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肥胖是指脂肪细胞异常增多及细胞内脂质(主要是甘油三酯)的过度沉积。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1])。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对肥胖亚群的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代谢正常肥胖(MHO)的概念~([2-5])。MHO亚群存在肥胖的特征,但胰岛素敏感性正常,体脂分布、代谢及炎症谱及减重疗效均与代谢异常的"高危"肥胖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者们提出MHO应当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与高危肥胖  相似文献   

2.
代谢健康型肥胖(MHO)是指BMI达到肥胖诊断标准,但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MHO是肥胖人群中的一种特殊表型,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HF)、高血压、心房颤动(AF)等。MHO人群与代谢健康非肥胖人群相比,具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生率。MHO与HF住院风险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不稳定的MHO状态(MHO易向代谢不健康转变、代谢不健康持续时间较长转变为的MHO)发生冠心病和HF风险升高。MHO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有关,MHO独立地增加了高血压发病风险。MHO也将增加AF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代谢正常肥胖(MHO)个体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代谢异常性疾病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06年4月至2010年1月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排除资料不全者,共有2830名人员纳入研究。其中1367名于1—3年后再次来院体检。记录受检者临床及生化指标。多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 检验。结果肥胖者占39.58%(1120/2830),MHO占肥胖者的23.30%(261/1120)。女性MHO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男性(31.22%比21.64%,χ2=8.126,P〈0.05)。与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组比较,MHO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尿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6~20.985,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O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LDL—C、谷丙转氨酶、尿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高,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458~10.978,均P〈0.05)。随访1—3年后,正常对照组中有17.6%(44/250)的个体出现代谢异常,而MHO组中46.8%(51/109)出现代谢异常,MHO代谢异常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R=4.117,95%CI:2.503—6.770,P〈0.05)。结论MHO个体临床表型介于正常对照与肥胖伴代谢综合征者之间,其发生代谢异常性疾病的风险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9):583-584
有关代谢正常型肥胖(MHO)者的代谢状况的研究总获得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好奇。西北阿德莱德健康研究旨在确定代谢正常型肥胖(MHO)与远期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脑卒中的发生是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中青年人群中各种体质量代谢表型的患病率,尤其是正常体质代谢异常(MONW)和代谢正常肥胖(MHO)这两种特殊表型,并调查各表型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和行为学因素。方法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44 551例中青年(30~59岁)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和代谢状态将人群分为四种表型:正常体质代谢正常(MHNW)、正常体质代谢异常(MONW)、代谢正常肥胖(MHO)和代谢异常肥胖(MAO)。收集一般资料,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生活方式因素与正常体质代谢异常和代谢正常肥胖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质代谢正常、正常体质代谢异常、代谢正常肥胖、代谢异常肥胖表型在中青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8.0%、6.4%(占正常体质人群的10.0%)、18.0%和17.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文化程度后,男性正常体质代谢异常表型与吸烟(OR=1.12,95%CI:1.02~1.24)、饮酒(OR=1.22,95%CI:1.11~1.35)呈正相关,与健康的饮食习惯(OR=0.88,95%CI:0.80~0.98)呈负相关。而女性正常体质代谢异常表型与中高度体育锻炼(OR=0.83,95%CI:0.73~0.93)和健康饮食习惯(OR=0.80,95%CI:0.71~0.90)呈负相关。结论在中青年人群中,正常体质代谢异常表型患病率为6.4%,约占正常体质人群的10.0%,代谢正常肥胖表型患病率为18.0%,约占肥胖人群的一半。代谢表型在不同性别的中青年人群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为了预防体质量正常人群出现代谢异常,应多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尤其是男性还应该戒烟、戒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居民代谢健康型肥胖(MHO)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新疆地区35~80岁调查对象4627人,有效数据3456(74.69%)人。肥胖和代谢状态分类基于体质指数(BMI)和代谢异常组分的数量。结果调查人群中MHO患病率为16.09%,肥胖人群MHO患病率为59.15%。女性中MHO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男性中未见该趋势(P0.05)。农村居民MHO比例显著高于城市(64.75%vs.43.27%,P0.01)。汉族(OR=0.33,95%CI:0.23~0.45)、腰围(WC)增加(每5cm)(OR=0.80,95%CI:0.73~0.88)与MHO患病风险下降相关,中度职业体力劳动(OR=2.92,95%CI:1.75~4.88)与MHO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调整内脏脂肪指数(VFI)模型中,VFI升高(OR=0.80,95%CI:0.73~0.88)与MHO患病风险下降相关。结论新疆地区35~80岁居民MHO患病率较高。年龄、民族、中度职业劳动强度、WC和VFI与肥胖人群的代谢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一般体检人群中探索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肥胖表型的关系。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6 155名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根据体重指数和代谢情况分为4种肥胖表型。通过甲状腺反馈分位数指数(TFQI)、参数化TFQI、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甲状腺素比值(FT3/FT4)和外周脱碘酶活性总和(SPINA-GD)评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结果与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HNO)组相比, 代谢健康型肥胖(MHO)和代谢异常型肥胖(MUO)组FT3/FT4比值更高;代谢异常型非肥胖(MUNO)和MUO组TFQI更低。调整混杂因素后, FT3/FT4比值与MHO和MUO风险正相关, OR为1.18(95%CI 1.11~1.26)和1.28(95%CI 1.19~1.39);TFQI与MUNO负相关(OR为0.77, 95%CI 0.64~0.94)。参数化TFQI和SPINA-GD的结果分别与TFQI和FT3/FT4比值一致。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 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增加与不健康的肥胖表型风险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中适用于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群的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方法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无糖尿病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对1870例完整资料进行统计,通过对腰围预测各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分析,讨论适用于该人群的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结果(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甘油三酯(TG)、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FBG)的中位数均随腰围的增加而呈线形增加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线形下降趋势;(2)高TG、高血压、高FBG、低HDL-C及≥2个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随腰围的增加而增加;(3)腰围预测各代谢异常因素的敏感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以及Youden指数均显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时预测各代谢异常因素的真实性较好;(4)预测≥2个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OR值在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时增加最为显著。结论北京城市中老年人群中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是IDF诊断MS的标准中诊断中心性肥胖的合适切点。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血压和肥胖的发病率大幅上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一项中国人群的大样本调查发现,不管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均有70%~100%符合中心性肥胖标准、80%~90%符合血压异常标准。目前,临床上单纯血压升高的患者比例约为10%。高血压更多的是以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方式出现,如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肥胖性高血压口。。各种代谢危险因素出现往往先于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是代谢异常的一种后果或重要的中间环节,心肾血管损害则是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40岁以上的中国社区人群中,代谢健康型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来自上海嘉定社区共9525名不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男性3621名、女性5904名)参与了本项研究。每位参与者均完成了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代谢水平,将参与者分为4组,分别是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non-obese,MHNO)、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n-obese,MUNO)、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e,MUO)。baPWV>1400 mm/s被定义为高baPWV水平,脉压差(pulse pressure,PP)高于人群上四分位数被定义为高PP水平。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MHO与高baPWV水平以及高P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当前吸烟、当前饮酒及受教育程度之后,与MHNO组比较,MHO组人群与高baPWV水平(OR=1.18,95%CI 1.02~1.37)和高PP水平(OR=1.72,95%CI 1.43~2.08)有显著相关性。另外,MUNO和MUO组人群的高baPWV水平(MUNO为OR=3.02,95%CI 2.60~3.50;MUO为OR=3.26,95%CI 2.87~3.70)和高PP水平(MUNO为OR=2.56,95%CI 2.17~3.02;MUO为OR=3.49,95%CI 3.01~4.06)患病风险显著升高。结论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群中,MHO与动脉粥样硬化患病风险升高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高尿酸血症(HUA)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HUA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共存,如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而这些均是代谢综合征(MS)的表现。本研究对HUA与代谢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MS各组分对HU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家族史对代谢健康超重/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verweight/obese,MHO)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从2058名T2DM家系成员中选取既往无血糖异常的一级亲属435名以及无T2DM家族史、无血糖异常的配偶11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18.5 kg/m2≤BMI<25 kg/m2)和超重及肥胖(BMI≥25 kg/m2)]及代谢异常情况将受试者分为一级亲属中代谢健康的正常体重组(A组)、超重肥胖组(B组)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C组),配偶中代谢健康的正常体重组(A1组)、超重肥胖组(B1组)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C1组)。以稳态模型(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处置指数(DI)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DI 1=HOMA?β/HOMA?IR,DI2=ΔI30/ΔG30/HOMA?IR,其中ΔI30/ΔG30为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胰岛素30 min和空腹时的差值(ΔI30)与血糖30 min和空腹的差值(ΔG30)的比值]。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偏态分布数据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通过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因素的影响。结果(1)比较一级亲属各组,B组[3.11(1.11,5.49)]的HOMA?IR高于A组[2.42(0.67,5.99)],但低于C组[3.80(0.50,16.02),均P<0.05]。B组DI1[47.17(29.83,88.93)]低于A组[56.07(30.00,197.90),U=1582,P<0.05],但高于C组[38.27(2.46,225),U=2041,P<0.05]。B组的DI2[5.02(1.83,22.51)]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C组[2.90(0.07,25.21),U=1817,P<0.01]。(2)比较一级亲属与配偶组,与B1组[2.02(1.44,6.10)]、A1组[2.28(1.07,7.44)]相比,B组[3.11(1.11,5.49)]的HOMA?IR高于前二者(U=22、495,均 P<0.05),DI1[47.17(29.83,88.93)]低于 A1组[60.00(30.00,130.81),U=22,P<0.05]。结论 T2DM家族史可能会降低代谢健康超重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MS)作为一组以糖代谢异常或胰岛素抵抗(IR)、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征候群.西方人群MS患病率约为20%,中国MS患病率也高达16.5%,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其发生的主要基础为IR及肥胖,它是一种低滴度全身性炎症.目前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MS关系的研究多在普通人群中进行,而本研究是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探讨炎症标志物hsCRP及游离脂肪酸(FFA)与MS的关系,以期为M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硬化、血脂异常与血压增高等代谢异常。这些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07年6月12日最新公布的欧洲高血压指南(ESH/ESC)将MS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指南。MS是冠心病预测因素,并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腹内型肥胖的代谢特点及合并NIDDM后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应用核磁共振(MRI)测量16例肥胖者,10例肥胖伴NIDDM者,及8例正常体重者的腹部皮下、腹内及股部脂肪,观察体脂含量及分布对糖、脂、胰岛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肥胖对糖、脂、胰岛素代谢异常的影响尤以腹内肥胖组为显著,总体脂增加与葡萄糖及游离脂肪酸关系密切;腹内脂肪增加对胰岛素分泌和代谢影响较为显著,胰岛素的清除尚与股部脂肪有关;腹部脂肪与股部脂肪比值是体脂分布对糖、脂、胰岛素代谢影响的较重要  相似文献   

16.
Reaven在1988年首先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概念,最初的描述是包括高血压、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包括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并指出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引起代谢综合征中其他异常改变的基础。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个组成成分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当多种危险因素同时聚集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往往呈几何倍数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代谢正常肥胖(MHO)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内皮功能.方法 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06年4月-2014年1月体检人群的资料,排除资料不完整者,共5 147名.选择诊断为MHO患者(共478例)纳入研究,其中234例合并NAFLD(MHO合并NAFLD组),244例未合并NAFLD(MHO未合并NAFLD组).共获得56例MHO(29例为MHO合并NAFLD,27例为MHO未合并NAFLD)患者的血标本,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内皮素-1,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受检者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ALT)、尿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及腹部B超结果.比较MHO合并NAFLD组与MHO未合并NAFLD组临床、生化特征、炎性因子及内皮素-1水平的差异.结果 MHO合并NFALD组与MHO未合并NAFLD组相比,年龄(t=-4.164)、体重指数(t=-4.519)、收缩压(t =-3.892)、空腹血糖水平(t=-2.549)、ALT(t =-2.019)、HOMA-IR(u=-2.091)、内皮素-1水平(u=-3.632)升高,脂联素水平(u=-2.206)降低(P均<0.05).而性别、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DL-C、尿酸、WBCC、FINS、CRP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O合并NAFLD患者者代谢异常加重,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和汉族的糖脂代谢。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比较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及代谢异常人群的百分数。结果维吾尔族组体重、腰围、TG明显高于汉族组(P〈0.01)。结论维吾尔族比汉族存在较严重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随访代谢健康型肥胖(MHO)表型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探索MHO是否为真正稳定的健康状态。方法 2011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阳城区40~79岁居民10 140人, 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压评定代谢状态, 测量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判定肥胖程度, 其中1 299人代谢健康, 根据体重指数分为3组, 即代谢健康型非肥胖组(MHNW)、代谢健康型超重组(MHOW)、MHO组, 于2014年对基线代谢健康人群进行随访, 最终共有966名基线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被纳入本研究分析对象中, 随访3年后比较3组人群MS及其组分、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1)平均随访3年后, MHO人群中有47.77%转变为代谢不健康状态。3组间MS组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MS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3年后3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以MHNW组为对照组, 经校正年龄、性别、FPG、血脂、血压后...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定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中心性肥胖加上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空腹血糖增高这四项代谢异常中的任何两项.多数中心性肥胖的患者,有多种不同的危险因子组合,形成MS.MS曾被称为X综合征、死亡四重奏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种发生在同-人身上的多个代谢异常的聚集,似乎在他们各自携带的风险的总和之上赋予了大量的额外心血管风险.尽管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因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心性肥胖是M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肥胖易促发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肥胖与这些危险因素的密切相关性显示MS的本质是肥胖并发症的簇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