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X受体α(LX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二者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模型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和Western blot法动态观察NAFLD大鼠肝组织中LXRα和SREBP-1c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大鼠肝组织中LXRα和SREBP-1c基因和蛋白表达,从第2周开始增加,12周时升高最显著(P<0.01),与脂肪肝进展程度一致.结论 LXRα和SREBP-1c的表达变化与NAFLD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中的表达及在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8周对照组、12周对照组、8周模型组和12周模型组各8只,分别给予正常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8周和12周.于第8周和第12周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BS)含量;正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检测IR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lNK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NAFLD IR模型组TG、BS含量较对照组增高,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IR水平逐渐加重.JNK阳性细胞和lNK蛋白表达强度逐渐增加,JNK的表达强度与IR呈正相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脂饮食喂养8周能够成功构建NAFLD IR大鼠模型,肝细胞JNK可能参与了NAFLD I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NAFLD)过程中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的表达,探讨SREBP-1c与NAFLD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高脂饮食NAFL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观察NAFLD肝组织中SREBP-1c表达变化,并测定受其调控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酶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组大鼠血清FFA、TG水平,肝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FAS酶活性在第2周时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而从第4周开始显著增加(P<.05),第12周时达高峰(P<.01);而SREBP-1c mRNA于2周时开始增加(P<.05),12周达高峰(P<.01).结论高脂饮食引起SREBP-1c表达增强,最初是一种适应性反应,随着SREBP-1c表达进一步增强,导致脂肪酸代谢失衡,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合成增多,与NAFLD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Wistern 雄性大鼠36只,体重在(200±20)g/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F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基础饮食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设4、8、12周3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并进行脂肪变分度及炎症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瘦素受体在正常大鼠肝脏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表达量.结果 F组肝脏体积显著>C组(P<0.05);F组的大鼠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血清瘦素浓度有升高趋势;瘦素受体的表达在高脂饮食早期即有增加,且在肝脏的表达随着肝脏脂肪变的加重有增加趋势,尤其在重度脂肪肝肝细胞中表达明显.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在大鼠NAFLD的形成中逐渐升高,瘦素受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在肝脏表达上调,瘦素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NAFLD肝脏能量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增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Wistar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同时设立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在实验第4、8、12周时分批收集肝脏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测定S期细胞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高脂4周组和高脂8周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高脂12周时SPF和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NA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NAFLD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增生,主要发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形成后,这可能是肝脏对NASH引起的炎症、坏死的代偿反应,但是否为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小山  何松 《重庆医学》2011,40(21):2125-2127,2076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及其靶基因A羟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在高脂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喂养第12周末处死。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逆转录酶链免疫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hREBP、ACC、FAS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ChREBP与ACC、FAS基因启动子碳水化合物应答元件(ChRE)结合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高脂饮食大鼠NAFLD模型,血生化指标(ALT、AST、TC、T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组大鼠肝组织ChREBP mRNA、蛋白及ChRE DNA的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C、FAS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抑制ChREBP的表达,在高脂饮食导致的NAFLD形成过程对ACC、FAS的表达起负性调控作用;ACC、FAS的表达通过其他调控途径升高而参与NAFLD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对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在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半胱天冬酶-8(Caspase-8)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发现,高脂组大鼠肝脏4周出现脂肪变,8周出现轻度脂肪肝,12周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电镜下观察高脂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减少甚至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核型欠规则;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肝脏脂肪变加重,Fas、FasL蛋白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Caspase-8 mRNA表达量在高脂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肝脏脂肪变及炎症加重呈进行性上升.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肝细胞凋亡促进NAFLD大鼠病情进展;肝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Caspase-8 mRNA相关调控蛋白的活化是引起NAFLD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FATP4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脂肪酸转运蛋白 (fattyacidtransportprotein4,FATP4)基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脂肪肝模型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la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与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方法测定脂肪肝肝组织中FATP4表达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肝脏中FATP4于 2周时其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 ,于 12周时表达最为明显 ,与正常组比较相差显著 (P <0 0 5 )。结论 高脂饮食引起FATP4表达增强 ,最初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随着FATP4表达进一步增强 ,导致脂肪酸代谢失衡 ,可能引起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2E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乳剂灌胃建立NAFLD大鼠模型,于灌胃第6周末形成脂肪肝后,给予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和水飞蓟宾胶囊4周,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qPCR)法测定大鼠肝组织CYP2E1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肝脏病理变化改善;疏肝消脂Ⅲ方组CYP2E1的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疏肝消脂Ⅲ方胶囊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病理学变化,抑制NAFLD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肝脏,作用机制可能与CYP2E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H)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表达的影响,明确TH是否通过ANGPTL3途径影响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方法健康3周初断乳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高脂组、甲状腺素预防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吉非罗齐组;所有大鼠除正常组外均以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0、4、8、12周断尾取血,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肝脏。苏木精-伊红法(HE)染色,进行肝脂肪变性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3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脏中ANGPTL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甲状腺素预防组及吉非罗齐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均低于高脂组及甲状腺素治疗组(P<0.01)。高脂组血清ANGPTL3水平在第8周后出现增高,呈时间依赖性,其肝组织中的ANGPTL3 mRNA表达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状腺预防组大鼠在8、12周均出现血清ANGPTL3浓度降低,并可下调肝脏ANGPTL3 mRNA水平,与高脂组及甲状腺素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素治疗组与吉非罗齐组亦可一定程度下调血清ANGPTL3水平及肝组织中ANGPTL3 mRNA 表达(P<0.05),但其降低的程度少于甲状腺素预防组(P<0.05)。结论NAFLD形成过程中伴有ANGPTL3进行性增高,早期给予小剂量TH可通过ANGPTL3途径而改善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变化,探讨visfatin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应用酶法测定对照组及NAFLD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visfatin水平。结果 NAFLD组大鼠血清TG和visfatin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血清visfatin水平与TG无明显相关。结论 visfatin可能在NAFLD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慧  邓意志 《当代医师》2014,(5):616-619
目的 观测内脂素(Visfat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拟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治开阔出新的思路.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每组20只.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养,并每周两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100 g体质量);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周两次腹腔内注射40% CCl4色拉油溶液(0.2 ml/100 g体质量).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ALT、AST、TG、TC的变化及肝组织Visfa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P<0.05).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造模组大鼠各时期肝组织中内脂素水平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较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高脂喂养并腹腔内注射CCl4可以成功构建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2)内脂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着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增强而增高,因此可作为诊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并观测其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黎明  励晶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2-133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伴NAFLD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单纯胰岛素(A组)和胰岛素+吡格列酮(B组)治疗,另择单纯T2DM患者60例作为T2DM组,并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以观察三组人群Visfatin水平差异并T2DM伴NAFLD患者治疗前后Visfatin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单纯T2DM组的Visfatin水平、HOMA-IRI、腰围(WC)、TG均高于正常体检组,而均低于T2DM伴NAFLD组(均〈0.05)。FBG、WC、ALT及GGT为影响血浆Visfatin的独立危险因素。A、B两组较治疗前胰岛素抵抗(IR)明显减轻,血浆Visfatin水平下降,胰岛功能(HOMA-BI)改善(均〈0.05)。A与B组相比:治疗前IR、血浆Visfatin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B组的IR及Visfatin水平显著低于A组(〈0.05)。Visfatin与IR呈正相关。结论 Visfatin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机制与T2DM、腹型肥胖及NAFLD的进展有相关性。应用吡格列酮可能干预T2DM患者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晓伟  黄瓅  陈伟 《实用全科医学》2014,(3):384-385,F0003
目的探讨TLR4/NF—KB信号通路调控铁调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制备NAFLD大鼠模型,以TLR4/NF—KB信号通路抑制剂腹腔注射干预组大鼠。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TLR4、NF—KB蛋白的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脂肪性变,其TLR4、NF—K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改善,TLR4、NF—K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TLR4/NF—K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上调铁调素表达,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代雪枫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09-71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p2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大鼠模型(F组),同时设立正常饲料组(C组)作为对照,在喂养12周时对F及C组动物分别进行70%部分肝切除术,分别于术后0、1、12、24、36h收集残肝标本,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对高脂喂养12周的中-重度脂肪肝大鼠进行70%部分肝切除术,建立了NAFLD肝再生动物模型.F组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明显高于C组;同时PCNA阳性表达率在术后12、24、36h均明显低于C组同时相点(P<0.01).结论 NAFL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NAFLD肝再生中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胆碱酯酶(CHE)、爱帕琳肽(Apelin)、内脂素(Visfatin)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Apelin和Visfatin水平变化对血清γ-GT、CHE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50例作为NAFLD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抽血和血生化检查,比较2组血生化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此外,分别对Apelin(γ-GT、CHE)和Visfatin(γ-GT、CHE)4组随机变量进行两两配对的Person线性检验。 结果 ①NAFLD组患者血清γ-GT、CHE、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NAFLD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4、29.373、50.727、37.009,均P<0.001);②NAFLD组Apelin水平与γ-GT(r=0.676)、CHE(r=0.699)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内脂素水平与γ-GT(r=-0.731)、CHE(r=-0.69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γ-GT、CHE、Apelin、内脂素水平对于NAFLD的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Apelin是NAFLD发生的可能诱发因素,而内脂素则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对于NAFLD的预防治疗也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胖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内脂素的变化。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30
例(NAFLD 组),同期年龄、BMI 与NAFLD组相匹配的肥胖但无脂肪肝者30 例(肥胖组),与健康体检者30 例(对照组)相比较,
ELISA 法测定血清内脂素水平,并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相结合,从而判定内脂素在NAFLD 中的作用。结果NAFLD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0.47±4.10)mg/L
vs(22.93±5.44)mg/L, P< 0.05)],肥胖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9.61±5.17)mg/L vs(22.93±5.44)mg/L, P< 0.05)],
而在NAFLD 组和肥胖组之间内脂素水平无差异( P>0.05);Spearman 分析提示内脂素与ALT、GGT、HOMA-IR、TG、FBG、WHR、
BMI呈正相关,与HDL-C 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内脂素与HOMA-IR 呈独立正相关( =0.548, P< 0.01)。结论
NAFLD 患者及肥胖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均升高,内脂素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复制雄性SD大鼠NAFLD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疏肝纽、健脾组、疏肝健脾综合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三七组)、模型组,各组给予相应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UCP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UCP2蛋白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UC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组、健脾组和综合组UC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UC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使NAFLD大鼠肝组织中UC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四跨膜蛋白8(TSPAN8)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J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D,n=15)和高脂饲料组(HFD,n=15)。Western blot检测1、3、6月末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TSPAN8的表达水平。HepG2细胞分成6组:完全培养基培养,无其他处理的命名为对照组(CON);游离脂肪酸(FFA)处理以构建NAFLD细胞模型的命名为FFA组;TSPAN8过表达细胞命名为PCDNA-TSPAN8组,其对照为PCDNA3.1 组;FFA处理后的PCDNA-TSPAN8命名为PCDNA-TSPAN8+FFA组,其对照为PCDNA3.1+FFA组;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ON组和FFA组细胞中TSPAN8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法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PCDNA-TSPAN8+FFA和PCDNA3.1+FFA组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qRT-PCR检测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与同喂养时间ND组相比,HFD喂养3、6月的小鼠肝组织中TSPAN8的表达下降(P<0.05)。qRT-PCR与Western blot显示,与CON组比较,TSPAN8在FFA组中的表达下降(P<0.01)。与PCDNA3.1+FFA组相比,PCDNA-TSPAN8+FFA组中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P<0.001)。qRT-PCR示,与PCDNA3.1组比较,脂肪酸转运蛋白 5(FATP5)在PCDNA-TSPAN8组中表达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FATP5在FFA组表达上调(P<0.001)。结论 TSPAN8参与NAFLD的脂质代谢,细胞过表达TSPAN8可能通过降低FATP5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内脂质的沉积,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