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6周后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ALT、AST和TGF-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较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1),TGF-β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相关基因PDGF-BB、CTGF表达明显,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均无表达。结论血清中TGF-β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明显增高,同时肝纤维化组织中PDGF-BB、CTGF表达也增高。  相似文献   

2.
TGF-β_1、PDGF-BB、CTGF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纤维化分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三者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的作用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00例乙肝患者,其中S_0期19例,S_1期22例,S_2期21例,S_3期20例,S_4例18例。对肝组织TGF-β_1、PDGF-BB、CTGF行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并与肝脏纤维化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β_1、PDGF-BB、CTGF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强度与不同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4、0.798、0.812(P均<0.05),TGF-β_1与PDGF-BB、CTGF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4、0.699(P均<0.05)。结论TGF-β_1、PDGF-BB、CTGF的表达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形成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29例),重度肝纤维化组(19例)和肝硬化组(17例),选取25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TGF-β1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两比较,血清TGF-β1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C-Ⅳ在对照组、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LN、C-Ⅳ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黄芩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法。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用丹参+黄芩苷治疗,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用丹参治疗。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1年,分别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同时检测肝功能、B超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1年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仍较低,与治疗前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黄芩苷能更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测对判定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72例,早期肝硬化17例,正常对照组36例。肝组织标本采用Masson三色染色及Gordon-Sweets浸银染色判定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采用多媒体图像系统对Masson染色标本进行胶原定量测定,分析各纤维化分期及胶原纤维含量对应的血浆TGF-β1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浆对照组,TGF-β1水平随纤维化分期从S0~S4逐步升高,不同纤维化分期间差异显著(P<0.05),TGF-β1水平与肝组织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756,P<0.01),与肝组织不同炎症分级无相关性(r=0.165,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浆TGF-β1变化有助于判定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肝组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红软肝胶囊对肝纤维化患者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瘦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丹红软肝胶囊治疗,对照组(52例)服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和瘦素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和瘦素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下降幅度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软肝胶囊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和LP的分泌来抑制肝星形细胞的活化,从而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2999-3002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γ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γ、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干扰素γ、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清并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整合素信号通路分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血清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TGF-β1、Smad2、Smad3、Smad4、PDGF-BB、Ras、ERK、整合素、黏着斑(FAK)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Smad7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PCIII、IV-C、LN、HA、TGF-β1、Smad2、Smad3、Smad4、PDGF-BB、Ras、ERK、整合素、FAK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mad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γ治疗能够抑制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进程,抑制TGFβ1、PDGF、整合素信号通路使川芎嗪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健康查体人员(对照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30例肝硬化患者(LC组)血清TGF-β1,并检测TGF-β1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结果 (1)CHB组、LC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67.27±4.64)mg/L、(127.44±6.15)mg/L,依次升高(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49.57±3.26)mg/L(P<0.05)。(2)血清TGF-β1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1联合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豆灵对铜负荷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肝豆灵防治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霉胺组、肝豆灵组4组,每组15只,通过喂食硫酸铜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_1、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_1、PD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霉胺组及肝豆灵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_1、PD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豆灵可明显抑制铜负荷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细胞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下游因子TGF-β_1、PDGF的表达,这可能是肝豆灵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防治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