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5年Hardy首次介绍一种生物可分解吻合环(以下简称吻合环)用于肠吻合以来,吻合环以其优越性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从2004年6月率先在西北地区应用了吻合环肠吻合技术,现将应用情况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曹洪  罗洁   《中国医学工程》2012,(4):32-33
目的利用一种拥有自主研发的可降解肠吻合支架进行犬肠吻合术,观察该吻合支架的可操作性及对吻合口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方法实验犬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后分别进行手工缝合及利用该吻合器进行拟定肠段的全层吻合,术后第7、14天时分批处死实验犬,对吻合口爆破压、吻合口周径、肠管周径、吻合口部位羟脯氨酸含量等项目进行观测。结果利用吻合支架进行的肠吻合,其吻合口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等观测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吻合口周径、肠管周径两组无差异。结论该吻合器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可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吻合口瘘是食管、胃或肠吻合术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虽然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发生率有所降低,但病死率仍高达28.6—52.6%。因此,提高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自1982年10月至1992年10月根治性贲门癌切除术208例,发生吻合口瘘11例。由于我们及时发现和正确的处理,11例中有8例获治愈,死亡3例,病死率27.3%,较文献报道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改良胆肠吻合缝合技术的手术经验。方法:13例中肝内胆管多发结石5例,胆管损伤3例,胆管癌2例,壶腹部癌3例。其胆肠吻合均采用4-0 ̄5-0prolene血管缝线作连续缝合。结果:围手术期未有胆漏出血情况发生。远期随访无狭窄,胆汁排泄通畅。结论:血管缝线prolene线作胆肠连续缝合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李鹏飞  刘铜军  申震 《吉林医学》2009,30(19):2230-2231
目的:探讨可降解吻合环应用于犬的肠切除、肠吻合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20只本地杂种犬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单一缝合组(对照组,n=10),应用可降解吻合环吻合组(实验组,n=10)。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肠道内径的变化,记录缝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观察术后1~10d肠瘘的发生率、支架降解情况,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部分肠管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1/10)与对照组(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缝合时间(10.20±2.88)min多于实验组(2.02±1.03)min。术后第12周肠道吻合口病理学显示,实验组肠壁各层较好,炎性反应轻,无明显肉芽肿形成,浆膜层无纤维瘢痕,明显优于对照;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吻合口内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降解吻合环应用于肠切除、肠吻合在动物实验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线缝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近10年来吻合口漏病例,并对保守治疗组和肠造口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肠造口组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应重视吻合口漏,熟悉其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治结、直肠手术吻合瘘的缝合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至2008年9月本院269例行结、直肠切除时各种缝合方法吻合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黏膜层连续内翻缝合123例,吻合口瘘2例;使用吻合器75例,发生吻合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间断全层缝合71例,吻合瘘9例,无吻合121狭窄。结论在结、直肠吻合手术中,黏膜层连续内翻缝合或应用吻合器较间断全层缝合更能减少吻合瘘的发生例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端端后壁连续交锁前壁分层连续吻合在结肠直肠切除一期吻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5年4月行结肠直肠切除各种吻合方法的吻合口漏和肠腔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26例间断全层缝合,发生吻合口漏17例。吻合口狭窄5例;29例使用吻合器,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例;81例采用作者提出的方法。发生吻合漏3例,吻合口狭窄4例。结论 在结肠直肠手术中,使用肠管后壁连续交锁前壁分层连续缝合。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不改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消化道吻合技术对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对657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吻合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按手术吻合方式不同比较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技术对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手工吻合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5%,机械吻合的为2.89%,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技术器械吻合技术的应用使吻合口的并发症日益减少,吻合器在消化道吻合技术中的应用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吻合密实等优点,所以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但同样存在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手工吻合技术依旧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0.
连续402例食管重建术后无吻合口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的措施。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4月连续行食管重建术402例:手工吻合205例,其中全层缝合加胃浆肌层包埋183例,全层缝合加大网膜覆盖22例;机械吻合197例,其中吻合器吻合加胃浆肌层包埋160例,吻合器吻合加大网膜覆盖7例,单纯吻合器吻合30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无吻合口瘘,1例食管异物主动脉弓瘘修补术后第8d胸腔大出血死亡。结论:无论采用何种吻合方式,只要充分保证吻合口血运,吻合口无张力,掌握吻合技术和吻合器的运用,避免吻合口污染,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或避免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消化道手术 ,极易发生吻合狭窄及吻合口瘘。我院从 1 995年以来对 1 7例婴儿肠道手术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一层间断缝合吻合法 ,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手术安全可靠及远期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婴幼儿肠道手术 1 7例 ,男 1 1例 ,女 6例 ,年龄4小时~ 6个月 ,先天性肠闭锁 7例 ,先天性脐膨出 4例 ,肠套叠坏死 3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 2例 ,十二指肠梗阻 1例。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其中空肠-空肠 6例 ,空肠 -回肠或回肠 -回肠 7例 ,回肠 -结肠 3例 ,十二指肠水平段与空肠上段 1例。 1 7例中有 1例…  相似文献   

12.
胸内器械吻合预防吻合口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2000年12月,笔者应用常州GW-1型消化道吻合器对323例贲门、食管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行胸内器械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占0.6%。比报道的器械吻合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0.9%低,比手工吻合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3%~5%明显下降。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吻合器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仔细操作,器械吻合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一种进一步降低吻合口瘘的吻合口处理方法方法对112例中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端侧机械吻合术,吻合口间断全层加强缝合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一例,无吻合口出血、胸腔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死亡,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8例(16%)结论机械吻合后吻合口全层加强缝合,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能增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在胰腺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到2006年4月间施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3例。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对胰瘘发生的影响。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27%(22/83)。胰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无胰瘘发生。端端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为40%(10/25);端侧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为27%(12/44)。比较各种吻合方式,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端端吻合(P<0.01)和端侧吻合(P<0.05),而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之间胰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降低手术所致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效果满意。但因临床例数较少,其安全可靠性、实用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防治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38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美蓝试验检测吻合状况,发现吻合不良9例给予加强缝合。结果:338例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0.59%。9例吻合不良者经加强缝合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操作、吻合技术很关键,术中美蓝试验能及时发现吻合口缝合缺陷并加以修补,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肠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在肠吻合术中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 iofragm entab le anastom osis ring,BAR)与常规手工缝合以及线形吻合器应用的方法和效果,评价BAR在肠吻合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498例肠吻合术病例,分为BAR组186例,手工缝合组177例,线形吻合器组135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吻合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吻合口炎症、狭窄发生情况。结果:BAR组手术时间(102±16)m in;手工缝合组(121±15)m in;线形吻合器组(105±18)m in。3组间差异显著(P<0.05),BAR组和线形吻合器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手工缝合组。BAR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手工缝合组发生1例;线形吻合器组未发生;通过保守治疗均治愈。BAR组发生梗阻1例,线形吻合器组发生1例,两者通过保守治疗均治愈;手工缝合组发生2例,1例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以上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生其他与吻合有关的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BAR组(67.2±4.6)h;手工缝合组(70.2±5.8)h,线形吻合器组(63.2±6.2)h,以上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镜随访436例,观察术后吻合口炎症发生率:BAR组3.0%(5/164),手工缝合组47.8%(76/159),线形吻合器组7.1%(8/113),3组间差异显著(P<0.05),BAR组和线形吻合器组吻合口炎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手工缝合组。结论:生物可分解吻合环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无线肠道吻合方法,减少了手工缝合引起吻合口炎症的发生,可作为传统手工缝合和线形吻合器等同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部及胆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吻合组及常规吻合组,分别采用采用间断吻合及Poly线连续缝合技术处理胆肠及胰肠吻合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胰肠吻合组吻合时间为39min,连续吻合组吻合时间为22min,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连续吻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0,间断吻合组胰瘘发生率为13.04%,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P〈0.05);连续吻合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9d,间断吻合组住院时间平均为26d,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P〈0.05)。结论:采用Poly线连续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吻合能够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胰瘘的发生,并改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因胆肠吻合口狭窄而再手术14例进行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胆瘘,2例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与吻合方式及吻合口大小有密切关系。认为胆管空肠行大口径侧侧吻合是预防吻合口后期缩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确诊吻合口溃疡的临床意义,并对吻合口溃疡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吻合口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吻合口溃疡的病例56例,单发性溃疡42例(75.0%),多发性溃疡14例(25.0%)。吻合口溃疡发生在吻合口处12个(15.79%),吻合口残胃侧20个(26.32%),吻合口肠侧44个(57.89%),活动期溃疡62个(81.58%),愈合期溃疡14个(18.42%)。结论:胃镜检查是确诊吻合口溃疡的最有效方法,正确认识吻合口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时认真的作胃镜检查,能提高吻合口溃疡的诊断率,从而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罗喆令 《中外医疗》2007,26(20):2-2
目的 直肠癌行Dixon术采用Gambee缝合法吻合结直肠,病人术前准和术后护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方法: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2.76%,对照组28.%.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全身状况、术前肠道准备、吻合口张力、血供、吻合质量、吻合及盆肠感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