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 使用BMS C3000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连续监测24h,记录采取Ch1、Ch2、Ch3,监测前均做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SMI与非糖尿病组SMI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ST段压低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SMI具有时间特点,近一半发生在6:00~12:00.结论 段.  相似文献   

2.
朱海莹  李晓慧 《海南医学》2009,20(10):27-28,26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方法对3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检出109例(28.5%)ST段压低,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是有症状的4.1倍;心肌缺血发作时,症状的有无与缺血时间长短无关;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于一般活动中(43.1%),发作时与发作前心率比较差别不大,发作高峰在06:00-12:00。结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3.
脑心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疗程6周,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心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6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86.27%,特别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达94.64%,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平均心率为91.38±17.90BPM,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平均心率108.75±16.62BP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监测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多分布于6:00~10:00时,占其总数的45.91%。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8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使用美国DELMAR263型动态心电仪,每位患者均连续监测24小时,记录采取为CM1、CM3、CM5,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383例患者中共检出253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69%(1749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型ST段下降,31%(787阵次)为有症状缺血发作,ST段下降幅度为1.0mm-3.5mm;结论:从防治方面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应该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同样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脉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的观察与健康指导。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老年组72例 ,老年前期组 3 2例的动态心电图 (DCG)资料进行分析随访。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SMI的发作阵次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P <0 0 5 ) ;老年糖尿病组心率减慢时SMI发生率较老年前期者高 (P <0 0 5 )。结论 DCG可作为老年糖尿病合并SMI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 ,做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心肌缺血近年来已受到临床关注 ,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临床诊断较困收稿日期 :1999-0 9-3 0作者简介 :徐爱艳 ( 1965 -) ,女 ,浙江省乐清市人 ,心电图室医师。难。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 ,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 ( DCG)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 2 0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和 2 3例非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 DCG资料结合病史作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 根据我院 1 994年 1 0月~ 1 998年 4月住院患者中经病史、十…  相似文献   

9.
杜永贵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8):139-140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作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SMI210例,≥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非老年组,进行动态心电图(DCG)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SMI发作阵次、平均阵次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ST段平均降低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SMI发作频率均在6:00~12:00最高,0.00~6:00最低,有时间分布规律。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行DCG监测,以期对SMI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陶淑娥 《当代医学》2010,16(13):50-51
动态心电图(DC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将我院2006~2008年间检查的143例心肌缺血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规律 ,对 16 0例冠心病患者的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得出心肌缺血发生时无症状者占大多数 (95 .1% ) ;分布在 6∶ 0 0~ 12∶ 0 0较多 ,0∶ 0 0~ 6∶ 0 0较少 ;发作时心率 10 0次/分占 5 4.4% ,≤ 6 0次 /分只占 2 .8% ,大部分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快频率依赖性 ;同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与心肌缺血发作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87例平板分级运动试验阳性病例,含心绞痛(AP)组和无症状(SMI)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SMI组的运动量和最大心率均大于AP组,其ST段下移导联数(NST)、前壁兼下壁导联呈ST段缺血型改变者均少于AP组(P<0.01)。提示SMI组病变较轻,AP组多支病变可能性较大;对从来无疼痛的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尚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3.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5年4月至1986年8月住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47例(其中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均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常规心电图正常,排除其它继发性ST-T改变,每例均有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 本组在监测中发现ST-T异常者共103例次,其中ST段下降者81次,T波倒置22次,无痛性者占79%和81.8%,休息状态下发生ST-T缺血性改变者51例次占49.5%,提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76例经核素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运动异常的心绞痛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8例有缺血型ST段异常(76.3%),22例有三级以上室性早搏发生(28.9%),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多者ST段异常发生率、频率、持续时间及偏移程度均较大,室性早搏发生率也明显增高。EF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ST段缺血性异常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活动平板(TET)、动态心电图(D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ECT)等无创伤性方法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法 对50便冠心病和50例正常人进行TET、DCG和ECT检查,同期行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TET及DCG对冠心病有相似诊断价值并明显高于ECT,ECT第三 较高,特异性较低。联合任何两项检查均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联合三项检查敏感性达89.47%,特异性100%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的检测价值。方法 :69例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 2 4h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 ,并详细记录日常活动和相关症状。结果 :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 ,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有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减低 ,因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 ,持续时间较长 ;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无临床症状易被临床忽视 ,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更易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Hoh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和发生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olter和临床资料。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1例(30.79%),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11例(64.33%);SMI发生率为67.77%,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29.6%;SMI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多以清晨5~12时发作频率最高,且发作时心率减慢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P〈0.005);SMI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7.84%。结论:Hoh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这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性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发作规律。方法:对确诊的冠心病人486例,进行24hHolter监测,观察SMI发作,分析发作次数、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监测中记录到SMI335人698次,累计时间为3526min,其中619次(88.7%)与活动有关。6:00~12:00am为SMI发作高峰,此期间发作次数为389次,累计时间为2100min。具有SMI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冠心病患者。结论:SMI存在并且有一定的发作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心脏猝死及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诊断最常用的检查之一,但人工分析工作量大,效率和准确率有限。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一种辅助医生智能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算法,以提高动态心电图分析准确率,降低心电图解释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潘生丁介入试验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符合率。方法:对2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别进行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核素心肌显像组和心动超声组的敏感性分别为85%和83%,特异性分别是86%和90%,两组的符合率为87%。结论:99mTc-MIBI心肌显像潘生丁介入试验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同为判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较好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