治疗后12周),治疗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并发NAFLD大鼠肝组织UCP-2表达增强,罗格列酮可以调控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UCP-2 mRNA和UCP-2蛋白的适度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T2DM并发NAFLD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2,4,8,12 wk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UCP2表达变化,生化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A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大鼠非酒精性脂肪形成过程中UCP2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逐渐增加,所有动物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逐渐加重.2,4,8,12 wk血清TG(0.78±0.05,0.85±0.10,1.16±0.10,1.39±0.07 mmol/L)、FAA(371.3±13.7,439.2±14.1,486.3±13.6, 636.7±20.3 μmol/L)和ALT(630.1±41.7,713.5±75.0, 925.2±105.0,1 090.2±65.0 nkat/L)含量较对照组增高,其中TG、FAA 4,8,12 wk均有显著性(P<0.05或 P<0.01),ALT 8,12 wk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非酒精性脂肪的形成和程度加重,UCP2表达逐渐增强,其介导的酶活性显著增高,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解偶联蛋白-2(UCP-2)是新发现的一种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刺激产热,减少ATP生成,抑制反应性氧簇的产生,负性调节胰岛素分泌以及抗凋亡作用。在脂肪肝中,UCP-2表达增加。现就UCP-2在NAFL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解偶联蛋白(UCP)是线粒体内膜上可以调节质子跨膜转运的载体蛋白,具有解偶联活性,目前共发现5个亚型[1-2].其中U CP2通过调节质子跨膜转运参与能量消耗和脂质代谢,可能参与酒精性肝病(ALD)发病过程中的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本研究旨在应用酒精灌胃建立大鼠ALD模型,动态观察UCP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以探讨UCP2在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有效防治AL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解偶联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应用PCR技术检测了201例有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的解偶联蛋白2基因(UCP2)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UCP2基因第8外显子的3’-UTR 45bp的插入/缺失基因型分布及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碘缺乏大鼠肾脏解耦联蛋白(UCP)2、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改变与分布.方法 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周,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轻度低碘组(MIDG组)和重度低碘组(SIDG组),并设适碘组为正常对照组(CL组)(日总碘摄入量分别为5.00,1.24,10.00μg/d),每组10只,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实验大鼠离体肾脏UCP2、BMP2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CL组相比,MIDG组血游离T3、总T3、总T4水平下降(t=2.54,1.81,4.41,P<0.05),仅血游离T4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DG组血游离T3、游离T4、总T3、总T4水平均明显下降(=6.68,20.25,5.38,21.56,P<0.01),与MIDG组相比,SIDG血激素水平下降更明显(t=3.19,15.45,6.93,13.48,P<0.05).免疫组化显示,UCP2与BMP2少量表达于肾小球,主要表达于肾皮质远端肾小管.与CL组相比,MIDG组和SIDG组UCP2、BMP2表达量明显减少(t=5.72,8.79,8.74,18.63,P<0.01),与MIDG组相比,SIDG组下降更明显(t=7.43,11.77,P<0.01).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这种下降趋势与血游离T4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1,0.82).结论 碘缺乏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减大鼠肾脏UCP2、BMP2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大鼠,观察大鼠肝内脂肪沉积情况,同时检测肝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和胰岛素信号分子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的表达,以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胰岛素抵抗与肝细胞U CP2表达的关联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231例中国人中观察小肠脂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54号密码子变异与NIDDM及其病理生理以及肥胖的关系。结果:FABP2-Thr54(+)基因型个体呈糖耐量减退时的空腹C肽、糖负荷后2小时C肽、负荷后3小时内C肽总值及面积均显著低于Thr54(-)基因型个体(P分别为0.04、0.03、0.01及0.01)。胰岛素有同样变化趋向。结果表明:中国人中的FABP2-Thr54(+)个体胰岛β细胞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功能储备不及Thr54(-)者。FABP2-54号密码子变异可能参与糖尿病发病中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基因(UCP-2)8号外显子45bp插入/缺失(I/D)多态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UCP-2基因进行扩增,其中无微血管并发症(DM)组62例。DMAP组101例,记录各组UCP-2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UCP-2基因8号外显子45bp I/D多态在DMAP组和DM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05),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89,P〉0.05)。结论UCP-2基因8号外显子45bpI/D多态与中国人DMAP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