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碧丽 《实用医技》2007,14(33):4594-4595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前方牵引主要用于治疗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其主要目的促进上颌骨的发育,改善上下颌骨间大小和位置的不协调关系。以往大部分研究表明:前方牵引后,上颌骨位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前移,下颌骨多出现顺时针旋转。也有研究表明,上颌骨有刺激性的向前生疑,而对下颌骨生长的限制不明显。目前我们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通常采用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应用的综合性治疗办法,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上领快速腭开展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研究.方法:对32例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治疗后SNA,ANB角显著增加,A点前移,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结论:快速腭开展和前方牵引有利于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的骨骼和侧面外形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错殆畸形,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我国恒牙初期的发病率为14.98%。就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时机,国内一般提倡尽早开始,最早开始于乳牙期。对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通常采用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大部分患者可得到很好的治疗;避免了手术。我们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对临床22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据最近的研究显示 ,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有 42 %~ 6 3 %的患者含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因素[1 ] 。在应用前方牵引器、颏兜、FrankⅢ等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方法中 ,普遍认为前牵引可以早期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产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 ,从而改善上颌骨的发育不足 ,使患者获得较理想的面型[2 5] 。目前 ,口外前方牵引已成为正畸临床治疗上颌后缩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 1 3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范围6~10岁,平均年龄8.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盼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上颌快速腭扩展和前方牵引联合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颌的效果。方法对19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颌患者进行近14个月的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变化。结果治疗后A点明显前移伴有SNA、ANB角显著增加,下颌顺时针旋转。结论快速腭扩展和前方牵引有利于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颌患者的骨骼和侧面外形改变。  相似文献   

7.
董建勋 《海南医学》2010,21(7):93-94
目的总结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4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的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分别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发育、前移,抑制下颌向前方生长,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8.
王碧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594-4595
<正>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前方牵引主要用于治疗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其主要目的促进上颌骨的发育,改善上下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儿童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组织变化特征。方法:以21名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中国儿童(男10名,女11名)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平均年龄9.7岁(年龄范围8.11~11.3岁)。常规进行正畸治疗前后(T1,T2)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6~10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覆盖。矫治完成时上颌骨平均前移1.92mm,SNA平均增大2.53°。上切牙唇倾3.82°,下切牙直立。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加。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验临床使用效果。方法:运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18例,并进行矫治前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8例以上颌发育不足为特征的Ⅲ类错袷患者经此方法矫治,均获得显著疗效。治疗前后Ptm—A、SNA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能刺激上颌发育,有利于骨性Ⅲ类的矫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前方牵引结合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上颌固定方法,选择扩弓器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扩弓结束后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采用X线测量分析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全部病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情况解除,覆盖显示正常,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指标出现显著性变化,上颌骨呈明显的是矢状向增长.结论 前方牵引结合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可明显改善上颌骨向前生长,促使下颌骨向后、向下旋转,有效缓解骨面畸形状况,明显改善患者面貌.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北京医科大学于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病率分别为14.94%、9.65%和14.98%。在颅面生长发育过程中,刺激颌骨向前生长来源于正常的咬合关系,由于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改变了凳骨正常受力方向,使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错(牙合)畸形,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我国恒牙初期的发病率为14.98%[1].就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时机,国内一般提倡尽早开始,最早开始于乳牙期.对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通常采用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大部分患者可得到很好的治疗;避免了手术.我们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对临床22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姜丽梅 《中外医疗》2010,29(34):80-80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范围5~10岁,平均年龄8.1岁,患者前牙反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下颌不能退至对刃,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矫治前牙骨性反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1°,ANB角增大3.0°,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郑野 《当代医学》2011,17(12):7-8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患者16例,年龄范围6~10岁,应用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对矫治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秴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软组织面型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1.95°,ANB角度增大3.0°。结论替牙期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秴有效,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它对口腔功能及颜面的美观有严重的影响 ,是否在儿童期进行矫形治疗一直是争论的热点。早期矫治方法很多 ,如替牙期常用的有头帽颏兜 ,FR Ⅲ ,上颌前方牵引等 ,这些方法均可使颅面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但其适应证及疗效各不相同[1]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上颌前牵引对青春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原理及临床应用体会。1 材料与方法1.1 病历选择 :2 4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男性 9例 ,女性 15例 ;年龄 8.5~ 12岁 ,平均10 .5岁。病历选择标准 :①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 ;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儿童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组织变化特征.方法:以21名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中国儿童(男10名,女11名)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平均年龄9.7岁(年龄范围8.11~11.3岁).常规进行正畸治疗前后(T1,T2)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6~10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覆盖.矫治完成时上颌骨平均前移1.92mm,SNA平均增大2.53°.上切牙唇倾3.82°,下切牙直立.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加.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