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20例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与索他洛尔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期间胺碘酮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应用硝酸甘油量,镇痛药次数均较索他洛尔组少;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均较索他洛尔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可靠,可作为预防再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患儿血清脑型利钠肽(BNP)、超敏C 反应蛋白(hs鄄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 年4 月至2018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索他洛尔组各45 例,两组患儿分别给予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BNP 和hs-CRP 水平,心电图PR 间期和QT 间期,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郾89%,与索他洛尔组的84郾4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胺碘酮组血清BNP、hs鄄CRP 水平低于索他洛尔组(P<0.05),心电图PR 间期、QT 间期与索他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时间短于索他洛尔组(P<0.05)。胺碘酮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索他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患儿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其中胺碘酮更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清BNP 和hs鄄CRP 水平,促进心律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红梅 《安徽医药》2013,17(7):1228-1230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平均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且累积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97、-9.791、-7.836,P<0.05);观察组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室性早搏、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45、5.029,P<0.05);观察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47、3.934,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胺碘酮,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 )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逐渐增加剂量的方法。索他洛尔组 30例 ,用药剂量 ( 2 2 7± 62 )mg·d- 1。胺碘酮组 31例 ,用药剂量 ( 0 .4 7± 0 .10 )g·d- 1,均连用 2wk。通过 2 4h动态心率测定观察疗效。结果 :索他洛尔组总有效率 57%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 64% ,2药均有减慢心率 ,延长QT间期作用。结论 :索他洛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及两者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36例,心功能按NYHA 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和胺碘酮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结果各组治疗心率失常的近期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14.1341,P<0.01),胺碘酮组与胺碘酮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组均优于β受体阻滞剂组(x2=4.9851,P<0.05),胺碘酮 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荆组优于胺碘嗣组(x2=13.0213,P<0.01);随访两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三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17.1669,P<0.01),胺碘酮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组优于另外两组。结论AMI早期联合应用胺碘酮 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荆可预防心血管事件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是研究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治疗持续性单形室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例,经体表心电图证实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 min,在给予大剂量胺碘酮治疗后持续性单形室速未能快速有效控制时,开始联合应用索他洛尔治疗,出院后继续给予维持量预防。结果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后,全部患者的持续性单形室速均得到满意控制,长期随访患者2年,第10个月有1例患者猝死,其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可增强抗心律失常作用,快速而有效控制顽固性室速,疗效显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低血压,所有患者均无心功能恶化现象,而在室速控制后多数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2种用药方案治疗心房颤动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建生 《中国药房》2008,19(14):1046-1047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与效果。方法:102例患者均分成A、B组,分别给予胺碘酮、索他洛尔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组成本分别为2714.18、2176.56元,有效率分别为78.43%、70.59%(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3%、19.61%(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与索他洛尔相当,但维持窦律疗效优于索他洛尔,对心脏毒副作用小于索他洛尔。  相似文献   

8.
王红梅 《淮海医药》2013,31(5):399-400
目的分析比较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水冲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盐酸胺碘酮片。观察对比2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平均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且累积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97、-9.791、-7.836,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室性早搏、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145、5.029,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547、3.934,P<0.05)。结论相比于胺碘酮,稳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常用药物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 )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 ,男性 15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4 1a±s11a( 2 2~ 66a) ,给予索他洛尔 80~ 32 0mg·d 1,po ,bid ,治疗 4wk。分析治疗前后的 2 4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结果 :索他洛尔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2 2 5次± 169次和 87次± 117次 (P <0 .0 1) ,有效率为 69% ,并缩短QT离散度 ,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好。结论 :索他洛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对比两种目前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常用药品的剂量疗效,提供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门诊心房颤动患者344例,随机按每病种分成两组,分别服用索他洛尔与胺碘酮,调整用药剂量治疗并观察12个月.结果 索他洛尔组与胺碘酮组各为172人,索他洛尔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5人,转复率26.2%,复发5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8.9%;胺碘酮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1人,转复率23.8%,复发2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95.1%.结论 索他洛尔组治疗心房颤动的转复率略高于胺碘酮组,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组高于索他洛尔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复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CVT)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伴复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53例均采取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改用电转复,转复成功后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53例均用利多卡因治疗,若无效中途改为胺碘酮,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用电转复,电转复用利多卡因维持窦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AMI后心绞痛发生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快速充盈期和左房收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A)均较对照组高(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5%与62.3%,P<0.01),尤以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与50.0%,P<0.01).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复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 (4 6例 )和常规组 (4 6例 ) ,于治疗 4wk后 ,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峰射血率 (PER)、左室峰充盈率(PFR)及左室峰充盈率时间 (TPFR) ,以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 ;同时 ,观察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 ;并于梗死 8wk后随访两组患者 ,评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治疗 4wk后 ,黄芪组LVEF、PER及PFR明显提高 ,TPFR缩短 (P <0 .0 5 ) ;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黄芪组稍低于常规组 ,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8wk后随访 ,NYHA心功能分级黄芪组低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2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是改善老年AMI患者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地奥心血康(DAXX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AMI病人89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DAXXK胶囊组45例,男性36例,女性9例,年龄59±s8a.采用DAXXK200mg,po,tid,共4wk。地尔硫组44例,男性34例,女性10例,年龄58±7a.采用盐酸地尔硫30mg,po,tid,共4wk。结果:DAXXK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须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量及镇痛药需用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功能(SV,CO,LVEF,STI)改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心肌酶(GOT,CK,CK-MB,LDH)峰值,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DAXXK是防治AMI有较好疗效的纯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4.
马振刚 《中国医药》2010,5(5):391-392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按AMI常规处理,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生理盐水20ml,10min内注入,再以(1~1.5)mg/min静脉滴注6h,再减量至0.5mg/min,同时予本药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1~1.5)mg/min静脉推注,随后以(1~4)mg/min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53例(88.33%),病死率6.67%(4例);利多卡因组有效34例(56.67%),病死率13.33%(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6例,利多卡因组发生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闽东医院60例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60例梗死前心绞痛与同期住院的无心绞痛病史心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有梗死前心绞痛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病死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梗死前心绞痛可能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侧支循环形成等,减轻了心肌功能异常,对AMI近期预后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15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50例AMI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结果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1.5mg/min维持,室速均被有效终止。以200mg/d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能有效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或艾司洛尔48 h内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脏内科连续住院治疗的老年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胺碘酮组与艾司洛尔组.胺碘酮组患者在10 min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后经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胺碘酮1 mg/min共6h,减量至0.5 mg/min静脉输注24~48 h,之后口服胺碘酮0.2g,3次/d,共7d.艾司洛尔组患者在1 min内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注射液0.5 mg/kg后经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艾司洛尔0.1 mg/(kg·min)共6h,减量至0.05 mg/(kg·min)静脉输注24 ~ 48 h,之后口服美托洛尔25 mg,2次/d,共7d.胺碘酮组和艾司洛尔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或艾司洛尔6h后仍有室速发作者,分别加用上述艾司洛尔或胺碘酮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48 h内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胺碘酮组和艾司洛尔组48 h内有效率分别为92.1%(35/38)和75.0%(27/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5%(15/38)和19.4%(7/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0).胺碘酮组2例伴有心力衰竭患者静脉用药24 h后出现急性肝损伤,停药并对症治疗2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患者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优于艾司洛尔.胺碘酮与艾司洛尔均较安全.高龄AMI且伴心力衰竭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需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脑钠肽(BN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近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检测BNP与hs-CRP水平,并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稳定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BNP与hs-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BNP与hs-CRP水平较稳定心绞痛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hs-CRP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可以预测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9.
蔡贤刚  周芳  彭贤波 《河北医药》2011,33(4):503-505
目的了解犬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亚单位(HCN)2、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胺碘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将成功建模的犬随机分为24h组、1周组、2周组、4周组、胺碘酮组,同时于各时间点均设立假手术组,每组5只。于各时间点末取左心室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样本(假手术组取左心室相应部位的心肌组织),Real-time PCR检测各组HCN2、HCN4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HCN2、HCN4蛋白表达。结果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HCN2、HCN4 mRNA和HCN2蛋白的表达在梗死后24h均呈上升趋势,于梗死后1周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梗死后4周HCN2、HCN4 mRNA以及HCN2蛋白的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胺碘酮组HCN2、HCN4 mRNA和HCN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梗死后4周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HCN4蛋白的表达。结论 AMI后左心室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组织HCN2、HCN4通道mRNA和HCN2蛋白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趋势,在梗死后1周表达达到最高值。胺碘酮可以逆转梗死周围区HCN2、HCN4 mRNA和HCN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关系。方法将82例AMI患者分成心绞痛组(AP)48例和无心绞痛组(Non-AP)34例,测定患者血清CPK及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用硝酸还原酶法经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者的CPK、CK-MB、CTnI较低,而NO水平较高,与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绞痛对AMI的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而NO在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