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贺小龙 《当代医学》2012,18(24):111-112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以2009年1月~2010年1月所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钢板组和螺钉组两组,钢板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而螺钉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钢板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5±13)mL,引流量为(115±12)mL,手术时间为(95±15)min,住院时间为(15±5)d;螺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16±105)mL,引流量为(134±8)mL,手术时间为(127±22)min,住院时间为(17±4)d.钢板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手术时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螺钉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动力髋螺钉和锁定钢板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锁定钢板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钢板研究组和螺钉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疗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是(225±13)mL,引流量是(115±12)mL,手术时间需要(95±15)min,住院时间(15±5)d;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是(316±105)mL,引流量(134±8)mL,手术时间花费(127±22)min,住院时间持续(17±4)d。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引流量、所需时间各方面和对照组相比都要明显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所需要的愈合时间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更明显,使用价值更高,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文中报道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182例,平均年龄61.5岁.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中优157例(86.2%)、良15例(8.2%)、差10例(5.6%).并发症有髋内翻10例(5.6%),内固定物意外14例(7.7%).结果表明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恢复快,功能恢复理想,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文探讨了手术操作要点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强调术前骨牵引和复位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8月我院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12个月的随访,平均7.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0周。无螺旋刀片松动断裂及切出股骨头、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技术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操作步骤简单、骨折固定稳定、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练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比较理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文中报道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182例,平均年龄61.5岁。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中优157例(86.2%)、良15例(8.2%)、差10例(5.6%)。并发症有髋内翻10例(5.6%)。内固定物意外14例(7.7%)。结果表明: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恢复快,功能恢复理想,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文探讨了手术操作要点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强调术前骨牵引和复位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对有骨质疏松骨缺损者术中植骨11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结果 51例在3~6个月时获得骨性愈合,内固定未见松动、脱落、断裂.髋内翻1例,畸形愈合.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柏冰  侯志勇 《海南医学》2014,(13):1921-1923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绝经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90例人住我院骨科的绝经后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A组)、股骨近端髓内钉(B组)及Gamma钉(C组)内固定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并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B组和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00%,96.67%,93.33%,Harris评分分别为(79.24±2.13)分、(82.42±2.64)分、(79.23±2.15)分,三组的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为(101.24±6.13)min、术中出血量为(521.3±191.11)ml,明显高于B组的(82.42±6.64)min和(319.4±142.02)ml,C组的(90.23±6.15)min和(321.3±13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33±2.11)d、(15.04±1.93)d、(14.63±2.21)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02±2.51)周、(11.22±2.21)周、(11.13±2.13)周,三组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髓内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例数最多,其次为C组,B组并发症的发生最少。结论在治疗绝经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中,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的总体疗效好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PFN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运用,评价PFN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国产PFNA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10个月的股骨转子问骨折24例病例资料.按Evans分型:Ⅱ型5例,Ⅲ型9例,Ⅳ型8例,Ⅴ型2例.采用C臂透视下切开复住PFNA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以及术后1、3,6、9、12个月髋关节功能和X线片.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0~12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5min,术中出血平均280.6ml,术后平均引流102.5ml,平均15.5周骨折全部愈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切割及股骨疲裂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PFNA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固定可靠稳定,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采用DHS手术治疗,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9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8~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为95.9%。结论:DHS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选择稳定型骨折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等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优良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促进骨折部位较快愈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文皓  丁雪勇  徐希彦 《重庆医学》2015,(23):3224-322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CP)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至股骨近端 LCP 固定组(A 组)、DHS 内固定组(B 组)和 PFNA 固定组(C 组),对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 组、B 组、C组与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手术时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优良率显著优于 A 组(P <0.05)。A 组出现2例髋内翻,1例断钉、退钉,1例浅表感染;B 组出现1例髋内翻;C 组出现1例股骨转子间再骨折。结论LCP 固定、DHS 内固定和 PFNA 均为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髓内外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内固定术治疗的IFF患者107例,其中髓外固定39例和髓内固定68例,利用设计的调查表和SF-36健康调查表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资料,比较髓内外两种固定术相关参数和疗效差异。结果:2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髓外固定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高于髓内固定术(P<0.05)。结论:髓内固定术是一种较理想治疗老年IFF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不同内固定器械的三维稳定性和对椎管的减压作用,为今后临床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3例中、重度胸腰段脊信爆裂骨折标本进行不同内固定器械的固定,判断和观察脊柱节段的三维稳定性、椎管减压情况和椎间植骨的固定作用。结果:Steffee,Kaneda器械可使重度爆裂骨折在屈曲、后伸及侧弯方向上较好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Harrngton在后伸时可保持稳定,在前屈、侧弯时虽优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 1992~2010年随机选择2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按Tronzo-Evans分类,其中Ⅱ型55例,Ⅲ型58例,Ⅳ型52例,Ⅴ型35例,分别给予不同手术内固定。结果半年后随访,能独立行走179例,扶杖行走16例,借助轮椅行走3例,死亡2例。按照X线评定标准患者满意度为95.9%。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4.4%。经比较,锁定板及PFN内固定优良率最高。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以锁定板、PFN内固定为佳。  相似文献   

15.
赵天全  谭毅  胡全  肖鹏  金丹 《西部医学》2013,25(8):1148-1149,1152
目的观察微型内固定架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8例,A组患者采取微型内固定架治疗(观察组),B组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情况、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A组的优良率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型内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DHS,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且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髋动力钢板(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LCP、DHS及PFN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功能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CP组功能优良率优于DHS组,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3种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LCP组手术用时较短、切口最小、术中出血较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且术后功能良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郝强  高慧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36-37,40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Gamma钉内固定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1∶1的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A组(PFNA内固定术)、B组(DHS内固定术)、C组(Gamma钉内固定术),各32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情况。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手术用时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髋关节Ha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优良率最高,达90.6%。结论 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43-44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相似,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77-80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8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PFN(Proximal femoral nail)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各40例,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PFNA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PFN组(P0.05);而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组(P0.05)。PFNA组优良率高于PFN组(P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PFNA行内固定应用价值更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